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由当代中国出版社出版的《大清帝国最后十年——清末新政始末》开辟了一个研究断代史的新方向。该书并不是研究清末新政、宪政改革的首部著作,但它角度新颖,见解独到深刻。
该书以庚子事件之后顽固派退出权力核心,开明派官员走向前台为开篇,揭开中国历史长河中一个矛盾最为复杂、斗争最为激烈的特殊时期。
被千年儒家文化熏陶出来的仁人志士们提出了一系列改革方案,拿起手术刀对社会的各个层面进行抢救手术。这些改革措施,即使在21世纪的今天看来,依然有其值得肯定的一面,他们的改革在一定程度上取得了不小的成效,并且许多成果被“民国”所继承。
但是,这些改革派制定的挽救措施是依靠已经病入膏肓的官僚体制施行的,从一开始就有政令出不了紫禁城的弊端。甚至到后来,艰难改革所取得的有限成果也被一些带有强烈封建色彩的封疆大吏和权术阴谋家所占有,沦为他们谋取私利的工具,进而给人民带来更大的创伤,进而有北洋军阀无休无止的征战,这都是当初改革派们想不到、也不愿意看到的。
该书作者在自序中这样说道:“他们的开放与保守,在今天已经不能简单地用‘对错’去评判。”而应“把它作为一个改革个案进行客观分析和论述,总结中国在这段历史中的成败得失。让我们理解他们求索的艰辛与苦痛,分享他们的经验与智慧。这是本书的意旨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