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 萍
【摘 要】 中国兴文世界地质公园拥有世界罕见和中国唯一的兴文式喀斯特岩溶地貌景观,发育了具有全国及世界重要意义的“地球特大漏斗”、“中国最大的石海”和“中国最长的游览洞穴”等资源。本文简要介绍了中国兴文世界地质公园的资源特色,并分析了兴文县及兴文世界地质公园的区位优势和市场条件,最后提出了兴文石海世界地质公园的旅游开发建议。
【关键词】 兴文;石海;世界地质公园;地质遗迹;资源特色オ
一、旅游资源特色
1、地质遗迹资源
中国兴文世界地质公园位于四川省宜宾市兴文县境内,公园内石灰岩广泛分布,特殊的地理位置、地质构造环境和气候环境条件形成了兴文式喀斯特岩溶地貌[1],是国内对天坑最早研究和命名地,也是研究西南地区喀斯特地貌的典型地区之一。该区域以独具特色的岩溶地质遗迹为核心景观群,地质遗迹景观类型丰富,分布广泛,主要包括典型的二叠纪地层剖面、地表喀斯特(石芽、石林、峰丛、峰林、溶蚀槽、溶蚀洼地、溶柱)、天坑(岩溶漏斗)、溶洞、洞穴堆积物、瀑布、溶蚀侵蚀壶穴、溶蚀峡谷、古生物化石、风暴岩沉积等一系列内容[2]。
(1)典型的二叠纪地层剖面。公园内二叠纪地层剖面是世界上最好的二叠纪地层剖面之一。这里中、上二叠统出露完整,地层标准,化石丰富,通行条件好,同时风景非常优美。中、上二叠统是地质公园内发育的主要地层,由梁山组、栖霞组、茅口组、袁家洞组和兴文组构成,主要以碳酸盐岩为主。小岩湾园区内的上二叠统比较典型,共划分为52层,剖面累计厚度265.2m。
(2)天坑(岩溶漏斗)。公园内分布有三个巨型天坑(漏斗),分别为大岩湾天坑、小岩湾天坑和楠星天坑,小岩湾天坑和大岩湾天坑发育于中二叠世碳酸盐岩地层中,空间尺度大,形态优美,分嵌在相距400m的地面,而楠星天坑则发育于奥陶-志留系灰岩、泥质岩地层之中。其中小岩湾天坑俗称“天盆”,东西长625m、宽475m,深248m,整体呈椭圆形,四面绝壁,形如刀劈斧砍,其规模位居世界岩溶天坑前列[3],具有极高的科学研究价值和美学观赏价值。
(3)石芽、石林。公园内的石芽、石林、峰林、峰丛、象形石、溶蚀壶穴、溶蚀洼地等地表岩溶地貌极为发育[4],景观独特,尤以石芽和石林最为典型。
公园内集中大面积分布的石芽群、石林就超过12.2km2,其中小岩湾园区中心地带的石芽群,发育于大、小岩湾天坑周围,面积约2.2km2,一般高约1.5m左右,圆润光滑,蜿蜒起伏,有机地组合在一起,形成茫茫石海,故亦被称为“石海”。公园内另一种典型的石林——泰安石林则分布于两龙乡南约2km处,面积约8km2,在太安、龙洞一带集中分布区面积约2.5km2,该区域内石芽群、峰林、峰丛相间分布,发育于奥陶纪瘤状、龟裂纹状灰岩中,其形成石林的岩石为距今约4.5亿年的上奥陶统宝塔山组灰岩,比形成小岩湾园区石林的灰岩早近2亿年,而且该石林发育在竹林中,与碧绿翠竹交相辉映,形成了名副其实的绿色生态石林,更加具有游览和观赏价值。
(4)岩溶洞穴。公园内地下溶洞极为发育,无论是洞穴数量、规模,还是各种洞穴堆积物,均属少见。园内主要发育有天泉洞溶洞群和僰王山溶洞群,这些岩溶洞穴群均分布于洞河地下河水系流域之内。
其中天泉洞溶洞群主要分布在顺河、兴晏附近,较大的溶洞有86个之多,其中有40多个溶洞洞道跨度超过30m,在世界上都是罕见的。目前开发得比较成熟的溶洞为天泉洞,该洞穴规模巨大、结构复杂,从下至上洞穴可分为四层,其中第三层和第四层是游览观赏和教学参观的主要层位。第一层和第二层属待开发的旅游探险洞穴,有三处与地表相通,主洞及大小支洞总长约4.2km,底板最大高差达69.68m,总体积270万m3左右。
