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1世纪头20年,是我国产业结构转型和加快实现工业化、城市化的重要阶段,资源消耗总量迅速扩大将进一步加大对环境的压力。企业作为社会经济生活的基本单位,是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微观责任主体。要通过加强企业的生态伦理教育、完善现代企业产权制度、全面实施清洁生产、建立政府和公众的约束和监督机制等途径,加强中国企业生态责任感,推进企业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责任主体;企业生态责任;经济可持续发展
一、企业生态责任的理论阐释
1.企业生态责任的提出
1924年,英国学者欧利文·谢尔顿最早提出企业社会责任的概念。企业社会责任是指企业对社会合乎道德的行为,其要求是企业在赚取利润的同时,必须主动承担对环境、社会和利益相关者的责任。也就是说,企业在考虑自己经济利益的同时,也需要考虑企业的社会和环境责任,做到企业的经营对社会负责,对环境友好,即实现企业的“三重底线”原则。美国著名经济伦理学家乔治·恩德勒提出企业社会责任包含三个方面:经济责任、政治和文化责任以及环境责任。其中环境责任主要是指“致力于可持续发展——消耗较少的自然资源,让环境承受较少的废弃物”。可见,企业生态责任是企业社会责任的一 种。
亚当•斯密认为,在市场机制的作用下,企业利益与社会利益能够自动地协调。斯密在《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中指出:每个人在追求各自经济利益时,“受一只看不见的手的指导”,结果将带来全社会最大的经济繁荣。而福利经济学的创始人庇古在1920年发表的《福利经济学》一书中,明确提出市场外部性理论,认为企业在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过程中,会对外部世界产生影响,造成私人成本与社会成本、私人收益与社会收益的不一致。因此,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利益与社会利益不会自动协调。1993年,保罗·霍肯出版了他关于企业与环保的著作——《商业生态学》,他明确提出拯救环境就是拯救商业本身的命题。
现代意义上的企业社会责任运动兴起于20世纪六七十年代的发达国家。当时发达国家处于工业化的后期,各个国家都面临着环境污染、贫富悬殊、种族歧视等各种社会问题。因此,企业家开始反思商业与社会的关系,一些企业家开始致力于宣传社会责任的理念,认为企业有责任减少环境污染、消灭贫困、反对种族歧视。从此,企业社会责任的理念得到越来越广泛的认同。目前中国企业社会责任还没有得到足够的认识,企业生态责任实践还处于初级发展阶段,只有少数企业能够意识到企业生态责任,主动将环境管理整合到生产流程的各个环节。因此,推动中国企业生态责任的进程,还需要政府和企业的不懈努力。企业应该认识到履行生态责任是一种必然趋势,应借鉴外国经验,从可持续发展的视阈看待企业的发展战略。企业既是一个经济组织,以追求经济利益作为自己的目标,同时,又是一个社会组织,有责任履行自己的社会责任。
2.企业生态责任的相关理论
(1)利益相关者理论。传统经济理论认为企业追求的唯一目标是股东利益的最大化。利益相关者理论则认为,企业存在的目的是既要实现股东利益的最大化,又要为利益相关者创造价值。在现代市场经济中,股东和利益相关者是可以实现双赢的,并且只有在股东和利益相关者的利益达到共赢的情况下,企业股东的利益才能实现最大化。因此,股东与利益相关者的关系不是零和博弈,而是正和博 弈。
(2)“三元”投资理论。这种理论认为,任何一种商业投资行为都应达到经济、社会和环境这三种因素的最低要求,投资决策应将“成本—效益”分析从经济领域推广到社会和环境领域,既要核算社会和环境成本,也要核算社会和环境效益。
(3)自然资本理论。1995年,世界银行的专家重新定义了衡量财富的标准,将财富扩展到物质资本、自然资本、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四类。其中的自然资本是指环境资本,社会资本是指制度和文化基础。自然资本理论拓宽了传统资本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意味着企业因为需要积累自然资本,所以,企业需要承担生态责任。
(4)竞争力理论。迈克尔·波特在他的重要著作《竞争论》中,将企业社会责任包括环境污染、贫富悬殊问题与竞争力联系起来。他认为,企业在谋求自身利益的同时兼顾社会利益是一种共赢战略。因为,企业竞争力部分来自于资源使用效率的改进,所以,企业产生的环境污染对于企业自身来说是一种经济资源的浪费,会降低企业的竞争力。因此,企业要盈利就要承担生态责任。
二、企业承担生态责任的价值
