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慢生活与幸福生活

2008-11-13 01:49:14
37°女人 2008年10期
关键词:幸福感咖啡节奏

石 康

作者简介:

石康,生于1968年,1993年开始写作至今,作品颇丰,2007年一部《奋斗》更是让他为大众熟知。当人们探讨怎样的生活才幸福,幸福的生活节奏是应该快一点儿还是应该慢一点儿时,新锐作家石康以其独到视角告诉大家,问题并不在于幸福与否和生活快慢……

上世纪60年代的人都经历过那种所谓“慢生活”,就拿吃饭这件事儿来说,除了亲自去种粮种菜,几乎其他所有事都得自己来,要是讲给九十年代人,估计听起来像是古代的生活。

现在生活效率提高了,人们用很短的时间便可以干以前需要很长时间才能干成的事。还拿做饭来讲,我们有了超级市场,有了现代厨房设备,可以在很短时间里做出一顿以前皇帝都吃不到的美味,至于普通饮食嘛,也几乎全被工业化——“傻瓜饭”谁都会做,不就是把买到的方便食品一冲一泡,或是直接送进微波炉吗?

效率的提高涉及到生活中所有一切,总体看来,就是用我们现在的一生可以干更多的事情,见识更多的事物,占有更多的物质。这其实是人类的梦想,不过人们当然也得为这些好处付出代价。有些嘴硬的人说这根本不叫好处,他一点儿也不愿意这样生活。那么,请他到那些穷乡僻壤去体验一下,要是他住在那里美得不肯回来,那他的话才算数。

紧张的工作与学习必然带来一种更为紧张的人际关系和生活压力,所有这些积聚起来的力量,都必然需要一个反方向的释放,那就是松弛。无论是逐渐的松弛,还是爆发性的松弛,人们在发奋努力之余,更加重视休息了。

我喜欢现代生活,因为它的丰富多彩与变化多端。古代的生活内容并没有被遗忘,而现代生活内容层出不穷,人们的选择不是更少了,而是更多。有些人管这种生活叫快生活,并抱怨说,在这种生活里,人们的幸福感在减弱,那他们认为什么样的生活会使我们的幸福感加强呢?

这就是生活哲学中所谓的“幸福论”,这种哲学在每个时代都曾流行一时,它的本质在于讨论一个问题——什么是幸福,以及如何才能达到幸福。在我眼里,幸福是一种事后的回忆,是一种情绪的总结。以我的经验,人在幸福中是很难察觉到幸福的,生活的节奏便是人们的内心节奏,无论快慢,都是人们的内心诉求。一个在漆黑矿井里挖煤的矿工,他蜷曲着身子,呼吸着灰尘,用尽全力把煤铲进车里,当他想着能把挣到的钱送到老婆孩子手上,我一点儿也不怀疑他的幸福。同样,我从未听说哪个在写字楼里每天折腾十几个小时的白领是被威逼利诱后才那么干的,相反,那成天叫他们抱怨的疲劳是他们努力争取才得到的,人们不是管那叫工作机会吗?而一个待业在家,成天靠父母生活的年轻人,无论他的生活有多么慢,他都很难幸福得起来。

那么,是谁在控制着快慢的节奏?我认为,这节奏若能掌握在自己手中,是最好不过的。年轻时,我有个理想,若能得到一个工作机会,可使人拼命工作一年,然后扔下一切去逍遥一年,这个机会便是我想要的。可当我最终可以这样做的时候,却没觉得这有什么大不了。一句话,即使我们有幸掌握了生活快慢的控制权,仍然有可以抱怨的事,我们可以说,正是因为我们想快就快,想慢就慢,反倒对快慢失去感觉了。所以说,问题在于是否幸福吗?我认为不是。问题在于生活快慢吗?我仍然认为不是。

年轻时看外国小说,里面描写一位饱经沧桑的老人坐在窗前,看着窗外降落的雪花,他喝一口咖啡,便从中喝出了生活的滋味。当时以为果真如此,现在说出大天儿来我也不信。我宁愿说,那仍是咖啡的味道,也许换一种咖啡,他还是能喝出同样关于生活的滋味,更也许,他会喝出另一种味道,这很难确定。我相信生活是开放的,对生活的解释也是开放的,描述那过程是艰难的,而要得出结论,却是错误的。因为生活的节奏总在改变,我们也总在改变,更因为那节奏是没有终结的——坏的现在,很可能就是在为好的未来做铺垫,若想把它们分开,那真的不可能。

(摘自《那些不值钱的经验》

上海人民出版社)

猜你喜欢
幸福感咖啡节奏
花有自己的节奏
幼儿100(2023年35期)2023-09-22 07:28:40
关于咖啡的9个真相
好日子(2022年3期)2022-06-01 06:22:46
7件小事,让你下班后更有幸福感
好日子(2022年3期)2022-06-01 06:22:10
下午三点的咖啡
吃饭有个最佳节奏
今日农业(2021年6期)2021-06-09 08:05:24
奉献、互助和封禁已转变我们的“幸福感”
英语文摘(2020年11期)2020-02-06 08:53:32
七件事提高中年幸福感
YOUNG·节奏
现代装饰(2017年1期)2018-01-23 03:31:17
咖啡
Coco薇(2015年12期)2015-12-10 03:31:58
国企反腐开启“一天查处一人”节奏
现代企业(2015年4期)2015-02-28 18:48: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