僰王山飞雾洞溶洞群出露于僰王山北侧峡谷之中,洞穴多发育于志留纪薄层状灰岩与薄层状泥灰岩的互层中。该洞穴群中主要有吊洞、牛胎洞等,多为流入型洞穴系统,也属多层次洞穴群,但伏流洞穴较发育。
(5)峡谷与绝壁。公园内碳酸盐岩分布广泛,构造发育。在地表水、地下水和重力的共同作用下,常沿构造破碎带形成许多深切的“V”形峡谷,甚至是“一线天”,以及绝壁地貌,形成公园内山原宽阔,峡谷纵深的地貌特点。其中比较典型的峡谷有一线天大峡谷、龙潭沟峡谷、飞虹谷,共三条峡谷。其中一线天大峡谷位于石林镇西侧约4km的顺河沟尾,全长3.5km,平均高差133m,呈近南北向延伸,两岸对峙,峡谷顶部与下部几乎等宽,峡谷平均宽度为5~10m,顶部最窄处约3m;龙潭沟峡谷位于两龙乡西新街上游沟谷,僰王山与凌霄城之间,全长约5.5km,呈北西向展布,系典型的V形峡谷,因谷内生长大片的桫椤树,因而此沟又被当地称为桫椤沟;飞雾谷位于僰王山腹部,呈近南北向展布,全长约1.2km,谷内四季流水不断,形成了大量三泉叠瀑等水体景观。
(6)瀑布。在公园内存在着僰王山瀑布群,龙潭沟瀑布群等瀑布群。该地区的瀑布群中既有典型的向源侵蚀瀑布,如婚纱瀑、春雪瀑、九叠瀑、沧水岩瀑布等,其中春雪瀑落差约20m,宽5-6m,因瀑布流经的岩石外凸呈弧形,水流其上速度减缓,水花四溅,恰似阳春白雪,极富诗情画意,故名春雪瀑;九叠瀑位于僰王山清溪河谷上游,数十个天然石池,叠嵌谷底,形成一串连续分布的叠坎瀑布,整体长达100m左右;三泉叠瀑处于三组节理的交汇点上,受构造裂隙的影响,水流从三方汇聚而下,落差30余米,宽约8m。又有国内外少见的漏斗型瀑布,最为突出的是僰王山园区中的飞雾洞瀑布,该瀑布由上下落水构成,该瀑布同时集中了瀑布、暗河、天生桥、天窗等景观,对研究漏斗型瀑布的形成有重要的意义,同时具有很高的欣赏价值。
(7)古生物化石与风暴岩。小岩湾园区化石迷宫灰岩中含大量的海相生物化石,主要有单体珊瑚、群体珊瑚、腕足、腹足、蜓类、海百合茎等,保留程度完整不一,反映了石灰岩形成时沉积的环境差异。在僰王山园区的桫椤沟内,还发现了大量三叶虫古生物化石。它们是重要的地质遗迹,也是宝贵的、不可再生的地质遗产。
风暴岩主要分布在公园内小岩湾园区中二叠统的栖霞组和茅口组中,具有突变的底界和底面构造、粒序性、丘状交错层理,以及密度流在低能条件下快速堆积的斑团构造和大量生物钻孔等特征,具有十分重要的古环境意义。
2、人文旅游资源
人文旅游资源是地质公园开发和建设的重要依托,它对于提升地质公园的旅游品位将起到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作用。公园所在的地区是四川苗族主要的聚居地,也是历史上僰族人的世代栖息地,境内民风淳朴、民族文化浓郁,形成了包括宗教、节庆、民歌、舞蹈、建筑、服饰、习俗等多方面内容的人文旅游资源。
其中僰族是一个充满传奇色彩的民族,已消失近500余年,被称为“中国的第57个民族”。地质公园内至今仍保存着许多僰人的遗物遗址,如僰人悬棺、僰人墓群、凌霄古城、大小寨门、石刻符号、铜鼓等等[5]。
兴文也是四川最大的苗族聚居县,苗族风情浓郁,苗族服饰色彩艳丽,刺绣精美,婚丧嫁娶等民族传统习俗渊远流长。载歌载舞的苗族踩山节、篝火节,热情好客的苗族姑娘,甘甜醇美的苗家米酒,传统的“上刀山,下火海”表演,悠扬婉转的芦笙恋曲,极大地丰富了石海地质遗迹景观和文化内涵,提升了地质公园的资源品位。
二、区位与市场条件
1、地理区位
兴文县地处四川盆地南缘山区,与云南省连界,属四川盆南山地与云贵高原的过渡地带,行政区划隶属宜宾市,东南与泸州市叙永县相连,南与云南威信县接壤,西临珙县、西北接长宁县,北与江安、纳溪两县区共界,处于川、滇、黔、渝四省市交汇区,是四川省通滇、黔的重要通道,具有前后可依,左右逢源的周边地缘关系。
2、交通区位
