倾全力 完成奥运服务任务 抓机遇 提升学院办学实力

2008-11-28 05:26姚治兰
北京教育·高教版 2008年11期
关键词:我院机遇志愿者

姚治兰

李鸿江,1953年出生,中共党员,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体育教育训练理论与方法和高等体育教育管理。主持编写教材10余部,译著20多部,专著4部。曾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二等奖,主持国家及省部级课题6项,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曾任首都体育学院党委副书记、副院长、院长等职。现任首都体育学院党委书记,兼任北京市体育局副局长、中国摔跤协会副主席、中国铁人三项协会副主席、教育部全国普通高校体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全国高等院校体育教学训练研究会会长、北京市棒球协会副主席、北京市大学生体育协会副主席、北京市高等学校专业技术职称评审委员会体育学科评审组副组长。

首都体育学院作为北京市属的唯一一所体育院校,承担了大量奥运会、残奥会工作任务。北京奥运会既给学院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和丰富的物质遗产,也给学院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和增长点,近日记者就此采访了该院党委书记李鸿江。

记者:举世瞩目的北京奥运会圆满结束了,作为体育院校,贵院为奥运会作出了哪些贡献,取得了哪些成绩?

李鸿江:中华民族百年期盼的奥运会,举办得无与伦比,世界赞叹。我院作为承担奥运任务最重的院校之一,在奥运会这个气势恢宏、精彩纷呈的大舞台上,倾尽全力、无可挑剔地完成了自己的演出,展现了自身的角色魅力,得到了广泛的好评。

我院奥运服务任务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承担了奥运会的体操、柔道、跆拳道、水球和足球5个项目和残奥会盲人柔道项目的训练任务。在为期51天的周期中,我院训练馆运行团队接待了152个国家和地区11,190人次的运动员和官员,近500人次的境内外记者。团队的接待人数、训练时间在所有训练场馆中都是第一位的。在接待工作中,训练工作组织得有条不紊,服务热情周到,没有出现任何失误,高质量、高水平地完成了训练任务。

第二,学院成立的奥林匹克教育执行团队,深入到市区和边远山区100多所中小学进行指导,培训了5,000名奥林匹克教育师资骨干。这也是迄今为止世界范围内最大规模的奥林匹克教育师资培训工程。团队还开展了奥林匹克教育进社区、进医院、进监狱活动。培训了近500名北京高校奥运会驾驶员志愿者。成功承办了有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00多名学者参加的“第九届国际奥林匹克学术大会”。这是由我院主办的规模最大、层次最高的学术大会。

第三,有多名教授参与了部分比赛项目的科技攻关工作,为一些项目的历史性突破作出了重大贡献。此外,还有许多教师担任了比赛的组织管理、裁判和电台、电视台的点评嘉宾,以及撰写由我院承担的《北京残奥会工作报告》项目等工作。据统计,全院有近300名干部教师在各个岗位上为奥运作出了贡献。

第四,我院1,700多名学生参加了奥运会、残奥会不同岗位的志愿者工作,都圆满地完成了任务。

第五,承担了奥运会和残奥会期间主新闻中心图书馆的任务,在奥运会期间共接待读者2,185人次,残奥会期间为大量的记者提供了细致周到的服务。

总之, 这是学院有史以来参与各种大型赛事中人数最多、涉及面最广、时间跨度最长、各种要求最高、最具挑战性的一项活动。这些师生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实现了为奥运添彩、为学院争光的诺言。所以,北京奥运会在为中国留下精神与物质文化遗产的同时,也为我院留下了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和物质财富。

记者:奥运会给学院的改革发展带来了新的契机。在您看来,奥运会对学院未来发展的影响和启示是什么?

