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兆东
他喜欢这样一句话,“如果你想了解地震活动,那么你就去研究地震,而不要去研究震动。”
在如何运行美联储上,伯南克也表现出一定的书生气。通过赋予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的成员们更多的发言权,他在制定利率政策上显得更加民主化。
—选自罗格·洛文斯坦对美联储主席本·伯南克的专访
他学术经验丰富;他在经济大萧条与通货紧缩方面堪称大师,被誉为“美国金融危机救市三剑客之一”。
危机往往能造就传奇人物。
一场起源于美国次级债问题的次贷危机仅仅一年多时间,就已经从次贷危机演变成美国金融危机、全球金融危机……在这个人心惶惶、弥漫着大萧条的悲观论调的时刻,美联储主席的一言一行毫无疑问是人们关注的焦点。更何况,本·伯南克(Ben Bernanke)这样一个对“大萧条”颇有研究的美联储主席。
尽管在进入美联储之前,伯南克曾被誉为“神童”,是个造诣深厚的经济学家,但他能否力挽狂澜,在次贷危机中书写传奇,人们当前还只能拭目以待。如果他真能做到这一步,那么,他的历史成就将可能超越格林斯潘,成为美国历史上的“世纪人物”。
逃不过的“宿命”?
“就是要稍微有点儿颠覆性”。伯南克刚刚就任美联储Fed理事时,曾在一次演讲中开了个玩笑,暗示美联储能够从其他国家央行的运作中借鉴的一点。3年之后,这位曾经提倡颠覆传统观念的人执掌了美联储大权。
2006年2月初,时任总统经济顾问委员会主席的伯南克,正式接替1月31日届满离任的格林斯潘,成为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主席。他是美联储1913年成立以来的第14位主席,任期为4年。是年3月28日,在美国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FOMC的会议上,伯南克上任以来首次发表观点。他认为,在沟通的透明度和清晰度方面,应该向国外(中央银行)学些什么。以往,这样的言辞简直是不可想象的,当时的人们普遍认为,央行通过保密能够产生更大的影响力,令市场感到措手不及,并引发证券价格的急剧波动。然而,这一次,本·伯南克使得人们对货币政策的看法发生了转变。
执掌货币大权后,伯南克先是重复格林斯潘的加息招式,“虚晃一枪”三度升息。但不久,也就是2007年初,次贷产品导致的危机迹象一暴露,伯南克迅速杀了个回马枪,掉转矛头开始了降息之招,以此破解次贷迷阵。
2007年,对于中国的金融界来说,对伯南克的深入关注,除了伴随美国次贷危机的不断演化,还有一本著作《大萧条》,这是伯南克在《通货膨胀目标制》之后的又一重要学术著作,该书通过对大萧条这一经济史上的重大事件的深入研究,把总体分析和结构分析、宏观分析和微观分析有机地结合起来,阐述了解释大萧条成因和机制的思路。
也许这就是宿命。对于伯南克来说,大萧条时期或是他学习技艺的独一无二的实验室,如今,这场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就像一个动态“实验室”,而他正站在这个实验室的中央。媒体此刻都不约而同地想到伯南克喜欢的一句话,“如果你想了解地震活动,那么你就去研究地震,而不要去研究震动。”
这个以“学术派”形象示人的温文尔雅的经济学教授,接下来必须面对的,将是一场有史以来最为深刻的“金融危机”的挑战。人们心中的疑问就像罗格·洛文斯坦对本·伯南克进行了三次专访后所写的那样,他能阻止大萧条吗?
我们可不可以假定,事实上,作为危机处置大侠的伯南克,在进入“次贷危机迷阵”前,这位现任美联储主席已经做好了准备?
