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馆行会:晋商的保护伞和禁锢器

2008-12-01 06:40林学勤
销售与管理 2008年11期
关键词:行会票号晋商

林学勤

由于特定的社会环境以及传统文化的影响,会馆行会虽然不是国家机关,但起到了不是法律而胜似法律的作用。

应该说,商帮会馆行会的形成最基本的动力是出于自我保护的目的。伴随几百年商品经济的发展,到明清时商品行业和数量增多,商人队伍壮大,竞争日益激烈。而封建社会统治者向来推行重本抑末的政策,在社会阶层排序“士、农、工、商”中商也是屈尊末位。对于商人,国家没有明文的法律保护,而民间又对商人冠以“奸商”的歧视。因而,在那样的年代,商人利用他们天然的乡里、宗族关系联系起来,互相支持,和衷共济,在规避内部恶性竞争,增强外部竞争力的同时更可以在封建体制内利用集体的力量更好的保护自己。

会馆行会在这一特定经济、社会背景下应运而生了。

会馆行会,晋商发展的助跑器

建立会馆行会的一个突出作用就是维护本会成员的共同利益。在封建社会,商业社会所具有的自由流通、平等贸易等特征是不具备的,本藉商人往往凭借地利人和的优势排挤客帮商人。当受到其他行业或社会各方面力量的冲击时,单一的商户往往难以应对,这时候行会就成为他们最有力的依靠。会馆集合集体的力量,抗击牙行的欺行霸市和对市场的把持垄断。

当然,首先要向读者解释下什么是牙行。牙行,又称牙纪、经纪,它是封建社会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牙行是经地方政府批准发照设立的,各行有各行的牙行,其职能主要是“同度量,而评物价,惫迁有无,民用枚赖”,有点类似于现今的工商,并且还负责代官府征税。牙行为商人买卖双方说合成交,收取佣金,这一设立初衷无可厚非,要是这样应该受到法律的保护和商人们双方面的认可。但现实情形让商人无法认可牙行的行为。一些不法牙纪,常常并未参与买卖双方的说合,凭空向商人索取佣金,损害商人的利益。而且,充当牙纪的,多是地主恶霸,或流氓无赖之徒,以及“衙门青役,多有更名捏姓,兼充牙行者”。这些人“倚势作奸,垄断取利”,阻隔买卖,欺行霸市,买贱卖贵,不经过牙行这口子的盘剥不准入市交易,严重阻碍了正常的贸易流通。

但是,对于不法牙纪的侵权行为,单个商人是无力与其抗争的,只有建立会馆,依靠集体力量,才能打击牙纪的不法行为,所以会馆碑刻多有这方面的记载。山西在北京建有河东烟行会馆,乾隆时由于“易州烟庄牙侩为好,行中不通交易者几乎经年”,后来依靠会馆力量与牙行交涉遂获胜利,终于进入了被易州烟庄和当地牙行勾结垄断了好几年的北京市场。

会馆正是借助集体的力量和智慧,为晋商的商业帝国保驾护航。晋商通过会馆将单个的商人联结起来,结成一个晋商群体互帮互助,共同经营同一行业,这就通过辐射和连带作用吸引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解决了单个商户绝对解决不了的问题,随着经营的进一步深入,集团化经营的优势越发显现出来,从而形成对所经营行业的垄断地位,旁人无可撼动。晋商正是通过会馆这一形式,利用传统的地域观念和共同的风俗习惯把本乡商人联合起来,互相支持,互相帮助,共同一致,进行竞争,从而保证晋商群体的利益。

会馆行会,晋商发展的指南针

在晋商的商业王国的快速开疆拓土中,晋商会馆行会的作用还突出表现在组织市场公平有序的交易。商人做生意需要一个稳定的市场环境,因此行会经常会请求政府的支持,制定一些管理市场的办法,并付诸实施。道光年间,北京市场上砝码不准,是由平遥颜料会馆公立标准行秤四杆,新量银码四块,每块重五十两分,作为标准分到四城公用,依靠行业会馆的力量规范了整个京城的颜料市场,京城的市场中,晋商会馆的作用可想而知。

