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都市新闻娱乐化趋向

2008-11-04 08:59晁引兵
新西部下半月 2008年8期
关键词:娱乐化新闻受众

【摘 要】 新闻娱乐化在上世纪90年代以来步入高潮,这股潮流与新闻传媒的消费主义倾向有关。然而,在新闻媒体享受着新闻娱乐化带来了诸多优势的时候,新闻的公信度和权威性正在受到前所未有的质疑。不管什么时候,娱乐化的新闻都只是新闻传播中的一种边缘化现象,以政治、经济等信息为主的硬新闻才是主流。新闻媒体作为党的“喉舌”,最重要的还是坚持正确舆论导向,承担起弘扬正气、引导舆论、传播知识的严肃社会责任。

【关键词】 新闻;娱乐化;受众オ

我国传媒界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全球化背景下,新闻娱乐化倾向逐渐明显。主要表现为有关名人轶事、体育、犯罪、灾难事件、两性纠葛等内容的软新闻增多,而严肃新闻的比例下降,这种形式的新闻不断的将以消费为主导的意识渗透给广大受众,促使消费文化的产生和成长,诸如《娱乐现场》、《娱乐人物周刊》等娱乐新闻专栏节目。与此同时,以严肃新闻为载体,从中挖掘娱乐价值并加以炒作,也是其表现形式之一。在形式上,运用极具刺激性的醒目标题;在表现技法上,充分发挥特写的作用,以有趣消遣为目的,通过各种手法生动刻画最富表现力的片段以增强其强烈的感染效果。

一、都市新闻娱乐化的背景

所谓新闻娱乐化、都市新闻娱乐化是指:一是内容上注重软性新闻,二是着力挖掘硬新闻中的娱乐性因素,三是形式上强调吸引力,四是在表达方式上尽量从受众接受心理出发,强调贴近性、趣味性。从新闻的传播功能角度来看,新闻娱乐化是对新闻娱乐功能的异化,它扩张了娱乐性在整个媒介新闻中的地位,放大了新闻的人情味、趣味性因素,偏离了新闻娱乐功能的初衷。其次从传播学的角度看,新闻娱乐化充分迎合受众的心理需求,是以受众为中心的传播机制的产物。

任何事物的出现,都有其历史的、社会的根源,笔者认为新闻娱乐化、都市新闻娱乐化在我国兴起是经济全球化在社会转型期的必然和特定产物。

二、都市新闻娱乐化的积极意义

新闻娱乐化既然可以轰轰烈烈的展开,就一定有它的道理。无可否认,在某种程度上娱乐化的做法至少从经济效益上给媒体带来了不少甜头。在充分考虑受众需求的情况下,在社会可以接受的范围内,充分发掘新闻娱乐功能是新闻媒体之福,这样不仅可以使媒体真正走向大众,也可以为媒体在市场竞争中保持优势提供可靠的保障。

三、都市新闻娱乐化的消极影响

在新闻娱乐化愈演愈烈的时候,在新闻媒体享受着新闻娱乐化带来了诸多优势的时候,新闻的公信度和权威性正在受到前所未有的质疑。

1、快乐的媒体培养的是受众的顺从,削弱了大家的辨别力和对社会的批判精神

无可否认,我们的生活已经越来越依赖媒体,在媒体扩大了我们的视野和空间的同时,也让我们丧失了自主的思维与行为自由,习惯于接受媒体提供的信息,满足于传媒牵引下自我营造出的五彩缤纷而又子虚乌有的梦幻世界。渐渐的,我们把媒体提供的内容误当作客观的现实,在媒体提供的信息指导下思想、行动。在这样的社会形态下,如果大众媒体里充满了娱乐,尤其是原本应该严肃的新闻节目里也重视娱乐功能,必然给受众营造出一个“天下太平”的虚拟世界,无形中让观众陷入这种愉快的气氛中不能自拔,对社会麻木,进而产生逃避问题的心态。

2、新闻娱乐化也会导致媒体有意无意的放弃自己的社会责任

在追求娱乐化的同时,媒体必然会或多或少的出现庸俗化,也就导致许多媒体打着劝人向善的旗号,利用观众的猎奇心理而展示社会丑恶现象,只是在结尾时象征性加入评论,请观众引以为鉴,以儆效尤。实际上,受众记住的只是媒体展示出来的丑恶现象,满足了自身的猎奇心理,媒体因此得到了利润。至于社会责任,谁还会顾及?

