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标准差异对资源性废弃物贸易流向的影响分析

2008-12-29 00:00:00李湘滇
中国市场 2008年31期


  摘要:在发展中国家经济日益腾飞的背后,是以巨大的能源消耗为代价的,如何解决两者矛盾,实现发展中国家的可持续发展?出于多种原因的考虑,目前许多发展中国家选择进口发达国家资源性废弃物,在这各种原因中,环境标准的差异可以说是发展中国家进口发达国家资源性废弃物的重要诱因,它使环境标准高的发达国家得以处理不合其环境标准的废弃物,又可使发展中国家获得符合其较低环境标准的资源性废弃物,本文即从环境标准这个原因着手分析环境标准差异对资源性废弃物贸易流向的影响分析,主要是从已有的理论学说和实际情况和数据来进行具体分析。
  关键词:资源性废弃物;可持续发展;环境标准
  
  一、资源性废弃物贸易从发达国家流向发展中国家
  
  近年来,全球经济快速发展,尤其是发展中国家,经济更是高速增长。如我国改革开放20多年来,GDP平均每年递增9.6%,印度近十年的GDP年平均增长率为5.9%,远高于世界平均水平,但发展中国家经济的高速增长主要是依靠生产要素数量投入来维持的,属于典型的粗放型增长。这种增长方式不仅直接导致投入产出水平和经济效益低下,而且造成环境污染、生态破坏及资源的快速消耗,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矛盾突出,经济增长代价过于高昂。随着越来越多企业和政府认识到废弃资源的价值,全球范围的各种资源的循环利用得到大力的发展,大大增加了资源性废弃物的循环利用率,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资源性废弃物贸易不断增加,资源性废弃物随着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各自的实际情况而在全球范围内进行着贸易。
  根据联合国贸易发展大会TRAINS数据库(2004)中2001-2002初级产品与资源性废弃物贸易的国家结构的数据中可以看出:首先,忽略初级产品及发达国家与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贸易,51%的废塑料、44%的废金属、40%的废纸是从发达国家出口到发展中国家,而只有4%的废塑料、5%的废金属、0%的废纸是从发展中国家流向发达国家的。其次,从总量上看,78%的废塑料、90%的废金属、91%的废纸从发达国家流出的,其中69%的废塑料、49%的废金属、49%的废纸流入发展中国家。从以上数据可看出发达国家是资源性废弃物的净出口国,发展中国家是资源性废弃物的净进口国。这种模式又对我们提出一个问题:为什么发展中国家会比发达国家更倾向于进口资源性废弃物呢?原因很多,其中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环境标准上的差异是一重要诱因。本文就从环境标准的差异方面分析其对资源性废弃物的贸易流向的影响。
  
  二、从理论角度分析环境标准
  
  传统的自由贸易理论都是建立在不计自然环境的经济投入基础之上的,暗含着自然资源不受限制的假设,没把由此产生的环境污染及生态破坏的负面影响计入生产成本。随着人们对非贸易利益日益重视,在贸易发展过程中,贸易活动成本最终必须包括为维护和弥补自然环境的人、财、物投入,通过把这些环境成本内在化来强调贸易发展中人与自然的和谐,因此在理论分析中,必须考虑环境标准因素。我们可从以下几个理论分析环境因素对贸易的影响。
  1.国际贸易的H-O理论
  该理论认为,不同地区或国家之间的要素禀赋差异是产生国际贸易的基础,同时也是各国进行专业化生产的基础。如果国家之间在技术和需求方面没有差异,每一个国家将出口那些密集的使用本国较为丰富要素所生产的商品。假如我们将环境要素作为资源要素来看待,显然,环境保护强度低的国家,环境要素会较为富裕,而环境保护强度高的国家,其环境要素则相应匮乏。这样,环境保护强度低的国家将会充分利用本国充裕的环境要素生产那些环境密集的商品,既污染密集型产品,并在环境要素密集的产业进行专业化生产。
  2.污染避难所假说
  污染避难所假说最早由Walter和Ugelow(Walter & Ugelow,1979;Walter,1982)提出。该理论也称为“产业区位重置假说”(hypothesis of industrial relocation)或“产业漂移假说”(industrial flight hypothesis)。该假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