伟大的博弈
《中国企业家》10月20日
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那一年,张宏伟做了城里人鄙夷的“黑包工”。1993年,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那一年,张宏伟成为首批当选全国政协委员的23位民营企业家之一。张宏伟们,从地位卑微的“叛逆者”到开始掌握一定话语权的“博弈者”,是政商关系演变的历史进步。
近几年,“再国有化”成为学者们开始频繁使用的—个词汇,政商关系的正向演进随着政府、国企势力的强大,似有回潮的趋势。而曾经习惯于呐喊的张宏伟们,现在也改变了博弈的方式,认为桌面下的交流比公开的博弈于己更有利。
允许博弈是一种历史进步,但是在—个利益主体多元化的社会,“博弈是要有底线”的。否则,市场经济只会乱象丛生。这是李曙光所称的“混乱的市场经济”。
从混乱的市场经济,到法治的市场经济,从隐蔽、扭曲的博弈到公开、规范的博弈,应是我们未来30年追求的目标。
民意添为食
《瞭望东方周刊》10月23日
当三聚氰胺再一次拉长了由苏丹红、吊白块、福尔马林等组成的“恐怖名单”,人们的“口腹之惧”又加深了一层。当人类的食物97%都含有添加剂时,当2300多种添加剂充斥我们的生活时,对于食物的重新认识,当从添加剂开始。
没有一种欲望的满足是不需要付出代价的。你有“好色之心”,人家就给你加色素;你有“怜香之心”,人家就给你加香精……
一种具有东方智慧的建议是,与其用人工的方法来欺骗我们的大脑和肠胃,不如诚实一些,吃天然的食物,接受它们的自然和朴实。
食品添加剂背后,是对一种生存模式的审视。尽管添加剂的诞生可以回溯数千年,繁盛可以回溯数十年,但对于添加剂的思考,却关乎未来。
地权再变革
《中国新闻周刊》10月20日
改革30年后,中国农村和农民收入并没有持续改革初期的持续增长。相反,城乡之间的收入差距进一步拉大,中国在经历了奇迹般的增长后,‘三农”反而成为中国经济发展中的一个重要问题。
改革开放30周年来临之际,中共十七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会议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并将中国改革的发力点再次聚焦农村土地制度。
在现代工商业已经积累了庞大的知识、人力、资金等资源后,中国农村发展的困局能否很到根本改观,能否重新实现城乡社会的同步有机发展,取决于制度变革的决心与步伐。
中国农村社会走向繁荣、文明的关键是制度变革。但愿中共十七届三中全会能开启这样—个变革周期。
严宏昌的家庭史
《三联生活周刊》10月20日
30年前一个干冷的寒夜,小岗18户农民秘密决定把地分了,单干……
现今再来回望当年小岗的“首创”,在政治上它被称为中国改革开放的标志性事件。今年秋收季节,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在小岗农民关友江家的院子里表示:“不仅现有土地承包关系要保持稳定并长久不变,还要赋予农民更加充分而有保障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同时,要根据农民的意愿,允许农民以多种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发展适度规模经营。”
我们的目的地仍是具有传奇色彩的小岗,但我们倾听并记录的是这里一户普通农家的故事。在观察者看来,它是多因组合的一个逻辑结果;而对当事人——比如我们采访的主人公严宏昌一家而言,则一直是为生存而奋斗的过程。
“滞留”巴黎的区委书记
《南方周末》10月23日
9月24日,温州市委常委、鹿城区委书记杨湘洪带队前往法国考察。到巴黎不久,杨湘洪即以探望在巴黎的女婿为由离开考察团。杨湘洪托人带回一封信,“说要交给市理”。根据知情成员介绍,主要内容是,以自己病情紧急无法胜任工作为由,要求辞去现职。
杨湘洪历任温州市委组织部干部一处处长、副部长、鹿城区委书记等职。在区委书记任上启动江滨路改造和中心区建设等重点地产项目。
民间传言一时甚嚣尘上。数年前,温州市前副市长、浙江省建设厅前副厅长杨秀珠携家人外逃至荷兰。之后,温州曾掀起廉政风暴,数十名市、县官员悉数落马,引发温州官场大地震。