天才般的学术敏感
1953年12月13日,伯南克出生于美国佐治亚州的奥古斯塔,在南卡罗来纳州一个名叫狄龙的小村子长大,父亲是当地的药剂师。小时候的伯南克就表现出了智力方面的潜质,大学入学考试成绩达到1590分,离满分仅差10分。
1975年,伯南克在哈佛大学获得经济学最优等成绩,并于1979年在麻省理工学院(MIT)获得博士学位。在攻读博士学位时,伯南克对两件事最感兴趣:一是美国20世纪30年代的经济大萧条,二是波士顿红袜棒球队。
“进入麻省理工后的第一个秋季,我逃了许多堂课,就为了看棒球联赛。”伯南克回忆起那一年,波士顿红袜队输掉了比赛,至今仍令他伤心。差不多同一时期,他开始因为对美国经济大萧条的浓厚兴趣而潜心思考和研究起大萧条的原因,并开始长期关注通货紧缩对经济所构成的威胁。
完成学业后,伯南克以教师的身份继续从事学术工作。1979-1983年,担任斯坦福大学研究生院经济学助理教授;1983-1985年,担任斯坦福大学研究生院经济学副教授。这一期间,他发表了一篇影响深远的论文,论文分析了20世纪30年代美国经济发展停滞的根源所在。他所关注的重点并非美联储允许货币供应下降而造成的损害,而是转移至美金融系统失灵的问题上。
1985年,伯南克转到普林斯顿大学任经济和政治事务教授;在从事教学活动期间,伯南克还是麻省理工学院经济学访问教授(1989-1990),纽约大学经济学访问教授(1993年)。1996-2002年,伯南克在出任普林斯顿大学经济系主任期间,除在学术方面颇有建树外,在协调人际关系方面也显露了天赋。他从不认为自己比同事们更聪明或者职权更大,而是习惯于倾听不同的声音。他也从不参与政治纷争。
2002年8月5日,伯南克进入美联储,作为决策委员会的候选成员,并于2003 年11月14日被推选为美联储正式委员。2005年6月,伯南克担任总统经济顾问委员会主席。不过,早在正式进入美联储之前,伯南克就已经担任过一些美联储的职务,1987年至1996年间,他先后是费拉德尔菲亚联邦储备银行、波士顿联邦储备银行和纽约联邦储备银行的访问学者。1990-2002年间,他还是纽约联邦储备银行学术顾问小组的成员。2002年,伯南克被布什选为美联储理事。
新论迭出的美联储理事
即便是弃教从政,在美联储里,伯南克也并不像个体制内的政治决策者,更多时候他还是保持着自己的学者风范。他的脑子里总是有诸多新想法,就像一个“个人创意工厂”,对于那些早已习惯了美联储高度谨慎行事风格的银行家和投资者来说,他独立、活跃的自由思想方式很受欢迎。
“我认为,我的很大一部分贡献,是我作为一名学术界人士、一名智囊人员所做出的。美联储里没有人试图来协调我的观点,也没有人叫我闭嘴。”2004年,伯南克在一次采访中间接地评价了美联储此时表现出的宽容。
在学界、政界以及世界金融市场中,从来都不乏有关伯南克的独立、新锐思想的经典故事:
2002年冬,美国经济界开始担忧通货膨胀的危险,他出面暗示,美联储可能采用包括印发更多货币等非常规措施,来制止通货膨胀的出现。这一关于非常规货币政策的暗示,立即引起了金融市场的高度关注。
2005年初,伯南克抛出“世界正在遭受储蓄过剩煎熬”的新论。他指出,美国的经常性账目逆差并不是美国人肆意挥霍消费的恶果,而是世界其他地区国家过分节俭的结果。这一新论一度成为当年经济界的争论焦点。
当然,人们印象最为深刻的,还应属伯南克在美联储中支持设立通货膨胀目标的坚定立场,在这一点上,他和美联储主席格林斯潘意见相反,他也因此而更加出名。伯南克有一个雅号叫“印刷报纸的本”,即起源于他与格林斯潘在通货膨胀问题上的分歧。公众赐予伯南克这个雅号是基于他的一个观点:如果有需要,就可以通过大量印刷钞票的方法来增加流动性。但伯南克认为这个雅号曲解了他的本意,其实他主张应设定一个明确的通胀目标,即要在一定时期内使通胀率保持在某个特定水平。他认为,这样做既可以引导市场对通货膨胀的预期,也有助于美联储提高其价格稳定目标的可信度。成为美联储主席的候选人之后,他的这一立场更是常常挂在人们嘴边,每每被拿来与格老的“老调”相比较。
童真、严谨于一体的本
“善于自我克制又沉默寡言,是深具团队精神、潜心工作与公开发言谨慎的典范”。
“其为人的正直和高度的经济专业素养,都令人感到印象深刻”。
