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滦滨
1993年9月26日,这一天,新疆三塘湖盆地阳光普照,秋高气爽。在三塘湖盆地酣战了两度春秋的石油健儿们把塘参1井场扫得干干净净,庄重地把一朵硕大的红绸花系在井口出油管线上。随着油井阀门的转动,黑色的油流冲出井口,喷向苍茫的大戈壁……塘参1井喷出工业油流,宣告我们伟大祖国又找到了一个新的油田。
要是以往,奋战在三塘湖盆地的石油职工们一定会欢喜若狂,庆祝胜利。可这天,他们异常肃穆,他们用石油工人最辉煌的礼赞来祭奠他们最崇敬的一位挚友,一位英雄。她就是35年前,率队在三塘湖盆地进行石油地质勘探时,遭暴风雪突袭而牺牲的年轻的勘探队长、优秀的共产党员杨拯陆同志。
一
杨拯陆出生于1936年3月12日,那是一个伟大而又悲壮的年代。这一年,杨拯陆的父亲杨虎城将军为拯救处于危难之中的祖国和中华民族,和张学良将军一起发动了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西安事变”后全国结成抗日统一战线。可是由于蒋介石的背信弃义,杨虎城全家遭到了最残酷的迫害:先是杨将军被迫出国,后来是和夫人子女一起被监禁12年之久,直至被残杀。
杨拯陆的童年是在压抑、痛苦中度过的。她在给朋友的信中写道:“我小时候,在我还不怎么懂事的时候,就跟着外祖母逃难,一直从西安逃到成都。在成都挨了日本鬼子的轰炸,外祖母把我们塞到桌子底下,弄得
全身都是土。后来回到西安上学,害怕特务抓我们,不敢用真名,在小学我用‘谢姓,用的外祖母家的姓。在童年,在我心里就充满了对国民党反动派和帝国主义的仇恨。”1949年西安解放,杨拯陆也从苦难生活中解脱出来。她像一只度过严冬的小鸟,十分珍惜春天的温暖。
中学时,由于她学习努力,工作热情,不到14岁就加入了新民主主义青年团。16岁时被选为学校团总支书记。她非常热心这一工作。
1953年杨拯陆中学毕业,她毅然报考了西北大学石油天然气地质勘探专业。杨拯陆的姐姐听到这个消息后很有些吃惊,她找到杨拯陆说:“你咋报考这个专业,这是男同学学的专业呀。这个专业只学两年,你才17岁,再学5年你才22岁呀。你还是好好考虑一下吧。家里人都是希望你多学几年哪。”
杨拯陆说:“我已经考虑很久了。国家第一个五年计划重点是发展重工业。石油工业是一个新兴的重工业,基础很薄弱,急需要这方面的人才。我身体好,所以我觉得我应当搞这方面的工作。咱们国家发展很快,石油工业不发达,是很难强大起来的。”
就这样,杨拯陆考入了西北大学地质系石油天然气地质勘探专业。从此,把自己的青春,乃至生命交给了祖国的石油事业。入学不久,杨拯陆在《陕西日报》上发表了一篇《我要做一名“祖国工业化的尖兵”》的文章,阐述了她立志投身祖国石油事业的决心。
她在文章中说:“还在上中学时,我对自己的未来,就充满着理想。想做一个教师,用自己的血汗去灌溉正在成长着的社会主义幼苗;想做一个畜牧工作者,使祖国草原上的牛羊长得更加肥壮;想学冶金、采矿;也想做一个地质工作者。总之,我想得很多。但最吸引我的是做一个地质工作者——祖国工业化的尖兵。我羡慕那些工作在荒山僻野的勘探队员们,他们披荆斩棘,辛勤工作在最偏僻最荒凉甚至没有人烟的地方。而在他们后边却建起了巨大的厂房,高耸的烟囱。没有他们,工业就没有粮食;没有他们,千变万化的大自然就永远是个谜。我愿意和他们一起去探求大自然的秘密,去寻找藏在祖国辽阔土地下的丰富宝藏。”
二
1955年6月,杨拯陆从西北大学毕业。她向学校党组织递上了早就写好了的申请报告,坚决要求到新疆去工作。她认为新疆有占全国1/6的土地,有塔里木、准噶尔、吐鲁番等很大的沉积盆地,是最有希望找到石油的地方。
