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去的乐园:同泽女子中学

2008-12-23 08:33广庄璘口述金承涛整理
纵横 2008年12期
关键词:张学良学校学生

广庄璘 口述 金承涛 整理

奉天(今沈阳市)同泽女中是张学良将军开办的私立学校,1928年开始招收学生。我是第一批考取的学生,在该校学习和生活的这一段友好、欢乐、奋发上进的日子,使我终身受益、终身难忘。

励精图治开办女学

那时,社会名流、军阀、教会争相办学,有的是标榜促进文化教育事业,其实是各自培养知识分子为己所用,壮大本身政治势力,但有的是为启民智、强民族、促民主、惠及桑梓。张氏父子当时办了东北大学和同泽中学(男校)。1928年6月张作霖被炸身死,张学良被推为东北保安总司令,有励精图治之心,他还成立了汉卿办学基金会以支持教育。

为什么办女同泽呢?张学良在《同泽女子中学一览》弁言中,有这么一段记载:

去冬余督师保阳,军书之暇,延见乡人,辄以吾省垣之大,而女校无几,相为感喟。余在故京,若陆军大学、民国大学经费中断,余一力资助;今桑梓之地,如何可忘?因定创办女中之议。

在弁言中,他还论及办校宗旨:

“今学校制度,盖因时而制宜,诸生能循序而深造焉,则可以强国而保种,宁独一人一家之计而已。”

张学良委托王捷先管理校务。王捷先刚从英国爱丁堡大学毕业回国,就被张物色为同泽女中的校长人选。他从着手创办直到离职,成绩卓著。他本人有爱国图强的思想,所以宁肯放弃海关的优缺来办学,还满腔热情,精心策划,在短短的时间内,办成了在当时可称为一流的新型学校。

王校长经常给学生讲话,其中以救国的论调为多,给我们留下比较深刻的印象。他对我们讲过:“国家兴衰关键在于文化教育。”他提出过这样的问题:“为什么我们国家开化最早,进步最慢?”他认为答案是“教育没有普及”。他也讲过,国家要立足于物竞之际,能生存于天演之时,必须普及教育,使人掌握文化科学知识,这就是优胜劣败,天演淘汰的道理。他还不断介绍西方科学先进的情况,主张学西方,使国家转劣势为优势。

筹建校舍规模初成

1927年,张学良划定沈阳市大西门里沈阳县胡同的公余俱乐部、军署稽查处、军务处仓库管理部三处房舍(现为沈阳市大西门内同泽街承德路)作为同泽女中的校址,11月底王校长着手接收。1928年2月初,各单位陆续迁出。当时“坚冰在地,污秽盈庭,厅堂倾圮,户牖残缺”,经过修缮,很快改观。2月招生,分初中、补习班两班。考取了80人,我是其中之一。3月1日学校正式开学。4月修筑校门、校墙,5月建成纪念碑,6月在校门正壁作国耻地图,自此外观逐渐整齐,初具学校的规模。7月8日召开学校成立庆祝会,还展览了学生两个月内的课业成绩,受到各界人士的赞许。暑假后,添招高中一班、初中一班、补习班一班,连同原有两班共五班,将近两百名学生,秋季开学后,10月6日学校还参加了冯庸大学主办的东三省体育会。结果获得七个女子单项冠军奖杯和女子部总分第一的大奖杯,学校声誉鹊起。张学良听说了,十分高兴,对校长和教师都有所嘉奖。

鉴于学校的规模有待于扩大,教学设备需要增添,经张学良慨允出资,学校于1928年冬以充足的经费筹建新校舍楼房三座。该校舍系由一德国工程师设计监修的,每月付给他仅“保险费”即现大洋400元。1929年3月开学,学校暂移至大南关艾家胡同的五正六厢四个套院,以此作为临时校舍学习,1930年迁回原址新楼。由于主楼(教室楼)是钢筋水泥建筑,并用钢窗,号称是火不能引的楼房。主楼历尽风雪现仍完好,作为教学之用。主楼地下室有健身房,是风雨无阻的操场;特殊教室、图书室、卫生室都应有尽有。校方在建筑校舍的同时,即着手购置教学与生活设备,所以建筑竣工之日,室内设备均已齐全。

