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意三洋熬不过冬 松下接手坐望电池老大

2008-11-26 10:41李默风
IT时代周刊 2008年22期
关键词:松下

李默风

在业界,巨头问的并购并不鲜见,但能在人人自危,各自紧捂“钱袋”的时候并购,松下即将收编三洋,前景令人振奋,但结局可能令人忧心

日本电子生产行业老大的地位即将易主!

2008年11月1日,有人士透露,松下电器正在就收购三洋电机50%的股份,与后者的大股东高盛、三井住友银行以及大和证券进行磋商。此前,松下总裁大坪文雄和三洋总裁佐野精一郎曾进行了秘密会谈,原则上同意将三洋收编成松下的子公司。为此,松下至少向三洋方面提供了一次报价,但未能让对方满意。

据悉,高盛、三井住友和大和证券三大股东共拥有三洋4.3亿股优先股,每股优先股可兑换10股普通股。照此计算,这部分优先股约值6210亿日元(约合63.1亿美元)。如兑换成普通股,其又相当于三洋70%的股份。比较可靠的消息称,11月7号前后,松下电器和三洋电机双方将一起公布交易情况,但在此之前,两家公司的发言人都先后拒绝发表评论。

尽管诸多并购细节仍未公开,但是由于松下与三洋都属于全球知名企业,这笔交易仍为业界所广泛关注。日本国内分析人士介绍,如果松下最终合并三洋,保守估计,到2009年3月的财年结束,合并后的营收将达,到11.22万亿日元,超出目前日本第一电子生产厂商日立约3200亿日元。

三洋何以沦落到卖身的地步?而在全球IT企业都因为金融风暴而纷纷停止扩张的大背景下,松下又为什么要逆市并购三洋?业界议论纷纭。

三洋的窘境

三洋的失意并非一朝一夕之事。这家成立于上世纪40年代的日本企业,最早靠生产电灯泡和自行车的发电灯立足,但半个世纪后,它就开始走下坡路。

一位长期致力于研究日本企业发展历史的学者不无惋惜地指出,三洋走错的第一步是在上世纪90年代,当时,为了与几个家电卖场较劲,三洋自建销售渠道。为了能在销售价格上比对方更具竞争力,它选择了中国的海尔集团作为代工伙伴,生产部分洗衣机和电冰箱等产品。这导致了两个恶果:一是三洋用自身技术培植了海尔这个竞争对手;二是三洋的产品被认为都是中国制造的,而中国的产品在当时普遍被认为是劣质的,严重影响了三洋在本土市场的销量。到20世纪90年代末,三洋家电业务初显颓败之势。

第二次重大影响出现在2001年,当时的IT泡沫重创三洋刚刚起步的半导体业务,三年后,一场突如其来的大火吞没了三洋位于新瀉县的核心工厂。这一年,三洋出现了1715亿日元的经营赤字。正是那时,三洋无奈引进了高盛、三井住友银行及大和证券三家金融机构,由此获得3000亿日元的援助。

“这或许是三洋悲剧的真正开始。”以上学者指出,三大金融机构成为三大股东,三洋的经营权不再由1986年就开始担任社长和会长的井植敏拥有,作为公司的创建者,井植家族只得到了一个“董事”的虚职。2005年7月,三洋以全球裁员1.4万人(占当时该公司员工人数的10%)和关闭部分工厂的方式填补上一财年留下的、史无前例的15.7亿美元巨亏;次年,三洋电冰箱转手给海尔;2007年,其信用卡等金融部门又卖给了美国的通用电器公司,也是在这年初,三洋涉嫌假账事件被调查,它被迫解散了包括三洋海尔在内的数家合资公司。今年1月,它再次因为财务报表存在虚假记录被日本金融厅处以830万日元罚款;随后,卖掉手机业务的三洋转向电池产品的研发与生产。

屋漏偏遭连夜雨,事实上,对三洋不利的消息远不止这些。

由于竞争力日渐衰退,一些与三洋有合作的企业开始选择放弃。如在中国市场,三洋彩电产品于今年下半年起陆续撤出一线市场,转攻形势还不甚明朗的二三级市场,这让三洋彩电投资者之一的深圳华强十分震惊与失望。它于10月21日公告将东莞三洋48.67%的股权、广东三洋50%的股权和三洋设计10%的股权出售给自己的母公司——华强集团。

近期,全球金融风暴让高盛、三井住友和大和证券等三洋投资者饱受打击。在市场前景长期不明的情况下,如何尽快甩掉这些包袱获取现金,成了佐野精一郎的当务之急。

有知情者称,它们从今年4月起就开始寻找买主。10月下旬,在得到大坪文雄“三洋10万员工将全部再雇佣,三洋的公司名称和品牌将继续保留”的许诺后,三洋社长佐野精一郎随即同意为并购做细节上的进一步沟通。