3、从新闻的本性来看,新闻娱乐化是步入歧途

新闻事业的主要功能是传播信息、沟通社会,当然还有教育、娱乐等,这些毕竟不是主要功能。而新闻娱乐化却一味强调新闻的娱乐功能,这势必会影响到其他功能的发挥,如果新闻只是大家的娱乐工具,那么毫无疑问,是步入了歧途。

4、新闻内容取向上的偏差

娱乐已成为时下的一种时尚,许多媒体紧跟潮流,争相模仿。主流媒体、主要新闻节目、硬新闻在新闻传播内容上挖掘一些“娱乐”元素是无可厚非的。但是冷漠许多事关百姓的重要信息,把名人趣事、花边新闻等作为不可或缺的主要题材,甚至把灾害事件的不幸做娱乐化的处理,则是内容取向上的明显偏差。有的电台、电视台还把整档的时政要闻、硬新闻或撤下,或移到非重要时段。主阵地的缺失、主功能的弱化,主渠道的阻滞,娱乐化带来的恶果不仅仅侵蚀了新闻主体,对作为党的喉舌的媒体来说更是一种失职。

5、新闻表达方式上的偏差

这几年,“说”新闻是受众喜欢的表达方式之一,但是说的姿态、方式却是五花八门;主持人手中有折扇、绒毛笔,甚至“惊堂木”;衣着娱乐化,长衫、马褂、内衣……要知道,这样的装束,这样的道具,这样的播报形态和这样的主持人,都曾出现在以严肃和正统著称的新闻节目里。新闻的重大性、严肃性理应成为新闻人的主要诉求。我们可以在主持形态、表达方式上做些探索,这也是很有必要的,过去新闻播报时那种正襟危坐、居高临下的“全国一张脸现象”毕竟让人生厌,问题是不能矫枉过正,把严肃的新闻搞得太离谱了,这只会削弱新闻的可信度和损害媒体本身的形象。

6、记者角色定位上的偏差

新闻泛娱乐化的危害还在于易催生记者急功近利、哗众取宠的浮躁心理。记者的采访活动不能被喜欢过度娱乐化的少数人需求所左右,这样就是对受众需求全面性的不尊重,过分满足了部分人的信息需求,就会损害广大观众的利益。

四、克服都市新闻娱乐化消极影响的对策

1、坚定导向,担负社会责任

不管什么时候,娱乐化的新闻都只是新闻传播中的一种边缘化现象,以政治、经济等信息为主的硬新闻才是主流。新闻媒体作为党的“喉舌”,最重要的还是坚持正确舆论导向,承担起弘扬正气、引导舆论、传播知识的严肃社会责任。特别是在实现构建和谐社会的宏伟目标中,更多的应考虑如何增强舆论引导能力,积极营造倍加顾全大局,倍加珍视团结,倍加维护稳定的和谐舆论氛围,最大限度地增进社会的共识,在构建和谐社会中承担起应有的社会责任和历史责任。

2、坚持创新,重视内容优化

一味的无聊猎奇、搞笑并不能满足受众的需求,受众对反映社会发展的主流问题,反映政治经济文化动向的硬新闻的需求始终是第一位的。因此,媒体在优化新闻内容上还有很大空间可以开拓。

3、坚持底线,把握娱乐尺度

切实遵循真实性、客观性等新闻传播规律,远离浮躁和低级趣味,

这是新闻要把握的娱乐尺度,也是新闻娱乐化的底线。但有些媒体在娱乐尺度的把握上却显得乏力,媚俗新闻时有产生。我们的媒体承担着以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引导受众的职责,媒体必须志存高远,坚守道德底线。要牢记“八荣八耻”,既把新闻传媒产业做好做强,又弘扬积极向上的时代精神,最大程度地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要。[JP]

总之,目前我国媒介娱乐化潮流既带有转型时期媒介市场化,大众化的必然性,又带有媒介发展脱离社会发展实际的不正常竞争导致的畸形特征。然而中国媒介既不可能取消大众化通俗媒体,也不能一味地走娱乐化道路,而应施行以硬新闻为主的严肃的主流媒体和贴近健康的通俗媒体分流,分向发展。

以硬为绝对主体,适时适度技法上硬中求“软”,是严肃主流的选择;以“软”取胜,但不唯“软”是从,适时适量增加普通百姓关心的硬新闻也是通俗媒体占领市场的法宝之一,这样软硬既分流,又兼用,是特定转型期中国媒介适应特定市场经济信息需要的真正可行的改革和发展方向。

【参考文献】

[1] 杨伯溆,李凌凌.资本主义消费文化的演变、媒体的作用和全球化.新闻与传播研究,2001.1.

[2] 黄升民,丁俊杰.媒介经营与产业化研究.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1997.9.

[3] 沙莲香等.社会学家的沉思:中国社会文化心理.中国社会出版社,1998.9.

【作者简介】

晁引兵(1976.6-),西安市人,陕西电视台摄影师.

猜你喜欢
娱乐化新闻受众
浅析新媒体时代下受众观的演变
论网络传播中受众的逆反心理
曲艺受众分析
从德国功能翻译理论看影视剧字幕翻译的娱乐化倾向
“互联网+”时代新闻采访教学的困境与出路
新闻版权合理使用制度的反思与重构
浅谈中国电视媒介教育功能及思考
解构口语化新闻的语言特征
浅谈我国电视真人秀节目存在的问题及发展策略
注意力 约会力 亲和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