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简述西方经济周期理论,并分析中国改革开放以后的经济周期波动情况,探析了中国周期波动形成的原因,并得到给我们的经验和启示。
关键词:经济周期;经济周期理论;特征;启示
一、 经济周期主要理论
凯恩斯对经济周期波动的解释归结为《通论》中提出的边际消费倾向、资本边际效率、流动性因素,这些因素导致了人们消费需求、投资需求的降低,从而使得有效需求不足,导致了短期中出现衰退。在凯恩斯主义经济周期理论中,美国经济学家P·萨缪尔森的乘数-加速原理相互作用理论是一个非常有代表性和影响力的模型。其乘数-加速原理的主要思想是投资数量的增长会通过乘数作用使收入和产量的增加,而收入和产量的增加以后,将引起消费的增加,消费品数量的增加又会引起投资的再增加。而且这种投资增长的速度要比收入或供给增长的速度快,收入或消费需求的增加必然引起投资若干倍的增加,经济处于扩张期;反之,收入或消费需求的减少必然引起投资若干倍的减少,社会处于经济周期的衰退期。
二、我国经济周期波动的原因分析
1.投资是导致经济波动的主要原因。投资率的剧烈波动导致经济的一冷一热,经济周期即表现为短促的扩张期和较长的衰退期。投资是中国经济增长拉动的主要动力,粗放式投资大量增加,使得中国的投资率历年增高。固定资产投资的大幅度波动引起了经济的波动。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004年达到70477.4亿元,而2005年增至88773.6亿元,增速达26.0%,到2007年上半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54168亿元,同比增长25.9%。较高的投资增长拉动了国内需求的增长,但高水平的投资不可一直持续,当其下降时即会导致GDP的剧烈波动。
2.物价波动是经济波动的另一原因。商品和服务价格的变动能够反映商品的供需状况,价格的变动直接影响人们的日常消费和生活,人们会选择消费或不消费,这直接会冲击我国经济市场。
3.货币供给量的变动对我国经济周期的影响。随着中国经济货币化程度的提高,货币因素对经济波动的影响日趋明显。货币供应量的增减幅度直接关系到经济波动的程度。
4.世界经济周期波动对中国经济波动的影响。改革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