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高校学生法制教育问题之我见

2008-11-04 08:59王秀花
新西部下半月 2008年8期
关键词:措施大学生

【摘 要】 加强当代大学生的法制教育,提高他们的法律素质,对培养新一代大学生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着重针对少数大学生法制观念淡薄的种种表现,分析其原因,提出了应从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加强学校精神文明建设,培养学生健康心理,带领学生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等方面加强大学生法制教育的思路,以提高大学生的法制观念和法律意识。

【关键词】 高校法制教育;大学生;措施オ

一、现代社会是一个法制的社会,各种法律、法规正日趋完善

当前,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发展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加快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对高校学生的知识结构提出了新的要求。可以说,大学生的法制观念如何,法律素质怎样,将关系到新的历史时期我们中华民族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的进程。因此,加强当代大学生的法制教育,提高他们的法律素质,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

1、加强法制教育,有利于大学生树立社会主义法律意识

大学生法律意识与其他社会群体的法律意识相比较,其主流和发展趋势是积极的、现代的。但是,在大学生法律意识现状中仍然存在着诸如市场法律无知,司法程序、法律传统文化无知等盲点和误区。因此,通过系统的法制教育,有利于大学生系统的了解我国现行法律,整体把握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法律精神,从而消除盲点,走出误区,树立正确的社会主义法律意识。

2、加强法制教育,有助于大学生增强法制观念,促进自身健康成长,防止恶性事件的发生

大学生正处在世界观、人生观的形成时期,对社会、人生的认识尚不成熟,处理人际关系缺乏经验。因此,在处理个人与国家、集体、他人的关系问题时,容易感情用事,常因琐事而大打出手,导致恶性案件的发生。因此,通过加强法制教育,使大学生从思想上树立法制观念,并用以规范自己的行为,正确行使法律赋予的权利,提高遵纪守法的自觉性,预防、减少、消灭恶性事件和各种违法乱纪事件的发生,维护社会治安秩序。

3、加强法制教育,有助于完善大学生的知识结构,提高综合素质,成为合格的新世纪人才

当今社会,法律无处不在,无时不有。一个人从出生到死亡,从上学到就业,从国内到国外,无不涉及法律问题,无不受法律规范的约束。我们已经迈入新的世纪,中国要走向法治社会,法律素质将是每一个公民在新世纪的通行证。大学生要成为社会、政治、经济、科学、文化等各个领域的活跃分子和主导力量,就必须具备必要的法律素质,做到知法、守法、用法、护法,这是新世纪对人才基本素质的要求。

二、随着高校德育工作的不断深入,高校的精神文明建设硕果累累,广大青年学生在和谐的环境中,有序的学习、生活,且心情舒畅

但是,在和谐的环境中,也出现了不和谐的音符,少数学生对自己要求不严,法制观念淡薄,所作所为与思想道德教育和精神建设的要求格格不入,具体表现在:一是违反管理规定,也不归宿;二是损人利己,贪占小便宜,缺乏道德修养;三是法制观念淡薄;四是少数学生平时放松对学习的要求,为了过关,考试作弊等。

究其以上现象的原因,笔者认为,造成青年学生法制观念淡薄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1、不良的社会风气和一些不健康的报刊对大学生的负面影响

学校不是生存在真空中,而是与社会息息相通,社会中健康的、不健康的东西,随时影响着青年学生。在现实生活中,一些以言代法、权大于法、徇私枉法、有法不依的现象在少数地方仍然存在,严重削弱了法律的权威性。另外,社会上一些不健康的报刊为了追求经济利益,大篇幅地登载色情、行凶抢劫等内容,把坏人写得无法无天,把社会环境描写得乱糟糟的。这些对大学生的思想教育起了很大的负面作用。青年是社会各阶层中最活跃、最敏感的一部分,其发生的变化,不论是积极的或是消极的,都是社会和时代在大学生身上的投影。因此,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有利于大学生的健康成长。