兴文距历史名城宜宾市126 km,泸州市118 km,并通过宜宾和泸州与成都(距373 km)、重庆(距293 km)等大中城市相接,乘汽车从成都、重庆两地出发,四个小时左右就可以到达兴文;宜宾和泸州均有铁路与全国铁路网连接,并建有机场,与成都、北京、上海、广州等各大城市均有航班,此外,宜宾还是四川省长江航道上的重要港口,水陆交通便捷。总之,周边良好的交通条件为兴文构建了公路、铁路、航空和水运四位一体的交通网络体系(见图1)。
3、旅游区位
公园位于川南旅游环线上,是四川省新五大旅游区之一——蜀南竹海石海生态文化度假旅游区的重要组成部分。该区域是川南风景资源的密集区,周边不仅有自贡的恐龙世界地质公园和“盐都”文化旅游,还拥有被称为“万里长江第一城”的宜宾市、五粮液工业园的“酒”文化和工业旅游以及因《卧虎藏龙》等一系列影视作品而蜚声海内外的蜀南竹海的“竹”文化旅游。区域内旅游吸引物极少雷同,各有亮点,基本不存在旅游产品的替代和竞争关系。此外,作为川、黔、滇几大旅游“热区”的枢纽和桥梁,公园还可借助第四届四川旅游发展大会上提出的“与贵州省、重庆市达成联合开发川黔渝”金三角“生态旅游区这一机遇,加强跨区域合作,利用周边地区的波及效应和聚集效应扩大知名度,提高自身竞争力。
4、市场条件
成都、重庆、宜宾、泸州等大中城市,经济发达,人口众多、一直是公园的主要客源地,威信、毕节等与兴文比邻的滇、黔中小城市也属于公园主要客源地范畴。但近年来,随着川南旅游环线和川黔渝”金三角“生态旅游区的重点打造,公园潜在的客源十分丰富。特别是2005年兴文世界地质公园申报成功之后,兴文旅游业发展迅猛,品牌效应迅速增加,在国内外享有很高的声誉,吸引了大量的中外游客。另外,由于受5•12汶川大地震的影响,四川西部旅游资源遭受了很大破坏,川西旅游市场比较低靡,这就给川南旅游的崛起带来了大好机遇,兴文世界地质公园也就必将面临更加广阔的旅游发展空间。
三、旅游开发建议
自兴文地质公园开发建设以来,公园在景点建设、旅游产品、景区管理、宣传营销等各方面都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同时也暴露了一些问题,如公园面积大,地质遗迹分布广,开发难度较大;地质旅游产品单一,开发程度不够,与文化资源缺少融合,没有形成完整的产品体系;公园管理体制不够完善,存在各自为政,权责不分的现象,影响公园的资源整合和统一打造;旅游开发与当地产业存在矛盾,不利于地方经济的协调发展;缺乏管理地质公园品牌有效方法,没有发挥应有效益,旅游形象宣传不够。针对以上问题,本文提出了以下几点建议:
1、突出资源特色,打造差异精品园区
地质公园共分为4个园区,分别是小岩湾园区(原石海洞乡景区)、僰王山园区、泰安石林园区和凌霄山园区,总面积达156 km2。每个园区的旅游资源,尤其是地质遗迹都各有特色,应该分别对其进行差异化打造。其中小岩湾园区可重点发展地表岩溶观光、喀斯特科考科普、天坑溶洞探险等旅游项目;泰安石林园区最大优势在于”绿色石林”与翠竹交相辉映,更加秀丽婉约,周边田园风光独具特色,可重点发展绿色石林生态观光、户外运动体验和乡村休闲度假旅游;僰王山园区具有开发避暑度假和疗养会议旅游产品的优越条件,可重点发展针对老年市场的夏日避暑休闲产品和针对中高端市场的疗养会议度假产品;凌霄山园区建议可将开发重点放在僰人文化的深入挖掘上,打造全国唯一的僰人民俗山寨或僰人生态博物馆。
2、改革管理机制,优化运营体系
目前,各园区的旅游开发企业,各自为政,分别开展自己园区的宣传和营销业务,缺乏合作,导致公园整体形象模糊。建议对公园的管理体制进行深化改革,重新配置公园的人力资源,优化公园的运营机制。如一方面可实现经营体制由多方融资向政府独资转变,逐步收购自然人股东的股权,把各园区的开发有限公司统一收购,建成国有独资公司;另一方面还可实现管理职能由企业经营向政府管理转变,由兴文世界地质公园管理局统一依法行使公园的保护、利用、管理等行政职能,建立景区资源保护与管理的长效机制。