校舍落成,搬迁就绪,6月举行校庆典礼。张学良偕夫人于凤至来到学校。张学良着银灰色西装,张夫人着淡粉色衣裙,从小轿车上下来。我们身着新制服到主楼门,列队欢迎。来宾到学校各处参观。他们看校内各室整洁明亮,教学设备极其完善,展出的学生成绩均属优异,莫不交口称誉。此景此情使同学们感到无限自豪,当时学校声誉是盛极一时的。

体制健全效率较高

学校体制是董事会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张学良任董事长,敦请教育界名流刘海泉、韩寅阶、李静澄等为董事。因为办的是女校,也邀当时军阀、官僚、亲王等的夫人担当董事,计有张雅君、石佐升、朱博儒、于凤至等。王捷先校长承董事会督率,对学校全面负责。设教务、训育、图书馆等部门,全部管理人员仅八九人,事项反应灵敏,效率很高。

到1931年,学校已经发展为高三和高二各一个班,初一到高一各两班(初中三年制),补习班两班,共12个班,约有学生四百余人。

学制先进课程合理

当时各中学一般都是高、初中各三年的“三三制”。同泽女中名义上是“三三制”,实际有补习班一年为基础,初中等于四年。该补习班系由市内高等小学毕业生中择优考取的,补习班的课程是学习外校初一的同样课程。招考初一时,除由补习班成绩及格者升级到初一外,再由校外择优考取,作极少数补充;招考高一也是择优补充。录取重成绩不重人数,成绩如果不合要求,宁缺勿滥。这样,实质上是择优的三四制,初中一年级学生程度等于或高于一般学校初中二年级程度,其他学年也是这样。

在课程设置方面,补习班11科:计有国文、英文、数学(算术—代数)、公民、地理、历史、生理卫生、手工、图画、音乐、体操,每天上六七节。由于全体学生住校,晚上还有自习两节。初一开始逐年增设物理、化学、博物(动、植、矿)、几何、三角。由高一开始,除必修课增加节数、充实内容外,按学生对文理科的倾向、兴趣、爱好,酌情选课。如文科学修辞学、论理学等,理科学解析几何、微积分等。这样就可以做到因材施教,为学生创造条件,发展所长,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扩展和加深学生的知识领域。

精选师资教学民主

学校不惜重资,聘请著名教师任教。一般学校教师工资多半给奉票,同泽却给现大洋。体育、音乐教师是从北京或上海聘请的,教英文的钟老师是美国留学生,教师的阵容很为整齐。除了学识渊博、各有专长外,许多教师经验丰富,教法灵活,善喻善教,爱校爱生。

王校长从国外归来,认为国外教学研究空气浓厚,不提倡死读书。加之30年代尊重“德先生”和“赛先生”(民主与科学),学校当局也大力提倡教学民主,反对注入,强调启发。课堂上教师积极启发,学生自由提出问题来探讨,教师对此或作详细的讲解,或作言简意赅的结论。久之,形成了一种风气:学生对百问不厌的教师十分尊敬,教师认为好问是学生的优点,从而使得学生学习情绪饱满,思想活跃。

给我印象最深的是教国文的申桂山老师。他在教材之外还增教《开明文选》许多文章。作文面批面改、解析说明,耐心指导我们课外阅读古今中外名著,他还自己花钱为我们订《中学生》等杂志,并且关心我们的道德品质、性格涵养。申老师的言传身教,深深地感染了我,使我以后从事教育工作时,懂得如何正确对待学生。

设备完善考核严格

由于办学经费十分充足,办学人员内行,所以从设计楼房开始,就规定什么房间什么用场。其中除普通教室外,设有各科的特殊教室,如理科的阶梯教室、试验室,备有各种仪器、模型、试验用品、博物挂图及动、植、矿标本,而且都很精致;美术教室中,有写生用的石膏像、台架、模型;音乐教室中设钢琴,可供学生弹练;其他如史、地的文物模型、挂图等应有尽有,仪器有的是从外国买来的。各室按需要备有水、电,有的教室双层窗帘,调节光线。另外设有图书室,室内藏书多,光线好。读书桌面的斜度、坐椅上的双沟都是精心设计定制的。这些一流的设备,对于提高教学效果起到积极的作用。

