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国际市场上把会展经济与旅游业、房地产业并称为世界三大无烟产业、城市经济的助推器。西方经济学家把会展称之为“诱人的城市面包”。它是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我国的会展经济尽管起步较晚但仍取得了长足的进步,进一步发展会展经济必须在政府、民间行业协会、注重会展的品牌化运作以及相关人才的培养上下功夫。
关键词:会展经济;助推器;发展
一、会展经济是“诱人的城市面包”
会展经济是举办各种形式的会议和展览、展销,带来直接或间接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一种经济现象和经济行为。其主体部分是会展产业和会展市场。会展的英文缩写是“MICE”,即Meeting(公司业务会议)、Incentivetravelprogram(奖励旅游)、Convention(协会和团体)、Exhibition(展览)共四部分。国际市场上把会展经济与旅游业、房地产业并称为世界三大无烟产业、城市经济的助推器。西方经济学家把会展称之为“诱人的城市面包”。
会展经济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
1.会展经济是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会展原本是工业生产的附庸,但随着全球化浪潮的推进和后工业化社会的来临,会展经济开始以独立的面目出现在国际贸易舞台上。会展业可以给城市带来场租费、搭建费、运输费、广告费、住宿餐饮、旅游购物、贸易、通信等直接或相关收入,更为重要的是,会展能汇集巨大的信息流、商品流和人才流,会对一个城市或地区的国民经济和社会进步,产生难以估量的影响和催化作用。据测算,展览业的利润率大都在25%以上,是高收入、高赢利的产业,而它给当地所带来的相关产业的价值与展览会本身的收入之比是10:1,即在会展上投入1元钱,就将在该地相关产业中有10元的实际产出。因此,展览业受到世界各国的广泛重视。现在每年在世界各地举办的大型国际会议有40多万个以上,总开销达到800亿美元,定期举办的大型展览会和博览会有4000多个,直接经济效益达到了2800亿美元。就我国而言,北京是目前全国最大的会展中心城市之一,在展览规模上居全国之最。广州是我国另一个重要的会展中心,会展经济也是广州经济发展中的一大亮点,会展经济使广货市场形成了境外、国内、省内各占1/3的良好布局。上海是我国每年举办会展数量最多的城市,自2000年1月迄今,在上海举办的大型国际会展数量以每年20%以上的速度递增,据预测,2010年上海世博会期间,参展人数将超过5000万人次,仅门票、餐饮、纪念品等的直接收入就将达到91亿人民币,并且世博会会对上海及其周边城市的旅游、广告、房产、交通等行业的带动效应将是更加惊人的。
2.能够塑造举办城市的知名度、美誉度。会展经济的发展,必须依托举办地的软、硬件条件。高质量的设施,优美的城市环境,良好的城市形象,热情友好的城市居民和现代化的管理水平及优质服务是必不可少的。这就势必引起当地政府加快改进城市建设的发展。举办会展,还可以向世界宣传一个国家和地区的科学技术水平及经济发展实力,展示城市形象,通过海外客商耳濡目染形成的良好口碑,提高城市的知名度和美誉度,进一步推动城市的繁荣。“博鳌效应”就是一支神来之笔,原本穷乡僻壤的博鳌建成国际会议中心后,以良好的生态、人文、治安环境,吸引众多海内外会议组织者将会议安排在博鳌召开,仅2006年一季度,就有100多个国内外会议选址博鳌,而每天前来旅游度假的人更是络绎不绝。正是会展经济的魅力,一些城市着力培育会展经济。北京、上海、大连等城市明确将会展业纳入重点扶持的都市型产业和新的经济增长点。
3.可以为区域和城市人提供大量的就业机会。根据测算,每增加1000平方米的展览面积,就可创造近百个就业机会。在香港,每年会展大约可提供9000多个就业机会。1999年昆明世界园艺博览会,使整个云南省的旅游火爆起来,进而带动了相关行业的40万—50万人就业。对于人口众多的中国而言,会展经济的发展无疑为增加就业提供了一条有效的渠道。
4.获得优质资源,强化服务功能。会展作为投资品和物质产品交流的平台,也是商品流通、技术交流、信息沟通及经贸合作的平台。会展展示了最新的投资理念和意向,展示了最新的技术和品牌,以最现代的信息流带动资金流和物流,使之向更合理有效的方向流动。这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会展活动是一种大规模的商贸活动,为产品价值的实现提供了新机会;第二,会展活动为商品需求方提供了满足需求的新机会,使一些潜在的或处于闲置状态的供给能力得到实现;第三,会展活动促进了产业技术交流,为商品生产提供新技术,降低生产成本,从而提高了商品的供给能力;第四,由于会展活动减少了流通环节,能降低商品的供给成本和市场交易成本。另外,会展经济有助于中心城市增强面向周边地区的辐射力和影响力,增强对周边地区的服务功能。
5.迅速提升会展企业国际竞争力。会展业是一个与宏观经济密切相关的行业,我国展览业的快速发展以及国际展览巨头对中国展览业的青睐,从根本上说,都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迅速发展的结果。最新资料显示,中国目前已有大中型展览场馆150多座,室内展览面积超过了300万平方米,正在迈入世界会展大国的行列。
