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于3月底开拍的新版电视剧《红楼梦》,重要角色人选尘埃落定,结果出人意料——虽然仍起用“红楼梦中人”选秀选手,但位置发生“乾坤大挪移”,“宝钗组”冠军姚笛摇身一变成林黛玉。
蚕花姑娘
歌一程,舞一程,身向红楼梦里行;哭一声,笑一声,牡丹精神蘅芜风。平民选秀离梦想成真的距离到底有多远?
1982年出生在浙江省桐乡市洲泉镇的姚笛,因为“红楼梦中人”选秀节目,被几亿电视观众关注。据说,当初父母为她取名时,寓意像竹笛一样清亮。转眼间20多年过去,当年的小竹笛已出落得清纯、可爱、灵气逼人。
小时候,姚笛特别爱看电视,电视里演什么,她就学什么。读小学六年级时,杭州电视台来桐乡拍摄专题片《蚕花姑娘》,到姚笛所在的学校挑演员。结果,姚笛和另一名小姑娘被挑中。“那时候,我还特别小,不懂怎么演戏,只记得电视台的叔叔阿姨让我或是高兴地下山,或是认真地喂蚕宝宝。虽然我只是按照他们的设计做一些很简单的表演,但也算是‘触电’了……”拍摄完成后,当姚爸爸听说杭州电视台的人对女儿的演出非常认可,建议姚笛朝影视这条路发展时,才意识到“原来我们家姚笛还有这方面的才能”。不过,父母也没特别往心里去。他们希望自己的女儿读高中、上大学,将来找份好工作。
姚笛读初三时,杭州越剧团艺校到学校招生,才貌出众的姚笛被老师看中。越剧对基本功要求很高,16岁的姚笛必须从头开始练习拉筋、劈叉等。在一次练习中,姚笛拉伤了腰部韧带,此后,每次训练,腰部都会发酸,常常疼得她掉眼泪。但姚笛告诉自己,一定要坚持。艺校这几年的积累给她今后的演艺道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艺校即将毕业,进杭州越剧团应该是水到渠成的事情,但是,姚笛跟父母说,自己要报考北京电影学院,爸爸听说后大吃一惊,在他看来,进入北京电影学院对于当时的姚笛来说,是一个遥不可及的梦想。不服输的姚笛抱着一次考不上就再考一次的决心,坚定地报考了自己理想中的学校。
独立的姚笛是自己一个人踏上去北京的火车的。姚笛不是不害怕,漫长的旅途中,她一直在给爸爸发短信,诉说自己的彷徨。来到北京,觉得每晚45元的旅馆太贵,姚笛在招待所一个月300元的地下室里住了20多天。听到姚笛已经通过了7关的考试,准备体检了,姚爸爸知道,女儿的梦想快要成真了,这是女儿带给他们的最大惊喜。父母下定决心,即便是借钱,也要供姚笛把书念完。
从北京电影学院毕业后,姚笛一直留在北京拍戏。原本,姚笛的脸庞挺圆润,拍戏以后怕上镜不好看,她开始减肥。回家时,面对爸爸妈妈特意准备想给女儿补一补的一桌子好菜,姚笛只喝几口水,吃点菜,饭基本不碰。爸爸妈妈心疼,但也没有办法。
红楼梦中人
在杭州市艺校学习时,姚笛在越剧中一直饰演林黛玉。新版《红楼梦》电视连续剧面向全国海选演员时,姚笛在家人和朋友的鼓励下,报名参加了比赛。虽然在很多人眼里,姚笛更适合林黛玉这一角色,她报名参加的却是薛宝钗角色的角逐。“宝钗组”因参赛选手实力相当,被称为“死亡之组”。
对于林黛玉和薛宝钗这两个角色,姚笛坦言她都很喜欢,不过,影视剧里会有特写镜头,不像在舞台上,只要装扮成角色就没有问题了,而且,林黛玉的外形较纤细,出于外形条件的考虑,她报考了宝钗这个角色。
2007年6月2日是“宝钗组”最后一场比赛,获得冠军者即可参与新版《红楼梦》的拍摄。为了准备比赛,姚笛除了听取主办方安排的红学家讲课外,还给自己布置了不少功课。她每天都仔细研读《红楼梦》原著,做笔记,背诗句。在上一场比赛的才艺表演中,姚笛成功地表演了《屈原》中的婵娟这一角色。