2、校园周边环境差为大学生的不良行为提供了方便

学校周边环境在当地政府的治理下,总的来说是比较好的,但反复较大。现在有的校园周边的餐厅、卡拉OK厅、录像厅、游戏厅等,声音嘈杂,影响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有些经营者为了赚钱,给学生提供吃、喝、玩、乐一条龙“服务”,致使少数学生利用双休日在这些地方通宵达旦,严重影响身心健康,涣散了大学生的意志,不利于学校的教育和管理。

3、学校在教育和管理中缺乏有效手段

一是对学生管理不够规范。在新的课程改革中,部分学校还未能建立和完善适应新形势下的学校、学生评价考核体系,对学生的管理不够规范,难免有失分寸,不合情理。这就会使中学生对学校规章制度的有用性产生怀疑,进而对法律的权威性产生怀疑,大大降低甚至完全抵消法制教育的效果。二是缺乏经常性的法制教育。在平时的思想教育中,法制教育的内容涉及不多,有的学校违反教育行政管理部门的规定,把法律基础必修课的教学时数压到最低限度。三是缺乏对学生的课余活动指导和组织不力,各种健康有益的活动甚少,使他们的旺盛精力无处发挥,精神无所寄托,心理感到空虚,于是乎自由寻乐,慢慢产生不良的嗜好,以至走上邪路。

以上种种现象,虽然只在极少数学生身上表现出来,但它在学校的负面影响不能低估。

三、根据当前大学生法制观念淡薄的种种表现以及产生现象的原因,如何加强青年大学生的法制教育

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好工作:

1、要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提高法制教育效果

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明确指出: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则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的基本内容。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建立,不仅要有完备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健全的社会主义法律制度,而且更要有全体社会成员法制观念的普遍增强。只有这样,才能树立宪法和法律至高无上的权威。然而,社会上目前存在的一些不良社会风气,不健康的文化宣传,以及校园周边环境秩序的不佳,给学校的法制教育带来了负面影响,不利于优秀人才的培养。为了给学校教育营造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有关职能部门要进行经常性整治活动。一是宣传部门要加强对报刊、影视等文化传播媒体的管理,宣传阵地中的一些不利于学生成长的色情、暴力等内容要严加控制,通过大量播放和刊登爱国主义教育方面的电影、电视和文章等,将报道反面典型的篇幅降低到最低限度。建议各类电视台开辟“大学生德育教育”的专题节目,在全社会形成关心学生健康成长的氛围。二是加大依法行政的力度,对少数影响党的形象的腐败分子,应清除出党;对少数损害法律尊严的人,应给予严惩;对不利于社会稳定的如抹牌赌博等恶习应坚决禁止。三是加强对学校周边环境的治理,保证学校周边健康的环境。通过经常性的整治活动,增强人们的法制观念,保证良好的社会秩序。在这种氛围里,对大学生进行法制教育才会起到积极的作用。

2、加强青年学生的法制教育,必须和校园精神文明建设相结合

邓小平同志指出:“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最根本的是要使广大人民群众有共产主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1],“而理想和纪律特别重要”[2]。可见,培养有纪律的青年学生是法制教育要达到的目标。加强学生的法制教育,增强他们的法制观念,和其他思想建设一样,是一个长期的系统工程。一方面,要把增强学生的法律意识同校园精神文明建设、同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紧密结合起来。增强大学生的法制观念,既是精神文明建设的主要内容,又是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主要方面。另一方面,增强学生的法制观念、法制意识,要在校园精神文明建设的实践中进行,法制观念、法制意识教育的内容也要与思想道德教育的内容相配合,决不能把它看成是与精神文明建设无关的、额外的任务。只有把学生的法制教育与校园精神文明建设、思想道德素质教育融为一体,才能取得应有的教育效果。特别要强调的是,学校在进行法制教育时,要认真把握好以下几点:一是要把好新生入学教育关,主要是对新生的思想、法制教育;二是要保证法律基础课的应有地位,注重法律基本理论的学习。三是要加强学生对地方性法规的学习,让学生走出校门,懂得何为而何不为,使学生在社会这个大环境中能够规范自己的行为。四是搞好校警共建活动。为了更好地加强对学生的法制教育工作,学校可与当地公安机关联合起来实行法制教育的共建活动,每学期请公检法等部门的同志来学校作几次治安管理的专题报告,同时在学校举办法制教育图片资料展览,使学生从中受到教育,树立正确的法律意识。