从公众到白宫,对伯南克的评价无一不谈及正直、严谨。实际上,这位一丝不苟的经济学家偶尔也会大发童真。2007年的一天,布什开玩笑提起白宫椭圆形办公室参加会议的伯南克穿黑西装时居然穿着不配套的棕色袜子。结果就在第二天,又有一个布什出席的会议,伯南克提前来到了会议室,他向其他的与会者每人发了一双棕色的袜子。当布什到会时,发现会议室里所有人都穿着棕色的袜子。
当然,作为一个经济学家、“央行行长”,人们更在乎他是否具有敏锐的洞察力、预见力和决策力与驾驭力。2007年4月,伯南克与他人合著的《宏观经济学》在中国被翻译出版时,中国读者看到这样的评价和期待:
“他习惯运用其学术背景和对最新数据的缜密分析来解决当下的经济问题,然后用非专业人士也能理解的语言让人们了解他的想法,把复杂的经济问题讲得通俗易懂、直截了当。”
“伯南克自2006年2月担任美联储主席以来,在货币政策方面比较侧重于通货膨胀率的目标控制,其民主、温和的工作作风已经得到了经济界的普遍欢迎。相信伯南克凭借其深厚的经济学造诣,再辅以温和的作风、灵活的外交手腕,一定能为高度全球化的美国经济把好关。”
固然,严谨不等于正确。2007年5月17日,伯南克刚刚说过“次贷市场不会对其他经济领域或整个金融体系造成严重影响”。三个月后,次贷危机就全面爆发,世界各大金融市场无一幸免。2007年的美国《商业周刊》毫不客气地把伯南克的这句大话列为当年“十大最失败预言”之一。
媒体认为,与他的前任格林斯潘含糊其辞的“格式风格”讲话相比,伯南克太老实了,才会犯这种低级错误,同时也能看出他有一个正直的性格。好在此后,随着次贷危机的愈演愈烈,伯南克的果决充分显现出来,而他与财政部长保尔森的配合也日益加强。正是在两个人的默契合作下,美国金融市场开始了一场“世纪洗牌”。
朝着目标前行
为了布什政府的救市计划能够顺利获得通过,伯南克两上国会山作证。对于外界指责保尔森有华尔街利益输送之嫌,伯南克则坦然对答,他与华尔街没有任何关系,但他要讲的是:如果该计划不能尽快通过,美国经济将陷入衰退。
伯南克正努力在通货膨胀上行和经济衰退两大风险夹击下,小心应对。对于当前高度敏感的市场来说,伯南克深知他的每一招都至关重要,如一招不慎,其带来的影响将可能是灾难性的。
实际上,在解决美国通货紧缩问题上,伯南克在业界早就获得了极大的知名度,2002-2003年他极力鼓吹降息,结果导致美国联邦基金利率下降到45年来的最低点1%。对于石油价格上升,伯南克认为,石油和其它常规能源供应吃紧且存在着不确定性因素,而全球经济的快速扩张带来需求的增长,因而,能源消费者可能在今后几年内感受到沉重的压力。虽然从长期来讲,能源价格的上涨有可能致使经济增长放缓,但已然居高不下的油价不大可能进一步大幅上涨,因此油价对经济的长期影响应该在可控制范围内。
关于美国的“双赤字”问题,伯南克认为,美国外债膨胀的一个主要原因是发展中国家和新兴市场国家经常项目的实质性转变,这种转变将这些国家从国际资本市场上的借款者变成净放款者。穷国的钱对美国经常项目赤字起到了推波助澜。
对于全球储蓄过剩与房地产泡沫,伯南克指出,在经历低迷后的世界经济复苏后,企业投资欲望低迷,而大量的金融资产在国际上到处寻找投资目标,美国乃至多国股市的崩盘仍使不少资金持有者心有余悸,于是,住宅房地产便成为最受青睐的投资领域之一。资金进入美国后,首先抬升股价,从而既鼓励消费者也鼓励投资者。当股市资金充溢时,这些资金又转向债券市场,导致房价上升,消费更加活跃。
伯南克还有一个理论贡献,就是他主张在宏观经济模型中加入更多的经济指标来决定货币政策的取向,以便实现更加有效的经济稳定。并且,他也撰写过大量的论文来说明其所设计的一些具体方法。
现今的伯南克,面对“次贷危机”以及更为严酷的金融危机冲击波,他的对策就是启动降息周期,迅速进行经济干预,保持“软美元”的竞争优势,更好地对冲次级债危机的影响,保持美国经济在健康的轨道上不断地前行、前行。
伯南克曾表示,中央银行的银行家们最终学会了如何去引导经济发展——不是靠神秘力量,而是靠经济科学。如果果真如此的话,我们就不再需要藏在幕后的天才,只需要这些能够驾驭市场,实现理性预料的聪明的技术人员就可以了。“如果伯南克要证明他的话是正确的,他就需要,如果可能的话,将发生经济衰退的可能性降到最低点。”罗格·洛文斯坦在《他能阻止大萧条吗》一文的最后说。的确,想要做到这一点并不容易。本·伯南克的使命才刚刚开始。
(作者为高级经济师、客座教授、畅销书《次贷危机》、《越南危机》作者)
编辑:姜新菊jiangxinju@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