会馆行会还有一个作用是调解、仲裁行内商户之间业务纠纷,约束行会成员恪守行规,维护社会秩序。同乡商人之间为了各自利益也会产生争端,会馆通过制定相应的行纪帮规,作为协调同藉商人行为规范的准则:以此来抑制内部的恶性竞争和分化,协调各种内在矛盾,以实现同财共贾的目的。

由于特定的社会环境以及传统文化的影响,会馆行会虽然不是国家机关,但会馆的惩罚往往使商人名声扫地,是比法律制裁还要使人难堪的事,起到了不是法律而胜似法律的作用。正如美国学者吉尔伯特·罗兹曼所说:“虽然同乡观念决非中国所独有,但它在中国社会的普及却到了其它国家不可比拟的地步。发端于明,膨胀于清的会馆以及把同一省籍、府籍的人结合在一起的各种商业组织,成为中国城市商业生活顶层的主宰。”晋商虽可在一次博弈中因不守信而获得眼前利益,但却会因会馆行会的处罚而声名狼藉,丧失以后诸多的交易机会,遭受长期的损失。因而会馆行会的这种威慑作用对维护晋商内部的经营秩序起到了重要作用。可以说,在当时的社会并没有类似于今天的律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审计事务所、仲裁委员会等的组织机构情况下,会馆行会当时在维持经济秩序方面作用确实是巨大的,一定程度上它承担了国家职能部门的裁判和监督功能。

晋商通过创建会馆对外抵御地方保护主义,对内协调自身矛盾,将单个商人凝聚成了一个整体,发挥了集团化优势,降低了风险,增强了晋商群体竞争能力。会馆行会:死而不僵的绊脚石

任何事物都会经历萌发,发展直至消亡这一过程,晋商建立的会馆行会也概莫能外。

中国的近代是个乱世,颇有点春秋时期“礼崩乐坏。的景况,很多事情脱离了行会的控制。突出的一点就是,违规要付出的代价大大降低,以往失信等事件收到的惩罚可能是一辈子的,往往在商业世界中无立足之地。但是,乱世,无论是个人还是商号,短期行为大大增加,行会具备的最重要经济管理协调等功能逐渐弱化。

但是,任何事物的消亡都是有一个过程的,惯性有时候具有非常强大的力量。会馆行会在前期自治、自束、自卫功能越出色,在以往的商业生活中发挥的作用越突出,对各商号以及商业人员的影响就越深远,在后期对晋商的禁锢也越明显。突出的表现在票号转型上的阻碍作用。

当世界近代化的大潮一浪接着一浪向中国袭来的时候,一些诸如蔚泰厚票号北京分号经理李宏龄之类的有识之士认识到,“现在银行林立,互相争胜,若不细心讲求,何以自主?”在这种形势下,李宏龄更进一步认为:票号要立于不败之地,要使晋商在金融市场上的权益不致丧失殆尽,全体票号必须联合起来,组织一大股份银行,作为票号的后盾。但是山西商帮票号业诸执事,“泄汝沓沓,大梦未醒,问以时事之变迁,商务之消长,皆似隔靴搔痒,于己无关”。对于联合办银行这样的建议“径束高阁”,根本就不予讨论。这以后,部分山西票号商人虽有改设银行的议举,但因种种原因(当然包括行业内的阻力)均未成功,丧失了重振和复兴的时机。

套用句非常专业的话,通常的教科书之类的书籍都会对行会有类似的描述:行会制度是封建社会商品经济发展的结果,又是商品经济发展不足的产物。这充分解释了为什么晋商的会馆行会建立之初有助于晋商群体的发展,到后期却成为晋商发展的障碍这一问题。

猜你喜欢
行会票号晋商
晋商票号的防伪密码
山西票号的固执
浙商理念挖掘开发晋商资源
山西票号的固执
荣欣堂:传承晋商饮食文化
传承晋商精神 再创时代品牌
晋商自主品牌|晋善晋美酒业
中世纪英国行会述略
山西票号的激励机制及其现代启示
宋代行会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