1955年7月,一身列宁装、个头不高但很敦实的杨拯陆和同学们一起来到了新疆石油管理局地调处报到。人事科的同志宣布了去野外队的名单,却没有杨拯陆。原来是处领导考虑处机关知识分子中党员太少,又考虑到杨拯陆是杨虎城将军的女儿,就把她留在处机关地质科工作。而杨拯陆知道这个事后,急了。她直接找到处长余萍,坚决要求到野外队去。她说:“我不需要照顾。我长期生活在大城市,现在需要到艰苦的野外去锻炼。搞地质工作重要的是实践。我连戈壁滩都没见过,没有一点感性知识就把我关到办公室里,工作也干不好。要留也得让我到野外队干几年再说嘛!”余萍处长见杨拯陆态度十分坚决,只好再向局长张文彬汇报,因为把杨拯陆留在机关的决定是他和张局长共同作出的。张局长和余处长商量后,同意了杨拯陆的要求。
安集海这个地方,一面是山地,一面是戈壁,中间有一条常年干枯的河道。野外队在这里进行地质详查,要给地质界带每250米填一个地质点,所以几乎每个山头都要爬上去。这里的山并不高,可一座连着一座。有时跑一公里测线,要翻十几个山头,累得大家头晕腿软。从山上滚下来的事是会经常发生的。尽管累得她常常坐在山顶起不来,她却很高兴,她对队友们说:“广播员的嘴,勘探队员的腿。既然当上了勘探队员,一定得把腿劲练好。”在野外队,杨拯陆努力向老队员学习,向实践学习。很快学会了测量地层倾向倾角,学会了识别地形图,填地质图。
杨拯陆对工作非常认真负责。一次,杨拯陆跟随一位老队员填地质点,这位老队员没有带她爬上一座山就把地质点填在图上了。这天晚上,杨拯陆整夜没有睡好觉,她觉得这是做了一件亏心事。天一亮她就找到队长范成龙要求重新填这个地质点。
这一天刚好是队上休息日。当时的野外任务很重,15天才休息一次。范队长望着因为没有休息好而显得很憔悴的杨拯陆,有些犹豫。地质点是没有跑到,但老队员们凭经验估计一般也是不会错的。
范队长说:“能不能以后再补?”
杨拯陆说:“那一片都跑完了,以后也很难拐到那儿去。”还是坚持要跑。
范队长说把那位老队员叫上。杨拯陆心里想那个队员身体不好,闹肚子,还是自己去吧。对于杨拯陆的请求,队长没有同意。最后还是范队长陪杨拯陆跑了整整一个上午,翻了十多个山头才跑到了那个点,进行了实地踏勘,实际情况和图上填的一样。在回来的路上,杨拯陆感到让队长白跑了一趟,有些不好意思,说:“真对不起,让你白跑一趟。”范队长说:“不能算白跑,对待工作,特别是对待地质勘探工作是应该非常认真的。这事过后很久,范成龙队长还说起这件事,号召大家向杨拯陆学习,不漏勘一个地质点,保证地质图百分之百的正确。
三
1956年9月,杨拯陆从安集海野外队调到在乌鲁木齐头屯河地区施工的野外队。杨拯陆学习刻苦,工作忘我,团结同志,受到同志们的欢迎和热爱。在这一年里年仅20岁的杨拯陆参加了新疆石油管理局第一届党代会、管理局第一次团代会,并被大会选为局团委委员。
1957年,新疆石油管理局地质调查处调整地调队伍,向准噶尔盆地东部的克拉美丽地区进军。杨拯陆被任命为117队队长,率队进驻了克拉美丽红山地区。
克拉美丽并不美丽,那里有连绵不断的沙漠,有寸草不生的秃山,有布满砾石狰狞的戈壁,一进到那里,让人首先感到的就是恐怖。
地调大队给117队配备了一部很破旧的汽车,加上司机技术不熟练,汽车三天两头开不动。同时还给杨拯陆队配了一个炊事员,这个炊事员因为家里有困难,不满意大队领导的安排,不安心在队上工作,常常不能按时开饭。
困难接踵而来,杨拯陆第一次真正感到肩上担子的沉重。杨拯陆在日记中写道:“太困难了,要同严酷的大自然作斗争,还要做人的工作。同严酷的大自然作斗争,只要吃苦就行,可做人的工作,就要想办法了。想什么办法呢?我想还是从关心开始吧。”