学校对学生成绩的考核要求严格。检查成绩用百分制,评定成绩用比较法。对学生成绩以学年为单位,以分数作比较,成绩单上每科分数后面有一格,刻印红字,标明“超、良、中、可、劣”五个比较等级。某科得“超”,不一定是一百分,得劣固定是不及格。重点学科,如得两个“劣”必须留级,决不宽容。考试后数日之内,家长即可接到学生成绩通知书,立即知道自己的孩子每科成绩在同年级中所处的等级。1931年高三第一期毕业生仅9名,在毕业典礼上校方赠每名毕业生一幅以白山黑水为背景图案的三角形锦旗,以示纪念。

“同泽精神” 爱国教育

校训是一个“诚”字,旨在对学生进行品德诚实教育。

校徽是圆形,外面有八个角。圆形白底,中是“同泽”两个红字。伸出八个象征光芒的角。四小角表示“光明的意识、光明的思想、光明的做人、光明的服务;四大角表示同泽女校光明、女子教育光明、中国青年光明、中国前途光明”。对学生进行心地光明、大有前途的教育。

校歌是每会必唱的。歌词是:“快乐之园,活泼之神,涵育我纯洁天真。深闳其思,明辨其学,秉持诚敬日日新。愿皆是他年出群英,服务社会,共履坚贞。前途无量,放大光明,同泽女校莫与菁。”与,犹如之意。菁,茂盛、菁华之意。从这里看出学校希望我们乐观、勤学、接受新事物和为社会服务的期盼。

学校要求学生注重礼节。师生、同学,早晚相见和临别必致意问安或道别(当时是说英语)。在各项运动或球类比赛时,要为对方得分致意欢呼(拉拉队给喊一通)。这在当时各校是不多见的礼节。

学校对学生进行爱国反帝教育。在地理、历史课程中,教师不但讲美好河山、各地经济、风情以及历代经典史实,使同学们听得津津有味,同时又重点讲解鸦片战争、甲午战争、八国联军、日俄战争等对我国的侵略和屈辱。在全校周会和国文课中,师长们多次讲述1919年五四运动的由来和反对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仍然存在的不平等条约,以及“反对封建旧道德、提倡新文化、讲科学、讲民主”等要义。除在课堂上和集会时经常讲爱国反帝的事情以外,国耻墙上还画出割地、赔款、丧权辱国以及历次不平等条约的地图,教育学生不忘国耻。还有抵制日货,有时是学生自发的,有时在教师讲日本对我国的经济侵略后,学生响应社会上的呼吁,掀起抵制日货的热潮。同学间对使用铅笔都要查问,相互约定不从“天德信”(专门推销日本纸张文具的大商店)买文具。

学生关心时事,对1930年辽西(新民一带)发生大水灾,我们自发举行插花募捐活动。大家组成小组,在街头进行宣传,募集捐款。学生手持白布袋、小红花筐,给慨然解囊的人戴上小红花。一日之内捐得一个相当大的数字,汇给遭遇灾难的同胞。

环境优越活动丰富

学校从衣、食、住、行上为学生日常生活创造了优越条件,一般来说大大超过当时学生家庭的生活水平。学生全都穿制服,样式有点“洋气”:夏季西式白府绸衬衫,藏青毛背心连衣裙;春秋上装是紫红色毛衣,蓝领子、蓝袖头(与男同泽一致);冬季藏青色衬绒袍,上套毛衣,外出着茶褐色厚呢大衣。毛呢大衣以及运动员的服装均由学校发给,按季节回收。

伙食由伙食团包办,受学生会监督。在大南关艾家胡同时,伙食分甲、乙等,分厅进食,一学期交款15元(乙等)或25元(甲等);到新校舍后,每学期交30元。吃饭时六人一桌,晨间有大米、馒头、咸菜,午、晚四菜一汤,经常有鱼、肉、鲜菜,主食全是细粮。学期结算,可找回五六元。学生全住在北楼(一楼是餐厅),四个人一个房间。房间墙壁都粉刷成淡雅的浅蓝、浅绿、浅紫、浅黄色,窗户上挂有漂白亚麻布多褶窗帘。学生的床一律是漆黑发亮的铁床,规定一律用白色床单。为了培养学生养成清洁的卫生习惯,训育课对环境卫生要求极严。每日学生值班拖地板、擦玻璃,打扫卫生,必须一丝不苟。