李鸿江:借助地域优势,我院在奥运会举办过程中进一步强化了在全国体育院校中的某些优势和特色,但永远保持优势和特色很难。“优势”和“劣势”是对立统一的,既相互依存,又相互转化。任何一所学校的办学优势和特色都不是一成不变的。它会随着客观条件的变化而变化,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也不可能总是朝着有利于你的方向发展。这就需要我们的思想要随之变化,要居安思危,永远保持一种不断进取的状态,要不断地提出新的发展思路和发展策略,要学会在变化中适应新形势,迎接新挑战。

北京奥运会给学院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将成为我院新的办学增长点。

第一,奥运会后全民健身、体育产业的发展会给学院带来广阔的发展空间。体育在提高国家凝聚力、振兴民族精神方面和提高人民生活质量方面具有独特的甚至是不可替代的作用。北京奥运会必将极大地激发全国人民的体育热情和体育需求。人们的生活方式和健康观念已发生重大改变,北京必将迎来全民健身的新高潮。另外,奥运会给北京留下了一笔丰厚的物质文化遗产,各种现代化的综合体育设施,将为建设国际化体育中心城市,举办国家大型文化和体育活动提供方便,有利于多元化体育健身资源保障体系的形成,促进体育产业的快速发展。

第二,党和政府对体育的高度重视给我们增强了信心和决心。中国青少年体质已连续20年下降这一问题已关乎到民族的未来和国家的安全,引起了全社会的关注,也引起了中央领导同志的高度重视。2007年中央提出,要坚持“健康第一”,把加强体育作为素质教育的突破口和重要工作方面。胡锦涛总书记也为此专门作了重要批示。作为体育院校,这既是我们发展的机遇,也是义不容辞的责任。

第三,大量体育师资的培训将进一步带动学院学科专业的发展和师资队伍水平的提高。中央颁发的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中明确指出:“要切实加强体育教师队伍建设,按照开设体育课和开展课外体育活动的需要,配齐配强体育教师。”培养合格的体育师资是我校的主要功能定位之一。我们有几十年办体育专业的经验和优势,若能选准切入点,必将大有作为。前不久,我们得到了国家体育总局党组的批准,成立了国家级体育师资培训基地。第一个5年拟培训3万名左右的教师。目前看,全国独此一家,意义重大。这说明学院的发展变化和在体育教师培养方面的优势有目共睹,学校的综合实力得到了认可;另一方面,我们的工作热情、对事业执著的精神和抢抓机遇的意识也是关键。

记者:前面您提到学院有部分教师直接参与了奥运的科技攻关、科学服务工作,请您结合这个问题谈谈学院在高素质的师资队伍建设方面的成就。

李鸿江:实践证明,高素质教师队伍是大学的核心竞争力,是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关键。我院的快速发展正是得益于有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比如,承担中国赛艇队科技攻关服务的吴昊教授,自1995年就开始为中国赛艇队的科技攻关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中国赛艇队在北京奥运会上夺得了女子4人双桨金牌,实现了我国甚至是亚洲赛艇项目现代奥运会历史100多年来的历史性突破,也是黄种人第一次问鼎金牌。国家体育总局刘鹏局长表示,这枚金牌的意义要大于金牌本身。吴昊教授就是夺得这枚金牌的幕后力量之一。他作为中国赛艇队的副领队、国家赛艇队科研团队负责人,直接领导和参与了整个科技攻关服务的全过程。

还有刘淑慧、李京诚两位心理学教授,也是经常深入到国家射击队跟队观摩,考察运动员比赛表现,结合比赛进行心理辅导,协助检查、修订运动员比赛方案,编写国家射击队心理调节手册等,为国家射击队在奥运会上取得优异成绩作出了贡献。

通过科研提升教学质量,进而提升学校的声誉,扩大学校的影响,一直是我们努力的方向。这几位教授为奥运科技攻关所作出的贡献给了我们很大的启示:一是我们要善于发挥得天独厚的人力资源优势,找准切入点,主动出击,持之以恒,不断承担高水平的科研任务。二是基础理论必须与运动实践相结合。吴昊教授总结摸索出的实现国家队“科研结构、内容和功能三个转变”的奥运科技备战理念,在很大程度上是对原有训练学理论方法的一种挑战,也是对训练理论的一种丰富与完善,更是对项目的训练规律和参赛规律认识的一个深化。刘淑慧、李京诚两位教师也总结摸索出了一些针对射击项目特点的运动员心理咨询的方法。三是人才培养的多渠道。在吴昊教授的科技团队中,有好几位都是我院在读的研究生,他们在实践中增长了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培养了科学严谨的治学态度。这个方向我们一定要坚持,要不断扩大服务面和参与人数,为中国的竞技体育事业和社会发展作出贡献。我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条件,可以走出去,请进来,还可以采取国内甚至国际合作的方式共同搞研究,不断提升我院的科研层次和科研水平。

记者:参加奥运会、残奥会服务的学生志愿者大多是“80后”的年轻人,他们用优质的服务和辛勤的劳动向世人证明了他们是可以信赖的人。这对今后学院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何启示?

