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高等院校管理工作者的素质要求

2008-12-29 00:00:00舒建华
中国市场 2008年35期


  摘要:高校的管理工作者在高校发展中起着关键作用,对他们的素质要求是高教事业发展的重要环节。该文从勤学习、办实事、淡名利三个方面阐述了对管理工作者的素质要求。
  关键词:高校;管理者;素质
  
  一、勤学习是对管理者的素质要求
  
  学习对于每个人来讲都是必须长期坚持的事情,学习无止境,学到老也是对每一个人的客观要求。如果不学习,就会退步,就会落伍。为此,我们讲学习,特别在高校从事管理工作的人员包括领导者就更应该视学习为己任,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为了达到学习效果,提高综合素质,必须注重在三个方面努力:一是要学而则精。一方面要认真学好党的方针政策和党的先进理论;另一方面要学好和精通专业知识,提高学识水平,增强服务教学服务师生的能力和本领。二是要学而则思。我们学习每一个文件,学习每一种专业知识,都应该进行认真而深刻的思考,增强研究、认识和了解问题的实际能力。三是要学而则用。学习的目的是在于应用于工作实践,为更好地工作打好基础。在现阶段,就一定要将学习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有机结合起来,在高校就应该将学习与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工作紧密结合起来,在学习中进行研究,在工作中进行学习,而实际上工作的过程就是学习的过程,将学习的收获运用到工作实践,可以说,干也就是学习。
  
  二、办实事是对管理者的能力要求
  
  对于每一个管理者或是领导者来看,办实事是衡量他们工作合格与否的重要标准。现在有相当多的有职有权的官员,说空话讲假话成风,为群众办实事的劲头根本找不到,因而造成一定程度上的党群关系紧张。还有一些部门等级观念森严,人为地划分多个层次,重视一批人,轻视一批人,对于重用那一批人中,有的人有一定的级别,上级并未授予什么权力,只是从多个层面上解决一些人的待遇而已,可是那些部门的负责人,偏偏要划分等级,划分界限,这自然影响和打击没有享受一定层面行政待遇的人员积极性。作为高校一个部门的负责人或管理者,应该是起桥梁作用、ONNdP+Rc+thZz0eHqSd6HVYxdISjWChX4iPb3Zn3HH8=和谐作用,在思想上引导群众,感情上关心群众,行动上深入群众,工作上依靠群众,而绝不能重视部分人和依靠部分人。只有在平等的条件下,才能够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在办实事的过程中,必须把本部门的群众对此是否拥护、是否赞成、是否信任、是否高兴作为衡量工作好坏优劣的标准,这样就能把实事办好,把好事做成。
  
  三、淡名利是对管理者的品行要求
  
  在高校管理者和领导者当中,是否正确对待名利是衡量管理者合格与否的重要内容。名与利是人人都要面对的现实,一个淡泊名利和不看重名利的人,就能够做一个高尚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重视名利和看重名利的人,就一定是一个无所作为的人,一个斤斤计较的人。究竟如何做到淡泊名利,这要从几个方面来要求:一是要树立正确的权力观。要始终牢记“权大不忘责任重,位尊不移公仆心”,要保障由群众赋予的权力能够真正用来为群众谋利益。要特别注意行使手中的权力,要用手中的权力干正事干实事,不要用手中的权力干歪事干坏事。二是要树立正确的利益观。作为高校管理者或是领导者,无论在什么时候都要严于律己宽以待人,要做到“心不动于利禄之诱,目不眩于五色之惑,耳不偏于五音之感”,要“忍得住清苦,耐得住寂寞,抵得住诱惑,管得住小节”。保持做人的起码人格和尊严。三是要弘扬艰苦奋斗精神。这种精神是事业成功的重要保障,有了这种精神,任何困难都可以克服,任何险阻都可以绕过。尤其是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时期,保持和发扬艰苦奋斗精神,必须从细小事情做起,勤俭节约和精打细算比什么都重要。现在的本科院校或是名牌大学,人员多,机构多,人人讲节约,人人不浪费,就有可能将有限的物资或资源放到办理应该办的事情上。要认识到现在不少高校贷款数额太大,摊子拉得过宽,管理混乱惊人,面对一些高校的管理现状,不得不使人感到艰苦奋斗精神的难能可贵,不得不感到革命先辈创下的家业是来之不易。为此,我们可以说,淡泊名利是一个正直和负责任的管理者的必然的品行要求,更是高校管理工作者包括高校各层次领导在内的所有人员在本职工作中需要严格遵循的重要准则。
  作者单位:湖南工学院
  
  参考文献:
  [1]郑树山.和谐文化建设与高校管理者的使命[J].中国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