课外活动比其他女校多一些,各班有球队、歌咏队,学校有校队,聘专人指导。由于学校有礼堂、健身房,所以全市性的讲演会或球类比赛,往往到我校来举行。青年人天真好动,在不断举办各种比赛活动的影响下,出现了不少球迷和歌手。

当时社会上对同泽女中有些微词。有的说“同泽贵族”,这是指有些达官、新贵的女儿在这儿读书,就认为白丁进不了这个学校,这是一种误解。那时张学良、鲍督军、达尔罕王等人的女儿都在这个学校读书,但这样家庭出身的学生究系少数,而且他们并无特殊待遇。其他多数学生因系考取,来自各个阶层,如我班同学的家长很多都是小员司、警察、裁缝、商人等,并非全是“贵族”。说“同泽贵族”如果是指学生生活超过平民,学生生活过于养尊处优,脱离群众,久之,不知物力维艰,使青年人的精神在生活享用上不能吃苦,倒是比较客观的。市井传言:“职业黑,女师白,要讲漂亮数同泽”,这可能就是对比较考究的制服的评价。但是无论如何,当时优越的生活条件对青少年学生脑力、体力的健康成长是十分有益的,至于学校刻意培养的纪律性和讲卫生的习惯,这对学生终生都有好的影响。

另一说法,说“张学良经常到女同泽来跳舞”,我在校这几年,却从来没有这回事。

山河破碎学校关闭

1931年暑假中,张学良更换了学校校长,换来了曹德宣为校长。9月1日开学前,曹公布:鉴于学生经济负担较重,除外地学生可以住校外,家住本城的学生一律走读。多年一直住校的学生感到很不习惯。

9月18日晚上,因市文教部门借学校礼堂开文娱晚会,住校生没上晚自习,就到礼堂观看晚会。主持人临时邀请20多名同学,由四人口琴伴奏,在几个中学唱歌之后演出,博得热烈掌声,同学们挺得意,还兴高采烈地看演出的话剧《一片爱国心》。时至晚上10点左右,主持人出来说:“对不起,时间不早,散会吧!”大家因四幕剧演三幕不甘心,不走。主持人再三动员,大家才悻悻散去。

住校生到宿舍后纷纷议论,忽听到远处有零星炮声。舍监说是“巨流河军队演炮”。大家就安然睡下,一夜平静。第二天起床后,我从楼窗西望,突然看到大西城墙上有军队,头戴钢盔,刺枪耀眼。同学们莫明究竟,跑到主校平台上眺望,城墙上竟鸣枪恫吓。这时曹校长已改装成商人打扮赶到学校,立即召集全体住校生到礼堂,悲痛地告诉大家:“日本帝国主义已于昨晚占领了奉天。我校是张学良创办的,同学们为了安全要尽快离校,投亲靠友,等交通恢复了再回家。”同学们前一晚的欢乐兴致完全不见了,刹那间全都惊慌失措。

总务侯主任试图安抚大家说:“大家不要慌,我们的伙食还有能吃六天的存粮。”大家依然目瞪口呆,不知所措。这时,学校开始疏散学生。我与两位同学先到大街上观察一下,街上行人稀少,平日常见的奉军一个也没有,稀稀落落的洋车(黄包车)还照常拉客,同学们逐渐离去。可惜我们的“快乐之园”仅开办了三年零七个月,就这样遽然关闭了。

1990年,原校校址经整改后,重新恢复,命名为同泽中学,为男女合校,仅设高中部。

责任编辑:于洋

猜你喜欢
张学良学校学生
1934年,张学良枪毙张学狼
赶不走的学生
张学良:对汪精卫由佩服到厌恶
学生写话
学校推介
瘾君子张学良
黑老大助张学良戒毒
聪明的学生等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