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历史教学中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2008-11-26 10:42韦德辉
中学教学参考·文综版 2008年11期
关键词:变法创造性思维能力

韦德辉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明确指出:“中小学要由应试教育转向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轨道,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和身体心理素质,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地发展。”这就是说,坚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是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必由之路,而其中创业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应贯彻始终。要培养学生的创业精神和创新能力,笔者认为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是这些创造活动的基础。

所谓的创造性思维,是指“在客观需要的推动下以所获得的信息和已贮存的知识为基础,综合地运用各种思维形式,克服思维定势,经过各种信息、知识的匹配、组织或者从中选择出解决问题的最优方案,或者系统地加以综合,或者借助类比、直觉、灵感等创造出新办法、新概念、新观点,从而使认识或实践取得突破性进展的思维活动”。其本质是具有独创性、突破性、深刻性、灵活性等特征。因此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就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结合近几年的中学历史教学,谈点粗浅的看法,以求教于同行。

一、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浓厚兴趣,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前提

心理学家告诉我们:兴趣是人们积极认识某种事物或爱好某项活动的心理倾向,在学习上通常叫做求知欲,是一种重要的学习心理活动。杨振宁先生也曾说过:“成功的最大秘诀是兴趣。”当学生对历史产生兴趣时,总是积极主动、心情愉快地去学习,不会觉得学习是一件乏味的事。有了兴趣,学生会全神贯注、积极思考、迅速而牢固地掌握所学知识。激发学生兴趣的方式很多,如设疑激趣,课堂教学设计激趣、创建教学情境激趣等。如学习“三国鼎立”就可以设疑:你知道“三顾茅庐”、“七擒孟获”这些历史故事吗?又如学习“南北对峙”时可设疑:历史上有8万人打败上百万人的战争吗?你知道“投鞭断流”、“草木皆兵”、“风声鹤唳”这些故事吗?这些有趣的设疑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积极思维,寻找打开知识宝库的钥匙。当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因地制宜,运用多种教学手段,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通过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营造宽松和谐的学习气氛,也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因为学生在没有精神压力、没有心理负担,心情舒畅、情绪饱满的状况下,大脑皮层容易形成兴奋中心,创造性思维也容易被激活。试想,一个“架子大”脸孔冷老师怎能让学生接受愉快教育?怎能让学生展开想像的翅膀,激起他们美妙的思维呢?

二、优化教法,构建现代教学模式,这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关键

传统教学模式的显著特征就是把学生当做“贮存器”,课堂教学中实行“满堂灌”。这种填鸭式的教法,只能导致学生思维僵化,个性减弱。要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必须改变以教师为中心的注入式教学模式,实行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启发式教学;要求教师全面优化教法,构建现代教学模式。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采取讨论式、探究式、演示式等教学方法,创造良好的教学氛围。

首先,在教学中要层层设问,给学生提供探究思考的空间。设置问题要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对学习的求知欲,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促进创造性思维的发挥。例如,在讲“商鞅变法”时,笔者层层设置了以下一些问题,让学生带着疑问看书,然后来探索讨论。

1.商鞅变法是秦国处于怎样的形势下进行的?(国力贫弱,遭到东方各国的歧视)

2.因此变法的目的是为了什么?(使秦国富强起来)

3.内容主要有哪些?(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奖励军功;重农抑商;建立县制)

4.从这些变法的内容能否看出,新法对哪些人最为有利?(能,新兴的地主阶段)

5.因此,商鞅变法是一次什么性质的改革?(地主阶级政治改革)

6.为什么说商鞅变法成效最大?有怎样的历史意义?(代表新兴地主阶级的利益,变法成功。它废除奴隶制度,促进了封建经济的发展,为秦统一中国奠定了基础)

7.哪些同学知道商鞅后来的结局怎样?(被代表旧势力的奴隶主阶级车裂而死)

这样,经过这一系列问题的设置,引导着学生一步步的探索思考,使学生既明确了商鞅变法这一历史事件,也懂得了封建制度代替奴隶制度的必然性、复杂性,并且使学生的思维分析能力得到提高。