李鸿江:我院学生在服务过程中,涌现出了一大批优秀志愿者、优秀志愿者群体,其中被媒体誉为“2008年北京奥运会优秀志愿者的典范”的宋振东同学就是一位出色的代表。他担任沙滩排球竞赛组织专业志愿者,在服务任务完成后,用双手从沙石中为美国运动员找到了丢失的结婚戒指,并亲自交还给本人。美国NBC、《人民日报》等多家国内外媒体都对宋振东同学进行了报道。还有很多志愿者的先进事迹,《人民日报》、《北京青年报》、《新京报》等都做过报道。

这些年来,学院利用专业和行业优势,通过各种大型赛事活动,培养学生的敬业精神、合作意识和责任感、使命感,在实践中加强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通过奥运会,我院学生志愿者队伍得到了扩大,志愿者精神得到了进一步的升华,学院多年形成的志愿者品牌更加亮丽,学生的公民道德意识得到了强化,文明素养得到了提升,为今后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新思路、新途径、新平台。希望它能成为我院一笔永恒的精神财富和遗产,并不断得到发扬光大。

记者:您在贵院担任党政主要领导多年,工作中您的主要体会是什么?

李鸿江:概括地说,我的体会主要有三点:

第一,作为学院主要领导,战略眼光和机遇意识非常重要。机遇有显现机遇和潜在机遇。显现机遇因其显,大家都想抓,竞争会异常激烈。如果缺乏一定的实力和胆略,或者采取按部就班、四平八稳的套路和策略,是很难抓住的。这就需要知己知彼、扬长避短、集中优势、攻其一点的智慧,还要持之以恒,不能碰个钉子、撞次南墙就灰心气馁。那种以老大自居,万事不求人,“皇帝女儿不愁嫁”的想法,即使是明摆着的机遇,你也抓不住。潜在的机遇由于其隐蔽性,要想发现和抓住它,更具挑战性。这就需要平时多学习和思考,善于观形察势。既要有宏观的战略高度,又要从辩证的角度,去预测这种潜在的机遇,为之积蓄能量,不懈努力,做好准备,一旦时机成熟便会抢占先机。我们常说,机遇往往垂青那些有准备的人,所谓有准备,就是首先要有机遇意识。

当然,机遇与挑战是辩证的。虽抓住了机遇但利用得不好,也会变成一种包袱、一种负担、一种挑战。在困难和挑战面前,有的人一筹莫展,不知所措;有的人则高度重视,积极应对,反而会在挑战中发现其所蕴藏的极大机遇。所以,切不能因为获得机遇而忽略其中蕴藏的挑战,也不可在困难挑战面前自暴自弃,放松对机遇的追求。结合学院奥运服务任务的圆满完成和近些年的发展历程来看,我们对形势的判断,对机遇的把握,对挑战和困难的认识是比较正确的。

第二,工作中要善于思考,要充满激情。只有善于学习,勤于思考,才能让我们在处理问题时不盲目、不随意。因为思考让我们更理性。激情是创新的源泉,也是提升和凝聚人气的途径。所以,在工作中善于思考和充满激情是高校领导必须具有的关键素质。

第三,责任与落实是做好工作的关键。奥运会期间,工作的各个环节如同一台机器一样,都在有条不紊地运行。过去常常听到的执行不力、推诿扯皮、工作不到位、任务不落实的情况都没有了。这就是责任与落实在起作用。我们要把奥运期间一些好的做法、好的理念、好的制度坚持下来,把责任与落实作为工作要求的一种常态。■

[责任编辑:包和春]

猜你喜欢
我院机遇志愿者
我院2例红细胞冷凝集现象的案例分析
我院老年患者多重用药情况调查
PDCA循环管理法对我院医务人员手卫生管理中的应用效果
志愿者精神 永不落幕
首都志愿者为北京冬奥会奉献青春力量
志愿者
再见,机遇号
指数再创新低 把握底部机遇
机遇
“中华慈善优秀工作者(志愿者)奖(共152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