勘探队通常是分两个组作业。汽车不好用,杨拯陆就把全队分成三个组施工;炊事员不安心工作,杨拯陆不是一味地批评,而是一边耐心地找他谈心,一边帮助他做事。杨拯陆经常很早就起来,帮助炊事员烧开水、做饭。有一次,到后半夜杨拯陆才收工回来,第二天一早又帮助炊事员烧开水、做饭,感动得炊事员掉了泪。炊事员说:“队长,你也不是铁打的,再别帮我干了,你太辛苦了,我们家也有个妹妹,和你一样大。从今后我一定好好干。你是为了啥,是为了工作,我闹情绪不好好干,让你跟着吃苦,我不对。”
见到炊事员有了转变,杨拯陆非常高兴。说:“你家里确实有困难,你的事我已经写信向领导反映了。但我们干工作不是给哪个领导干的,是给国家干的。不管我们个人有啥困难,不能拿工作出气。你早上不能做好饭,影响同志们出工,那损失可就太大了。”
炊事员听了杨拯陆的话,连连点头称是。从那天起,这位炊事员一次也没有耽误过开饭。后来,领导决定把这个炊事员换走。炊事员临走时拉住杨拯陆的手说:“我真有点舍不得走了。”
克拉美丽地区缺水,队上的生活用水要到很远的地方去拉。汽车不好用,队上常常断水。为了节约用水,杨拯陆带头剪了短发,队上的女同志多,有位姑娘剪了发,一照镜子就哭了起来。杨拯陆说:“哭啥,短头发英姿飒爽,走到戈壁滩上,狼见了我们都得逃跑。它们还认为我们是一群小伙子呢。”说得大家都笑了起来。
杨拯陆队的任务是完成克拉美丽红山区的地质详查,要在五万分之一的地图上按设计要求填地质图。要丈量地质剖面,要描述地质状况和测量地层产状。工作全凭两条腿走路。克拉美丽的夏天,烈日如火,把戈壁滩烧得滚烫,气温可达摄氏五六十度。杨拯陆和她的队友们在这戈壁滩上工作了近一年,每天都要走四五十公里,太阳暴晒着他们的皮肤,漠风吹焦了他们的衣衫。他们在这里发现了化石层,找到了大量的腕足、海百合茎、斧足类动物化石,发现了大量的硅化木和沥青脉。杨拯陆对这个地区的含油前景有很高的评价。她高兴地对队友们说:“这里一定有石油,我们已经找到了石油大门的钥匙了。”杨拯陆根据这些重大发现,根据他们踏勘的地质资料,撰写了《克拉美丽红山区地质总结报告》,科学地阐述了克拉美丽地区的生油、贮油情况。
这年冬天的一天,乌鲁木齐地调处一间大会议室里,正开着答辩会。杨拯陆把各种地质图挂在墙上,把各类化石摆了一桌子,面对处领导和中苏地质专家,她详细地阐述了克拉美丽红山地区的地质情况。
答辩会进行了一个上午。几位地质专家为杨拯陆的报告所折服,一位专家听完杨拯陆的答辩,激动地热烈鼓掌,对坐在身边的一位领导说:“佩服!佩服!她这样年轻,前途无量!前途无量!”答辩会通过了杨拯陆的地质报告。
30年后,石油战士们从档案馆里取出了杨拯陆的这个近两万字的地质报告,按照报告的提示,再次挥师克拉美丽。他们在那里勘探出了火烧山油田、北三台油田、彩南油田。
杨拯陆为勘探开发这些油田作出了突出的贡献。
四
1958年杨拯陆他们的队号改为106队/58,划归独山子矿务局地质调查大队。这一年的夏天,杨拯陆率队进驻三塘湖盆地,对三塘湖盆地进行有史以来的第一次地质普查。
三塘湖盆地位于新疆东北缘,南临天山东段的白依山,北接蒙古的阿尔泰山,面积约3万平方公里。它和克拉美丽地区一样,沙漠横盖,山丘重叠,是一个无人问津的荒凉戈壁。这里的自然环境比克拉美丽更恶劣的是风大且多,大风刮起来,砂石铺天盖地。杨拯陆他们队到达三塘湖不久就遭到了一场大风的洗劫。杨拯陆在给她亲友的信中记述了这次大风的袭击,她在信中说:“这里的风多极了,10天中就有6天(最少)刮风,帐篷已被刮倒几次了。”“这里的天气真糟,刚来第4天,领的新帐篷就给大风撕破了。”
大风常常使他们做不成饭,也使得他们工作的速度减慢。大风给杨拯陆队带来了巨大的困难。
在这极为恶劣的自然条件面前,同志们普遍产生了畏难情绪。大风刮起来,大家把头包住,围缩在山崖底下是什么滋味?在克拉美丽就够苦的了,可三塘湖比克拉美丽还苦。
杨拯陆作为一队之长,心里更为焦急。她看到队员们受苦而心痛,她看到工作进展缓慢而忧心。这里的自然条件实在太差了,但不能因为自然条件差,而不进行地质勘探哪!说不定就在这里找到大油田呢。