(1)有利于从源头控制环境污染。据估计,中国工业企业污染约占总污染负荷的70%,而工业企业排放的污染,50%左右是因为企业管理不善造成的。其中企业生态责任的缺失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原因。由于缺乏可持续发展的生态责任,企业没有自觉防治环境污染的意识,在很大程度上加剧了中国环境与资源的压力。2006年,全年发生严重环境污染事故161起,环境投诉达60万人次,比2005年增加了30%。仅此一年,国家环保总局在环评这道关口,就停批、缓批对环境有影响的项目163个,投资额达7700多亿元,50%以上是钢铁、火电、石化等高耗能项目。而企业生态责任所导致的企业自律行为,企业自觉和主动地对生产过程中造成的环境污染采取积极的防治措施,就能够从源头上控制环境污染,实现节能减排目标。
(2)有利于提高企业的品牌效应。随着全社会环境意识的不断提高,企业注重环保,让公众认可该企业是对环境负责的企业,就可以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提高企业知名度。承担生态责任的企业在短期内可能会由于更新技术和加大环境治理力度而影响经济效益。但是,研究结果表明,企业主动承担生态责任与经济效益之间存在一种正相关的关系。企业积极主动地解决环境问题,在很多情况下,反而会为企业节省许多不必要的费用,提高企业的品牌效应。道·琼斯分析师说:凡资产回报率最高的公司在治理污染和节约资源方面都同样优于竞争对手,凡充分考虑社会和环境影响的公司股票业绩都比其他公司好。
(3)有利于提高企业的国际竞争力。由于发达国家经济发展水平高,人们的环境保护意识较强,各种环境标准的制定和实施比发展中国家完善。于是,发达国家就通过设置种种绿色壁垒来抵制发展中国家的商品的进口。因此,中国企业面对来自跨国公司的竞争,只有主动承担生态责任,强化环境意识,进行清洁生产,才能保持产品的环境竞争力,从而在国际贸易中跨越绿色壁垒。
(4)有利于企业的可持续发展。21世纪头20年,是我国产业结构转型和加快实现工业化、城市化的重要阶段,资源消耗总量迅速扩大将进一步加大对环境的压力。面临环境与资源的巨大压力,中国企业只有站在生存与发展的战略高度,合理调节自身与自然的物质变换,控制企业对自然的损害行为,自觉维护自然界的生态平衡,才能培养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实现自身的可持续发展,进而推进经济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
三、培育企业生态责任的途径
(1)加强企业的生态伦理教育。要大力宣传和普及环境保护知识,通过生态伦理教育激发企业员工保护和建设生态环境的社会责任感。加强企业生态伦理教育的关键是要提高企业领导者的生态伦理意识。通过生态伦理教育使企业领导者和员工认识到人不仅要生存,还需要发展和享受;生活质量的提高不仅要有数量上的增长,更要有质量上的提高。只有经济、社会与自然协调而持续发展,才能使人的物质条件日趋改善,精神生活日趋丰富,人的素质与能力不断提高,人的全面发展和人的现代化才会最终实现。
(2)完善现代企业产权制度。我国企业大多规模小、实力弱、资金紧缺,不可能主动承担生产经营成本以外的责任。因此,要进一步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步伐,完善现代企业产权制度,明晰企业产权,实行政企分离,明确企业与政府的职责,提高企业的创利水平和经济效益。要加强政府的宏观调控,通过战略性改组,积极支持和发展一批大中型企业和企业集团,提高规模效益,增强企业承担生态责任的实力。
(3)全面实施清洁生产。企业应对生产的全过程实行清洁生产,要充分考虑产品的生命周期对环境的影响,提高资源、能源的利用效率,形成从生态设计—绿色制造—绿色包装—绿色运输—绿色销售—绿色服务—回收再利用全过程的防污控制。要依据生态设计原理和环保标准的要求,设计开发低能耗、低消耗、低污染,并能再循环、再利用和安全处置的产品;选择清洁能源和环保原料;采用先进的技术工艺,降低原材料消耗,实现资源和能源的循环利用,尽可能达到污染零排放;实现包装材料减量化;倡导绿色物流,提倡绿色销售,宣传绿色消费,减少资源损耗;提供产品保养和维护、主要部件升级服务,延长产品使用寿命,降低资源的流动速度,并通过废旧产品的回收和再利用,实现产品功能的梯级利用,解决废弃物处置的同时,为企业获取更多的经济效益。
(4)建立政府和公众的约束和监督机制。建立政府和公众的约束和监督机制,包括有效的行政监督、司法监督、群众监督和舆论监督。要完善自然资源和环境保护法律法规体系,加大资源和环境保护法律的调整力度;完善各项相应的制度和政策,实施可持续发展的产业政策、区域政策、财政政策、金融政策和贸易政策;建立企业环境信息披露制度,建立和完善公众参与机制,加强对企业承担生态责任情况的监督,激励企业主动承担生态责任。
作者单位:北华大学政法学院
参考文献:
[1]金乐琴.企业社会责任:推动可持续发展的第三种力量[J].中国人口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