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红臣
在前面的科学探究活动中,同学们一定经历过多次猜想的过程.
刚接触光学知识时,我们很想知道光是如何传播的,可是,在一般情况下,光的传播路径我们很难看到.这时,有的同学想到,在大雾天,从汽车头灯射出的光束是直的;有的同学想到,看电影时,放映机射到银幕上的光束是直的;有的同学想到,打扫教室时,通过空气中的灰尘,看到窗口透过的阳光的光束是直的.根据这些生活经验大家猜想到光是沿直线传播的.在研究声音的特性时,不少同学根据已经学过的声音产生的条件想到,既然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那么声音的特性应该与物体的振动情况有关.结合生活中重敲锣鼓时锣鼓振动幅度大发出的声音也大的事实,提出了物体的振幅越大,发出声音的响度也越大的正确猜想.可见,科学的猜想,是利用已有经验和知识对研究问题的合理推想,而不是没有根据的胡猜乱想.
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前,你可能观察过以下现象:
用凸透镜去看书本上的字时, 发现字是正立、放大的;用凸透镜去看教室外的树木时,发现树是倒立、缩小的.
这两种现象的表述中,前边是现象产生的条件,后面是现象的结果.对它们进一步分析,现象产生的条件是物体离凸透镜的距离不同;现象的结果是像的性质不同.把二者联系起来,我们得到了“凸透镜所成像的性质与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有关”的猜想.可见,仔细观察实验现象,认真分析现象产生的条件和结果,并找出它们之间的联系,是进行科学猜想的有效途径.
在河南省2006年的中招试卷中有这样一道题目:小明通过实验研究光从水中射到空气中的现象,右图是他根据实验现象画出的光路图.实验中他发现,改变入射角的大小,空气中折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也随之变化.你猜想,当入射角增大到一定程度时,会出现的现象是______,你猜想的依据是______.解答此题时,不少同学能依据“光从水中斜射到空气中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的物理规律,根据题目中“当入射角增大到一定程度时”的提示,画出了几条入射光线及它们对应的折射光线,很快发现了当入射角增大时折射角先达到90°,从而做出了“折射光线不见了”、“光线全部反射回水中了”的正确猜想.还有不少同学,读不出题目中的提示,不知道通过正确的作图寻找折射光线的变化趋势,对此题束手无策.可见,科学猜想离不开方法的帮助.
总之,猜想的过程是应用已有的经验、知识和方法进行分析推理的过程,同学们只要在科学探究的过程中积极思考、勇于实践,就一定能提高自己的猜想能力.
责任编辑 程 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