松下的意图

松下电器和三洋电机对意向中的并购事件秘而不宣,但业界早已猜测到大坪文雄接洽佐野精一郎的真正用意。今年4月28日,日本媒体爆料三洋为摆脱经营困境而与松下商讨资本和业务合作,并指出大股东高盛等三家金融巨头有意把手中的优先股转让给松下。他们的依据是,这三大股东当初入股的投机意识十分明显,不会长久忍耐三洋改善经营;另一方面,买家松下的发展势头十分良好,它要实现到2010年3月销售额达到10万亿日元的目标,就必须要并购其他公司。“三洋在充电电池、太阳能发电、锂电池等领域的优势十分明显,它与松下充裕的资金和强大的全球销售网络相结合,市场威力肯定会加强”。

是时,以上说法遭到了松下和三洋发言人的否认,但日前双方交易的消息再度传出后,市场分析人士再次肯定了此前关于松下发展意图的猜测。

据了解,继2007年度纯利润同比增加30%,达到2818亿日元,销售额突破9万亿日元后,2008年度第一季度和第二季度,松下的纯利润同比分别增长86%、122%,达到730,3亿日元和1285亿日元。按照松下的计划,2008年度公司的销售额将增加1%至9.2万亿日元,纯利润也要增加10%至3100亿日元,这个目标目前依然没有改变。

“三洋股价过去两个月已经蒸发了三分之一,其市值仅为6200亿日元,松下完全有实力整体收购它。”分析人士指出,随着便携式电子产品的日益普及,市场对电池的需求将更加旺盛。有分析机构已对此预测,2012年全球锂电池市场规模将比2007年增加24%,达到27亿块左右,价值约75亿美元。三洋近两年来的经营调整,实际上已经成为一个能源开发企业,这将满足松下扩大电池市场份额的欲望。

有调查显示,全球锂电池市场仍由日韩企业控制着绝对份额,其中,三洋、松下和索尼三家就占据60%以上的份额。为了甩开竞争对手,过去一年时间里,三家公司争相扩大产能。松下曾在今年8月宣布投资1000亿日元兴建新锂电池工厂,随后,索尼也表示3年内斥资400亿日元以提高锂电池产能,增加幅度达80%,并不排除未来继续执行类似的战略。

不言而喻,如果松下与三洋兵合一处,索尼的影响将大为衰减。而对松下而言,目前正处于并购对象的股东急于转手的有利时机,为了抵抗金融危机。它们四处筹钱。也调低了未来的收入预测(三井住友银行预测今年度获利将锐减63%)。只要价格不是太低,交易就容易达成。

难在整合

日前,美国消费品安全委员会宣布召回索尼生产的10万块问题笔记本电脑电池,让业界更加确信松下与三洋达成交易几无悬念。这是因为索尼的问题电池的出现已经得到官方解释:为了提高生产线效率,索尼一家工厂生产的笔记本电池电极中的金属箔存在严重缺陷,多次灼伤消费者或起火。这已经不是该公司第一次出现这样的悲剧了。

持以上观点的人士说,松下一心要在电池市场称霸,在扩大产能的同时就必须杜绝以上情况的出现。并购三洋,能在其既有的设备和技术基础上实现量的超越,更为重要的是,收购成熟企业比自建新工厂或加大生产负荷要更容易控制质量。就目前的情况看,松下真正要担心的应该是合并之后如何对两家企业进行有效整合。

据悉,自从2005年开始业务重组后,三洋目前还剩下太阳能发电、锂电池、压缩机等核心业务,以及洗衣机、电视机等所谓的中间产业。尽管日本多家证券公司的分析师非常看好这笔交易,认为它是一加一大于二的,但一个现实的情况是,三洋的半导体和白色家电等部门还在亏损。而佐野精一郎多年来为了占领海外市场采取合资建厂方式扩张的做法,也给松下的整合工作制造了不小的麻烦。由于其本身对这些合资工厂控制不强,多方利益关系很难协调。

更多观点认为,松下对与自己业务重合且表现不佳的三洋白电和平板电视业务会进行部分关停,或者转手卖掉,这也是历来公司并购案例中的普遍做法。虽然松下对此并不表态,但从股市的反应来看,投资者显然对这笔特殊时期的并购充满信心——11月4日,松下收盘上涨6.75%,报收1614日元,盘中创下10月21日以来最高点1636日元。而三洋收盘时亦上涨了34.48%,报收195日元每股。

显然,投资人乐于看到松下电器即将对三洋电机展开的收购。

猜你喜欢
松下
松下电视走下神坛
Ideas for Life
松下将放弃数码相机业务
松下先生的牛排
Wi—LAN从松下购买健身追踪器专利
16亿美元松下布局汽车电子
4K概念松下旗舰无反相机GH4
本期热点
松下真的“松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