3、培养学生的健康心理

心理学研究表明,大学阶段是人生的一个关键时期,这时的少男少女正处在从幼稚到成熟的转型期。他们感到自己已经成年,不愿再听他人特别是父母的劝告,容易形成自负和自以为是的性格。因为年龄和阅历的原因,他们还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和干扰,遇事缺乏冷静的思考和准确的判断。人的心理结构是外部信息长期不断地作用于主体而形成的。主体只有具有健康的心理,才能不被消极因素所侵蚀。因此,首先必须高度重视和做好学生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培养。只有认清人生的意义,树立远大的理想,才能保持心理健康。其次,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格品质。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我,不断完善自己,提高辨别是非的能力;提高对挫折的承受能力;教育学生学习心理知识,接受心理治疗,克服孤独、自卑、嫉妒、逆反、焦虑等心理障碍;加强心理调试。学生出现强烈的情绪时,容易造成思想狭隘,形成恶性循环。我们应该抓住学生思想上的“兴奋点”进行疏导,培养他们的健康心理。

4、加强大学生的法制教育要与社会实践活动相结合

加强青年学生的法制教育,不仅需要良好的社会环境、健康的心理和一定的法律基本理论、法纪法规制度,而且需要严格执法的实践。因为青年学生对社会上具体司法的情况不了解,只是通过报刊上描述的违法犯罪的案例间接了解社会。加之有些报刊带有经营性质,为了吸引读者,对暴力、色情、贪污腐化等现象宣传的篇幅过大过细,并带有片面性。青年学生看后,由于辨别能力不是很强,往往以点代面,不能客观地、全面地了解社会治安形势。这不仅不利于学生法制观念的增强,而且也不利于合格人才的培养。因此,必须带领学生走出校园,了解社会。社会实践是加强青年学生法制教育的根本要求。在实践教育过程中,我们必须要求学生将马克思主义法学的基本理论知识与具体的法律法规和法律制度联系起来。一方面,可以加深其对法律知识的理解,增强其对学法的积极性和用法的自觉性;另一方面,也可以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和不足,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断提高自己的法律素养,树立正确的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例如,组织大学生进行义务普法宣传或法律咨询等活动。近年来,许多高校组织青年自愿者利用假期、双休日送知识到农村去,其中也包括送法律知识下乡这一重要内容。因此,社会实践的教育活动,具体讲,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是组织学生旁听法庭案件或参加公审公判大会,然后组织学生进行座谈讨论。二是组织大学生进行社会治安调查。利用假日或假期,有计划有目的地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分别到派出所、少管所、交通大队或工厂、街道办事处,调查了解社会治安情况,并写出分析性的调查报告。这不仅能训练和培养他们分析问题的能力,同时还能增强他们的法制观念。

邓小平同志曾经指出:“加强法制重要的是进行教育,根本是教育人。法制教育要从娃娃抓起,小学、中学都要进行这个教育,社会上也要进行这个教育。”[3]因此,加强青年学生的法制教育,提高他们的法律素质,不仅可以带动社会全体成员学习法律知识的热潮,而且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必然要求。

【注 释】

[1] 《邓小平文选》(第3卷),“建设社会主义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1983.4.29).

[2] 《邓小平文选》(第3卷),“一靠理想二靠纪律才能团结起来”(1985.3.7).

[3] 《邓小平文选》(第3卷),P163.

ァ静慰嘉南住开

《邓小平文选》(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ァ咀髡呒蚪椤开

王秀花,青海大学社会科学系.

猜你喜欢
措施大学生
解答排列组合问题的几种常用措施
转炉炼钢脱磷原理及措施
分析放疗科辐射防护措施及安全管理模式
求函数零点个数的措施
解答高中数学问题的几个常用措施
第29届世界大学生 冬季运动会精彩掠影
大学生就业趋势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暑假调查 45%的大学生仅给自己放十天假
党中央给大学生留下啥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