杨拯陆心焦心急,但她不敢在同志们面前表露,她是队长,大家都在看着她呢。她只有在给亲友的信中表露她此时的心情,她写道:“我想我现在是碰到最大的考验了。我们遇到的恶劣环境不亚于苏联英雄保尔·柯察金参加修筑乌拉尔林区铁路时所遇到的。我们头一个月就没有按计划完成任务,这样下去可怎么行。我决定再给大家讲讲道理,鼓鼓大家的干劲。我看到大家干得很苦,心里很难过,但咬着牙也要把任务完成。”
杨拯陆是这样说的,更是这样干的。她带头苦干,她给大家讲工作的意义,她让队友写了副对联贴在帐篷门口。这副对联的上联是“披荆斩棘甘洒热血战戈壁”,下联是“不畏艰辛愿献青春找油田”,横批是“勘探尖兵”。杨拯陆的行动像火一样使大家燃烧起来,加上杨拯陆在工作安排上做了更好的调整,工作效率有了很大的提高。到9月初,他们超过计划,完成了6800平方公里的普查任务。
为了完成任务,杨拯陆他们队付出了最艰辛的劳动。她在给亲友的信中说:“这一段时间我们干得很苦,每天早晨5点半起床,晚归已经成了规律。大师傅每天晚上都准备一堆干柴放在门前山上,天一黑就点起来,我们每天差不多都是看着这火光赶回来的。”工作在艰苦中进行,杨拯陆和她的队友们风里来,雨里去,用自己的双脚踏出一条条勘查线,这些勘查线网住了山丘,网住了沙漠,网住了各种地质构造,网住了大半个三塘湖。
可是,就在杨拯陆努力夺取最后胜利时,勘探队的汽车坏了,司机在修车时又被烧伤。司机伤了,他们可以代替,杨拯陆为了适应野外工作,不但骑着马在戈壁上驰骋,也学会了开汽车,可车坏了怎么办?修车她可没学会。
汽车坏了,影响出工,更严重的是使勘探队断了水。炊事员王万庆跑遍了戈壁滩才在一个小山脚下找到了一个小水坑。小水坑的水是酱黄色的,里边还活动着些小虫子。在这荒凉的戈壁滩上没有水是无法生活下去的,没有办法,王万庆只好灌了一桶水背回来。杨拯陆知道后跑到伙房,烧了一茶缸开水喝了,对王万庆说:“先别让大家喝。”王万庆知道这是杨拯陆在用自己的身体做试验。为了防止大家食物中毒,杨拯陆用自己的身体做过好几次这样的试验了。有一次肉放坏了她先吃,结果吃得上吐下泻。这天夜里王万庆一直都悬着心,他害怕杨拯陆再出事。
第二天一早,杨拯陆笑哈哈地来到伙房,对王万庆说:“没事,烧开了让大家喝吧。水里的小虫子搞不好还是高级营养品呢,中药里不是也有很多小虫子吗?”
听到这里,王万庆热泪盈眶。
五
1958年9月下旬,杨拯陆队即将完成当月任务,在入冬前完成三塘湖盆地的普查任务已胜利在握。
9月24日这一天,杨拯陆嘱咐各小组早点收工。她想,同志们这些日子都累坏了,让大家多休息片刻。这一天,在家整理资料的杨拯陆和炊事员王万庆用老乡们送来的羊肉(当地老乡为感谢勘探队派汽车救护一个难产孕妇,给勘探队送来了羊肉)做了一顿丰盛的晚餐。
队员们收工回来,吃过丰盛的晚餐,大家就聚在一起嬉闹,他们已经很长时间没有这样开心地欢笑了。在嬉闹中,有人开了个玩笑,说收工回去吃杨拯陆的喜糖。杨拯陆大大方方地说:“人人有份,少不了你们的。”
又不知是谁提议唱歌,大家先唱了一首《上甘岭》插曲,接着又唱他们熟悉的《勘探队员之歌》:
是那山谷的风
吹动了我们的红旗
……
充满战斗激情和青春火焰的歌声在三塘湖盆地上空回旋。杨拯陆和她的战友们沉浸在胜利的喜悦之中。
杨拯陆和大家唱了几首歌,就上伙房去整理地质资料。