其次,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质疑问难。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问题更重要。”提出问题、发现问题是解决问题的前提。教师要引导学生去发现疑问,提出问题,进而引导学生去解决疑问。例如在讲到“重要的农书”时,可让学生想一想:中国古代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的农书?联系以往学过的知识来讨论并回答。多数学生认为是中国古代农业十分发达,一直站在世界的前列,各朝政府也十分重视农业,突出以农为本。因此,劳动人民把丰富的农业生产经验及时总结、整理成书。可有个学生回答是“秦始皇下令焚书时,把医药、卜筮和农业的书保留了下来,没有烧掉,才使农业方面的书特别多”。他的话还没说完,其他学生都纷纷表示赞同。不用怀疑,这名学生的思维能力是比较强的。他回答的也是问题的一个方面,也要加以肯定。又如在学习“埃及金字塔”时,当许多学生对古埃及劳动人民卓越的创造才能赞叹不已时,但有学生提出“金字塔是由外星人建造的问题”。这更激起全体学生的兴趣,这名学生还据理力争,说是从报纸上看到的,是科学家说的。关于金字塔造法,至今确实是个谜,许多科学家也不能自圆其说,所以有人猜测是由外星人造也不奇怪。但我们应该始终坚信,金字塔是古埃及劳动人民的伟大智慧和卓越创造才能的结晶。像这样的例子在教学中是很多的,我们应该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提出问题。这样,既增强了学生的参与意识,又培养了学生辩证地分析、评价历史问题的能力,让学生不仅是知识的收获者,而且是开拓、发展新知识的探索者。

再次,教师要充分运用先进的教学手段,刺激学生感官,启迪学生思维。教师恰当设疑,学生大胆质疑,如果再辅之以先进的教学手段和教具,演示给学生,如计算机多媒体辅助教学等,对于促进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提高其认识、解决问题的兴趣和志向,无疑会达到更佳的效果。教师运用电化教学,是构建现代教学模式的一个重要手段,如幻灯、录像、录音机、计算机等教学工具的精心设计和巧妙运用,能充分调动学生各种感官的活动,刺激学生大脑皮层经常处于积极、兴奋的状态,这对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强化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率,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有着巨大的促进作用。

三、开展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活动,给学生培养创造性思维提供广阔的空间

从现代教育的发展要求来看,学校教育既要立足于传播知识,更应着眼于开发潜能,培养能力,尤其是创新能力。而要达到这样的目的,光靠传统的课堂教学显然是不能实现的。因此,必须改变单一的课堂教学形式,辅以开展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活动,给学生培养创造性思维提供广阔的空间。如利用课外时间组织学生编历史知识小报。在老师的具体指导下由学生自己起报名、设专栏,编排设计版面,这不但激发了学生学习历史的浓厚积极性,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的组织能力和探究问题的能力。又如成立历史兴趣小组,可以激励学生历史学习的动力,营造历史学习的氛围,在充满兴趣的实践中开拓历史视野、培养能力、发展个性,从而提高学生的历史责任。此外,还可以进行历史知识竞赛、举办专题讲座、开辟历史园地、考察历史古迹、作社会调查等等。第二课堂应提倡学生开拓进取、大胆质疑、勇于探索的精神。通过各种形式的活动,使他们萌发兴趣,锻炼他们的思维能力。

我们讲思维能力的培养,并不是忽视基础知识的掌握。事实上,知识与能力是相辅相成的。知识是能力的载体,能力是掌握知识不可缺少的条件。因此,我们在教学中既要注意知识的传授,又要注意能力的培养。

创新教育是素质教育的灵魂,而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是创新教育永恒的主题。教师只有在教学过程中刻苦钻研、大胆创新,全面优化教法,重视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培养,才能适应未来科技、经济激烈竞争对人才培养要求的需要。

猜你喜欢
变法创造性思维能力
诗词创作中的诗意翻变法
创造性结合启示的判断与公知常识的认定说理
《文心雕龙》中的作家创造性考辨
培养思维能力
Brass tacks on iron: Ferrous metallurgy in Science and Civilisation in China
培养思维能力
基桩检测中的静载试验法与高应变法的应用探讨
商鞅变法的是与非
儿童文学翻译中的创造性叛逆
保持创造性的29个方法,每天看一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