有关上级纪委入驻温州的消息在温州民间传播已久。但接近高层的人士否认了这—说法。
地权博弈
《南风窗》10月22日
30年前,中国的改革开放从农村起步,30年后,执政党再次聚焦农村,期冀带动新一轮发展。对于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执政党势必秉持一贯的审慎姿态,但农民的地权将发生一些影响深远的变化,则是难以避免的。围绕农民地权的博弈,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某种意义上决定了这个力图复兴的国家的走向,甚至会影响我们的日常生活,我们的吃、住等。
事实上,市场的逻辑已经极大地改变了农民的土地“生态”。农民地权的商品化,除市场经济道路完全中止,否则就是一个难以避免的过程。
此时,与其执拗于意识形态的泥沼,倒不如思量如何让公平的逻辑真正生根发芽。中国的改革有时候就像赛跑,这几乎是一种“宿命”。在上世纪80年代大包干改革后,人们发现: “改革所解决的问题,远不如它带来的问题多”。对于今后农村土地制度的改革,会避免这个结果的出现吗?某种程度上可以取决于此次地权博弈是否充分。
奥巴马乱世称雄
《看天下》10月22日
明年年初,不论奥巴马还是麦凯恩跨进白宫,经济问题都是头号难题,他们必须把美国经济这个烂摊子“收拾”好,才能赢得美国民众的认可。
麦凯恩主张对富人保持低税率,同时降低公司税。奥巴马表示,将为收入在25万美元以下的美国家庭减税,超过25万美元的家庭,等待他们的将是加税。
麦凯恩积极支持解除对沿海石油开采的禁令,奥巴马反对在美国本土的沿海地区开采石油,他把解决美国能源的希望寄托在新科技上……
还好,历届总统兑现竞选经济诺言的记录都“不及格”。尽管“改变”是这次奥巴马竞选的“主旋律”,但如果这位黑人真的入主白宫,他在兑现诺言方面一般会“重蹈覆辙”。
拯救经济系统
英《经济学家》10月11日
10月8日,各主要国家央行终于集体降息,走出联合应对全球金融危机的第一步。今日金融市场的信心崩溃,主要由三个相互关联的问题引发:银行偿付能力不足,银行无力在市场中获得运作资金,以及产业经济无法健康运作。各国政府必须对上述三个问题同时处理。其中最优先的,就是为信用市场的恢复扫清障碍,这就需要各国央行成为银行短期融资的一个重要渠道;其次各国要着眼于增加银行的资本,此时政府资金的注入就非常重要;第三,各国政府应该联合行动,对未来可能出现的通货紧缩及时采取降息等调控措施。只要金融市场恐慌能最终得以平息,剩下的问题通过各国联合行动都能有望得到控制,而新兴市场的发展同样能为全球经济减震。
GE还好吗吗?
美《财富》10月27日
10月2日,通用电气(GE)同意巴菲特收购其30亿美元永久优先股。尽管条件苛刻,但由于当前市场信心脆弱,这家庞大的公司急于消除人们对其财务健康状况的担心。
过去的100多年,GE是少数几家一直稳居行业领先地位的大公司,其前任CEO韦尔奇更是业界的传奇人物。受金融风暴影响,GE金融子公司的获利呈现衰退,从而连累了母公司。CE的股价今年以来重挫高达62%,该公司最近已两度下调其赢利预期,并表示将收缩战线,将精力集中在基础设施等核心业务上。
现任CEO梅尔特在接受电视台采访时承认,公司的问题也不能完全归罪于宏观经济,他表示,“我不会把不佳的业绩完全归因于经济,我们在一些领域本可以做得更好。”
欧洲大崩量
台湾《商业周刊》10月19日
金融业占GDP比重逾10%的英国,过去11个月,房价持续走跌,房市泡沫的负面影响慢慢扩散到各层面,全球金融危机对英国的冲击现在才刚刚开始。
不只英国,欧洲的状况也好不到哪里去,因为欧洲银行的高杠杆操作比美国更为严重。华尔街的银行,每收到1美元存款,借出96美分。欧陆的银行每收到1欧元存款,却借出1.4欧元。现在,他们必须从货币市场上借钱,而投资人现在刚好又没有什么信心。高杠杆运作碰上了现在的信用紧缩而成为灾难,许多银行即使每天到公开市场请求别人给他们一条生路,却还是坐拥无法变卖的资产。而且信用紧缩的状况最终会扩散到一般企业面,影响整个经济。索罗斯分析,欧洲前12大的金融机构财务杠杆比美国更高,欧洲面对的风险因此也更大。
编辑 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