在这个时候,杨拯陆想到了每时每刻都关心着自己的哥哥和姐姐们,想到了自己的男朋友谢宏。杨拯陆和谢宏是大学同学,在学校学习时,谢宏是他们班的班长,她是学校团总支委员,他们一起学习,一起工作,互相帮助,建立了深厚的友谊。大学毕业后,他们响应党的号召,一起进疆参加新疆的石油工业建设。共同的理想,共同的事业把他们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在家人的催促下,他们决定这次收工回去就结婚。想到这些,杨拯陆的心就飞到了准噶尔盆地南缘的一个勘探队里。此时此刻他在做什么呢?他们已经有两个多月没有通信了。杨拯陆决定给谢宏写一封信,她在信中说:“因为工作紧张,很长时间没有给你写信,非常想你,特别是今天,在中秋节就要到来时。好在见面的时间要来到了。我们的工作进展很顺利,这可能是因为我们已经适应了这里的气候,提前完成任务是不成问题的。我急切地期望着见面的那一天……我们的事家里又来信催了。队上的同志们也老和我开玩笑,吵着要吃我们的喜糖,我答应了他们。这一段时间我们干得很辛苦,幸福怎么能不让他们分享……”
杨拯陆写完信后才回屋睡觉。这一天,她怀着无限的喜悦,怀着对幸福、对未来的憧憬,睡得很香很甜。
9月25日这一天,黎明来得特别早,朝霞像孔雀开屏那样。杨拯陆把全队分成三摊,两个小组出工完成区块的收尾工作,留大部分同志在家整理行装准备搬家。她吩咐司机刘德中先把两个出工组送到工作地点,然后回来搬家,搬完家后再到约定的地点把两个出工组接到新营地。
工作安排得有条不紊,一切都按计划进行。杨拯陆和另一位勘探队员周则民各带一个小组出发了。
但是,刚到中午,万里晴空却突然阴沉起来。过了不久,一场狂风骤雨就席卷了整个三塘湖。又过了不久,雨转雪,气温猛降到摄氏零下十多度。
这突如其来的暴风雪惊呆了在家里的勘探队员。大家立即停止手中的工作,让司机老刘去接两个出工组回来。司机开车出去,很快把一个出工小组接了回来。可却怎么也没有找到杨拯陆和队上的技术员张广智。因为大风雪,到下午四五点钟,天就黑了下来,能见度越来越差。队员们全体出动。消息传到附近的居民点,老乡们骑着马出发。他们在戈壁滩上喊,用火光打信号,可茫茫戈壁实在是太大了,找一个人就像在大海里捞一根针。
在次日凌晨,队员们终于在离驻地不远的一个小山坡下发现了一串脚印,顺着脚印找去,他们先找到了一把地质锤,顺着锤把指的方向找去,找到了牺牲的张广智,再顺着脚印找去,又找到了牺牲的杨拯陆。大家找到杨拯陆时,杨拯陆还没有被完全冻僵。她身体向前匍匐着,双手紧抓着大地,朝着基地方向呈前进姿势。他们不相信他们的队长会牺牲,他们给她做人工呼吸,但是,曾经率领他们奋战克拉美丽,又酣战三塘湖的队长已经不会再醒来了。她贴胸揣着当日填的地质图,已经把自己的青春献给了这块大地,把自己年轻的生命献给了她所追求的伟大事业。这一年,她只有22岁。
六
杨拯陆同志牺牲了。消息传开来,在人们心中引起了强烈的震动。人们为杨拯陆的英年早逝而深感痛惜,人们为失去一位挚友而哀伤,人们为祖国失去了一位好女儿而悲痛。
杨拯陆同志牺牲的消息先传到她所在的工作单位独山子矿务局。独山子矿务局当时正在召开职工代表大会,大会主席团立即决定休会,向烈士志哀三分钟。会场中传出阵阵抽泣声。独山子矿务局党委根据杨拯陆的优秀事迹,决定授予杨拯陆同志“党的好女儿、优秀共产党员”的光荣称号。矿务局还决定把杨拯陆同志在三塘湖盆地发现的一个地质构造定名为“拯陆背斜”。
杨拯陆牺牲的消息传到了天山南北的各石油勘探队。勘探队员们举行哀悼仪式,面朝三塘湖方向三鞠躬,把“向杨拯陆学习,把杨拯陆同志未竟的事业进行到底!”的标语贴在帐篷上,掀起一个学习杨拯陆的热潮。
当时独山子矿务局党委第一书记、矿务局局长许士杰同志得到杨拯陆牺牲的消息,悲痛之极,当即写下了如下诗句:
我们要永远记住这位姑娘
她给我们铸造了
雄伟
美丽
壮烈
社会主义建设的
妇女英雄形象
让这一颗永不熄灭的火种
一分钟也不停地在我们心里跳荡
把我们的思想、工作
照耀得更红更亮
杨拯陆同志牺牲了,可她的精神不朽。50年来,她的事迹一直在石油战线上传颂,一直鼓舞着石油职工们努力奋斗。
责任编辑:杨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