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迷信”进行到底

2008-11-10 05:32孙茂旭
百家讲坛 2008年19期
关键词:光武帝玄武刘秀

孙茂旭

东汉建武中元元年(56年),出了一次奇怪的人事任命:野王(今山西沁阳)令王梁忽然被光武帝封为第一任大司空(工程、水利部部长)。三公之一,何等殊荣!王梁又惊又喜,没料到自己会蹿升得这样快,更没料到是迷信帮了他的忙。原来,刘秀提拔他,是因为符谶《赤伏符》上明明白白地写着:“王梁主卫作玄武”。野王县属河内郡,曾是卫国,所以主卫;玄武的方位在北,主水。就这样,王梁一跃成为政治明星。

“谶”是神秘的宗教预言,纬是以迷信为比附的纬书,二者合称“谶纬”。总的说来,就是“天神”的启示。秦始皇三十二年,燕人卢生上图书:“亡秦者胡也。”秦始皇于是怀疑“胡”是指匈奴,大修万里长城而抵御之。这即是早期的谶语。

中国历史上很多君主并不十分迷信,可又不得不利用它炒作,制造舆论,证明自己天命攸归。刘秀不仅借助谶语“刘秀发兵捕不道,卯金修德为天子”起家,而且还把它当作一门大学问,派人校定,孜孜不倦地去研究。他对迷信如此痴迷,甚至轻易地依此任命官员,恐怕算得上旷古未有了。

建武元年(25年),公孙述称帝,并引“废昌帝,立公孙”(《录运法》)和“帝轩辕受命,公孙氏握”(《括地象》)来证明自己的正统身份。刘秀对此深感不安,于是也根据图谶加以反驳说:“图谶言公孙即宣帝也,代汉者当途高,君岂高之身耶?乃复以掌文为瑞,王莽何足效乎?”真是一场可笑的神学辩论。

《春秋左传》上说:“国将兴,听于民,将亡,听于神。”刘秀就没有勒住悬崖边的马车,他于建武中元元年“宣布图谶于天下”,图谶遂正式成为国家的法定经典。

迷信大肆泛滥,必定引发一系列恶果。当时,谶纬被尊为“秘经”,号为“内学”,俨然神学正宗。在官方的积极提倡下,众多儒生趋之若鹜,妄言图谶,所谓“学孔子《七经》、《河图》、《洛书》,内外艺术,靡不贯综”成了当时知识分子的风尚,迷信学说成为读书人的敲门砖。

尽管如此,污浊的天空中也并非没有一丝光明。给事中桓谭的头脑很清醒,他认为刘秀虽然迷信图谶,但不炼丹,不求长生不老,至少还有一点补救的希望,于是上疏谏日:“今诸巧慧小才、伎数之人,增益图书,矫称谶记,以欺惑贪邪,诖误人主,焉可不抑远之哉!臣谭伏闻陛下穷折方士黄白之术,甚为明矣;而乃欲听纳谶记,又何误也!其事虽有时合,譬犹卜数只偶之类。陛下宜垂明听,发圣意,屏君小之曲说,述《五经》之正义。”刘秀看了疏奏,很不悦。一天,议论政事时,光武帝对桓谭说:“吾以谶决之,何如?”桓谭默然不语,良久回答:“臣不读谶。”光武帝继续追问,桓谭大声说:“谶非经。”刘秀大怒:“桓谭非圣无法,将下,斩之!”桓谭叩头流血,虽然没有被砍头,但遭到贬黜。

《后汉书·侯霸传》中载,大司徒韩歆“好直言,无隐讳,帝每不能容”。一次朝会之时,光武帝给众臣朗读隗嚣、公孙述之间互赠的图谶之书。韩歆骂道:“亡国之君皆有才,桀纣亦有才。”皇帝大怒,“以为激发”,声色俱厉,而韩歆据理力争,“又证岁将饥凶,指天画地,言甚刚切”。光武帝免除了韩歆一切官职,每次想起来此事,“犹不释”,“复遣使宣诏责之”,韩歆最终以自杀的方式表达了正义。

史称“光武中兴”的明主刘秀竟如此大搞迷信,实在令人慨叹!

编辑张君蕊

猜你喜欢
光武帝玄武刘秀
“糟糠之妻”的由来
一只蝼蛄里的尊重
夜·玄武
刘秀苦寻同窗
厮人玄武
宋弘糟糠之妻不下堂
BOW
一只蝼蛄里的尊重
刘秀苦寻同窗
任延拒不奉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