伴随着国家近年来出台的一系列促进展览业对外开放政策措施的贯彻落实,2006年以来我国展览业的国际化程度进一步提高,国际展览巨头通过合作办展、设立合资公司等形式,大举进军中国会展业。激烈的国际竞争是我国会展业发展过程中不可回避的,没有竞争就没有竞争力。中国会展企业参与国际竞争主要通过两种方式来实现:一是“引进来”,使我国企业具有熟悉市场、政策、客户的比较优势,从而逐渐增强国际竞争力。目前我国企业参与国际竞争力大体上处于这一层次。二是“走出去”,到其他国家去参与国际竞争。我国企业只有积极参与国际竞争,才能在竞争中迅速提升国际竞争力。
二、我国会展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政府干预过多,市场化程度不够。目前,一些地方政府成为会展经济的主角,不惜投入巨额财政资金,直接策划主办旨在宣传本地形象、扩大本地影响、带动本地产业发展的各种综合性会展活动。由政府主办,亏了财政兜底,展位不够了用行政命令,客商不足靠本地老百姓捧场等等。政府主导会展,会带来会展经济的短期繁荣,但由于偏离市场规律,形不成良性发展,缺乏发展后劲。政府在主导会展旅游业发展中,行政干预过多,缺乏正确的引导,诚然,会展业在发展的初期要有政府的主导,但是主导的程度如何,决定着这些企业能否有足够的能力参与到市场竞争中,特别是随着我国市场开放程度地加深,与国际有名的会展公司的竞争已经迫在眉睫,所以,培养一批有国际知名度的会展企业尤为重要。
2.会展行业标准缺乏。日本、德国等国为发展会展旅游业增设了相应的法律。但我国旅游行政管理部门还没有从扩大国际旅游业的角度,以法律、法规的形式促进会展旅游业的发展。特别是会展行业标准还没有颁布,导致目前会展业比较混乱,主要表现在:重复办展、会展内容混乱、受众对象不明确、举办会展的中介公司良莠不齐、缺乏品牌会展企业等。
3.会展定位不明确,展览场馆和设施较差。目前,我国多数会展特色不明,竞争力不强。不少会展没有重点主题,很少组织信息咨询、行业交流、市场资讯等活动,影响到会展市场竞争能力的提高。另外,国内现有会展基础设施相对国外较落后,展馆建设缺乏长远规划和合理布局,展馆规模偏小,配套设施也跟不上,供需矛盾突出,制约了国内展览水平的提高。
4.会展人才的差距。目前我国会展业专业人员奇缺,大多数从业人员的专业技能和管理水平,与会展业发达国家之间差距较大。目前会展业的从业人员来自各行各业,大都没有经过专门培训,缺乏系统的会展知识和相应的操作技能,会展教育尚未引起足够的重视,真正从事这一领域研究和教学的“双高人才”较少,影响了会展人才的培养。
三、发展我国会展经济的若干思考
1.调整政府角色定位,引导会展经济健康发展。政府是会展业发展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方。办会展确实需要政府主导,要有清晰的定位:抓“大”放“小”。抓“大”即政府在会展业总体发展战略、长期规划、政策导向等方面创造条件,起宏观指导作用,营造健康有序的市场竞争环境,逐步形成良性发展的会展经济格局。放“小”即政府要选择适当的时机从会展中退出来,只有企业才是市场竞争的主体,地方政府出面主办展览,将对展览市场造成一定程度的冲击,不利于推动会展业的产业化、市场化、规范化。
2.培育会展行业的中介机构和协会组织,适时成立“国家会展信息中心”。一般讲,中介机构的作用:一是服务。如会展咨询公司可以为组展商科学办展、为参展商有效参展提供智力支持,律师事务所可以为会展企业提供法律援助。二是监督。如审计师事务所对会展以及会展企业的审计,以便制约会展业中的造假行为。
成立后的“国家会展信息中心”,主要通过统计、审计等措施,收集会展行业及相关企业运行情况的真实资料,并代表国家信誉,通过网站、报刊等多种媒体,对外公布企业的资质状况、信用等级、历史沿革等资3BfMNkNNpRFLMl3I3keZJ71PPaP4XJkln5Z/r2SC4S4=料,促进行业自律、它律。
3.注重会展的品牌化运作。即要注重会展的国际化、专业化、规模化及特色化。所谓国际化即加强对外交流与合作,借鉴国外先进的经验和管理办法。包括:(1)积极争取国外著名的展览公司来我国开展会展业务;(2)积极组织我国的展览公司到国外举办展览活动或为参展商参加国际展览提供便利;(3)通过合展、合资等形式积极组织国内外展览公司联合办展,提高办展水平;所谓会展的专业化是指会展项目内容细分要专业化。我国的会展企业应该提高展会的专业化水平和档次,造就自己的专业会展品牌;规模化即会展要上规模、上档次,要吸引海内外的客户。国家应在土地征用、资金筹措、基础设施建设、人才培训、对外交流等方面重点扶植,强化其城市的会展功能,培植世界级会展中心,推动我国会展经济顺利发展。
4.下大气力注重人才培养。人才问题是关系到会展业发展的核心问题,要采取有效的措施,加强对会展教育和研究的资助,培养更多的相关人才。主要方式有: (1) 建立会展业的职业资格等级制,有计划、有目的地提高不同层次的会展人员的水平; (2)组织专门培训,提高会展组织人员的外语水平和经营管理技能;(3) 在高等院校开设有关展示专业,培养社会急需的会展人才;(4) 通过“走出去,请进来” 等多种形式提高会展人员的业务水平。如可以邀请国内外著名的专家、教授介绍会展组织、设计、建造及运输等方面的知识,提高会展人员的组织及管理水平。
作者单位:河南经贸职业学院
参考文献:
[1]黄晓勤等.谈谈我国会展经济的发展[J].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