3、实现旅游开发与农业产业协调发展,促进当地农民的增收致富
公园许多未开发的地质遗迹资源都被农用地包围,有的甚至被土地覆盖,还没有被清理出来,对这些地质遗迹进行开发,势必会与当地的农业产业发展存在较大矛盾。如何实现旅游开发与农业产业的协调发展,最有效的方法就是由政府引导,尽快对园区范围的农用地进行土地扭转,并对周边地区进行合理地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发展景观效果好、具有地方特色的农业产业,形成四季鲜明的大地景观,与园区地质遗迹等旅游资源形成互补。当地农民也可以依托景区的旅游开发、优美的田园风光和特色的农业产业,发展乡村休闲度假产品,开发别具一格的旅游商品,提高自己的经济收入和生活水平。
4、有效管理地质公园品牌,大力提升旅游整体形象
兴文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要想脱颖而出,就必须充分利用兴文世界地质公园这唯一的世界级品牌,重点推出“地球特大漏斗”、“中国最大的石海”和“中国最长的游览洞穴”三张王牌,多渠道多方位进行宣传,突出公园不可取代的地质科考价值,吸引国内外的地质研究者前来兴文考察。此外,还可以开展一系列以喀斯特地质遗迹研究、地质公园的开发管理、民俗文化开发研究为主题的学术研讨会,扩大其在学术界的影响和知名度[6]。同时,还要有效整合地质公园各大园区的旅游资源,对公园旅游形象进行统一包装,推出具有世界影响力的新的旅游形象,进而提升公园整体的市场竞争力和旅游品位。
四、结论
随着“重点打造川南旅游大环线与川黔渝‘金三角生态旅游区”等战略口号的提出和5.12汶川地震引发的川西旅游市场的萎缩,兴文世界地质公园将面临前所未有的历史发展机遇。当务之急就是应该深入分析公园地质遗迹的典型特征,正确把握公园现有的区位和市场优势,并找准长期在开发建设中遗留下来的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一系列解决方法,将公园旅游品牌做强做大,从而提升兴文城市旅游形象,促进当地居民增收致富,实现区域旅游经济快速与持续发展[7]。
【参考文献】
[1] 朱学稳、张任.四川兴文石林区的喀斯特与洞穴[J].中国岩溶,1995,14(增刊):28-48.
[2] 胡瑛、杜国银.中国兴文世界地质公园开发现状分析及其深度开发战略[J].资源与产业,2007,9(5):23-27.
[3] 陈安泽.旅游地学的理论与实践——旅游地学论文集第十一集[C].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5.
[4] 罗中云、郭建强.四川兴文石海国家地质公园岩溶地质遗迹景观类型与旅游综合评价.喀斯特旅游资源基础理论与开发研究[M].地震出版社,2004,233-239.
[5] 艾南山.僰人文化与川南喀斯特地区的旅游发展[J].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4,19(2):71-74.
[6] 郑奇蕊、武法东.地质公园开发带动资源型城市转型途径分析[J].资源与产业,2006,8(6):11-14.
[7] 刘晓鸿、王同文.泰山世界地质公园的地质遗迹旅游体系[J].资源与产业,2007,9(4):46-49.
ァ咀髡呒蚪椤开
谢萍(1981—)女,硕士,成都理工大学,助教,主要从事第四纪地质与生态环境、地质遗迹调查评价与开发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