姚笛本人比宣传片上更美,精致卷曲的睫毛,眼睛大到不可思议。“我觉得我是个非常幸运的人,红楼选秀让我找到了属于自己的生活,每天住在古色古香的园子里面,天天背诗,练习基本功。当李少红导演宣布由我出演黛玉后,我感觉我离自己的梦想更近了一步。”
在“红楼梦中人”选秀的一路激烈比赛中,评委眼中的姚笛是个什么样的人呢?“一个即便在海选现场千万人中,也能被一眼看见的女生。属于那种冷冷的、非常吸引人的姑娘。在人群中,她没有过多的动作,但是能吸引到注视的目光,特别是眼神中流露出的半冷半热的神情,总能得到众多男生的倾慕。”一直坐镇评委首席的周岭先生还为姚笛写下一段判词:“生小香闺性自柔,也宜春色也宜秋。平生万种缠绵意,都在金钗十二楼。”
姚笛坦言,在大观园的这10个月给自己带来的变化是深刻的,经过近一年的历练,现在很多人看到她都会说:“你越来越古典了!”“此前,我觉得自己是非常现代的,现在则变得特别温婉了。”姚迪对自己的变化很高兴。
然而,不可避免的,在网络上、社会上出现了各种各样的评论和传言。面对这一切,姚笛格外坦然,她在自己的博客上写下过这样一段话:“姚笛只是一个平凡的人,没有大家想象的那么完美,也没那么一无是处。感谢那么多支持我的朋友维护我!没关系,在我选择做演员时,就知道,这辈子注定要被人评头论足。我热爱这个职业,不管压力有多大,我都认了!”铅华洗尽、质朴简单的寥寥数语透出姚笛对事业、对人生冷静而坚定的决心和倔强。
从头再来
“红楼梦中人”的比赛时间长达10个月之久。期间,姚笛几次想退出去拍戏,都被劝回来。“谁知道最后有没有结果呢!”姚笛几乎麻木地坚持着,最终等来了“宝钗组”冠军的结果。那一刻,她心里感慨万千:“如果你也经历了那么多,你就知道,无论得第几,都无所谓了。”
在“红楼梦中人”选秀中获“宝钗组”第一名后,姚笛连续接拍了两部电影。在中影投资的电影《从头再来》中,姚笛出演一名建筑学系的研究生。这是一部以北京奥运建设热潮为背景的电影。教师苏可扮演的男主人公邓江涛是一位为奥运建设做出贡献的新一代共产党员,之前一个建筑项目的意外倒塌,使他差点放弃刚刚竞标成功的奥运节能建筑项目,姚笛扮演的若兰帮他走过了最艰难的时期。
为了脱掉在红楼选秀过程中形成的古典痕迹,接近《从头再来》中人物偏于贫苦的朴素特质,导演古榕给姚笛定下了规矩——不许开私家车,要挤公共汽车,一天的生活费不许超过50元钱。这样的强化训练对于习惯了古装的姚笛帮助不小,进入表演状态后自然了许多。姚笛一下子从诗情画意的大观园,掉进北京灰土暴扬的建筑工地,人们见到了姚笛的现代形象:一个头戴安全帽、身穿工作服的清华建筑系女生,单纯、勇敢、坚韧不拔。如果不是拍戏,北京的建筑工地上何曾出现过如此亮眼的景色?这一次,姚笛跟着剧组,跑遍了北京的中关村和国贸地区。“我们几乎每天都在换地方,以前真的不知道北京居然有这么多工地,处处都是吊车。”
接着,在《六月里好阳光》中,姚笛扮演了一个5岁孩子的妈妈。这个角色对于年轻的姚笛来说,无论在形象上还是心理上,都是一个不小的挑战:“因为我们老师是导演,还是男一号,我在学校给他的感觉总是很无助,所以他觉得我演一个妈妈可能不行。但是很感谢他给了我这个机会,并且给了我很多鼓励。而我也努力地为自己培养一些当妈妈的气质。每当我看到有小孩子的母亲,我就会看她的眼神、动作,从生活中寻找角色的感觉。我觉得学习也是一种享受。”
被李少红导演点中出演新版电视剧《红楼梦》中的林黛玉后,“林妹妹”成了姚笛的新代称。姚笛没有沉浸在种种的赞美和荣誉中,她说,自己还很年轻,要尝试很多角色来挖掘自己的潜力。
日前,新版《红楼梦》剧组正把包括姚笛在内的所有演员,集中在位于北京昌平区的拉斐特城堡,进行古代文化和礼仪的封闭培训,在北影摄影棚内的搭景工作也在有条不紊地进行。■
(童瑶荐自《家庭主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