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在界定企业社会责任基本内涵的情况下,简要分析了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必然性;然后介绍了我国保险企业当前承担的社会责任;最后针对目前的现实情况,指出了我国保险企业未来为更好地承担社会责任所应采取的努力方向。
关键词:保险企业;社会责任;努力方向
改革开放使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取得了显著成就,2006年人均GDP超过2000美元。与此同时,环境污染、高能耗、信用缺失、商业贿赂、假冒伪劣等问题日益严重。很多企业短期行为严重,不顾基本的商业道德和社会责任追逐自身的利益,虽然经济利益暂时上去了,但是对整个社会、环境和资源等造成了伤害。因此,近年来国内外公众对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呼声日益高涨。人们指责企业不关心消费者,不关心日益恶化的社会秩序,不关心环境问题,没有普遍认可的道德行为规范。那么企业到底要不要承担社会责任呢?如果要承担,又应该承担哪些责任?保险企业的特殊性是不是应该承担更多或不同的社会责任?
一、企业与社会责任
由于经济社会、文化背景等差异,各国对企业社会责任的认识至今仍有所不同。总结国内外许多学者的研究,所谓企业的社会责任是指超越法律的、经济要求的,企业在创造利润、争取自身生存发展的过程中,面对社会的需要和各种社会问题,为谋求社会有利的长远目标所承担的责任和义务。企业作为商品或服务的生产者和经营者,它的义务就是为社会经济的发展提供各种商品或服务;企业作为各种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的占有者,也必须对国家、社会等承担多方面责任。企业的社会责任要求企业必须超越把利润作为唯一目标的传统理念,强调再生产过程中对人的价值的关注,强调对消费者、环境和社会的贡献。
企业社会责任的提法最早是200多年前的亚当·斯密提出并进行了论证。1929年美国哈佛大学的E.M.Dodd教授认为,商事公司应具有社会服务和追求利润两个方面的功能[1]。德国还曾经立法,对企业社会责任作出规定。西方企业管理理念相继经历了从工具人、经济人到社会人、观念人的阶段,资本主义早期的血腥管理逐步被人本管理取代,“血汗工资”、“血汗工厂”的做法逐步被摒弃,利润最大化不再是唯一的目标。管理者最初仅仅把企业看作是生产单位,企业管理的视野只局限于企业自身,只关心那些提供资源或购买产品和服务的个体或群体。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社会进步,管理者发现,如果想经营成功企业,就必须更加关注消费者、股东、政府和社区等相关团体,必须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任,社会责任经营理念的树立标志着企业社会化的完成。
现在许多跨国公司都制订出本企业的社会责任条例,将人权原则、国际劳工标准和环保要求写进条例之中,并安排专门管理人员督促落实。社会道德责任标准 Social Accountability 8000 或 简称 SA8000 自 1997 年问世以来,受到了公众极大的关注,在美欧工商界引起了强烈反响。专家们认为,SA8000 是继 ISO9000 、ISO14000 之后出现的又一个重要的国际性标准,并迟早会转化为 ISO 标准[2]。
二、我国保险企业的社会责任
当前,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已成为我国企业发展中带有鲜明时代特点的重大现实课题,既为企业发展带来了难得的机遇,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现代保险是一种市场化的风险转移机制,是一种市场化的社会互助机制,是一种用市场办法从容应对各类灾害事故和突发事件、妥善安排人的生老病死的社会管理机制,对于促进我国国民经济快速稳定发展、构建和谐社会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我国保险企业作为社会组织的一种特殊形式,不仅需要承担一般企业所应承担的社会责任,还应当承担一般企业所不能承担的其他社会责任。
1.支持国民经济稳定增长。保险被喻为经济的“助推器”,它通过提供损失补偿,可以帮助受灾企业和群众尽快恢复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保障经济稳定运行;企业发生灾难事故后,保险公司除了进行经济补偿外,还可以为投保企业提供风险管理服务,帮助企业查找潜在风险,减少事故的发生;保险提供大量长期稳定的资金来源,支持国家经济快速、稳定增长;发挥出口信用保险在促进对外贸易和支持对外投资方面的重要作用,促进扩大出口总量、优化出口结构[3]。
2.支持“三农”发展。我国是农业大国,同时也是世界上农业自然灾害较严重的国家之一,灾害种类多,受灾面积广,成灾比例高。农业自然灾害严重威胁着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也影响了农民正常的生产生活。因此,“三农”问题,始终是关系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全局的重大问题[4]。我国保险企业应当从农村的现实情况出发,加大农村保险业务的开发力度,发展农村养老、医疗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