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维
【摘 要】 在抗震救灾的实践中,铸就了中华民族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不畏艰险、百折不挠,以人为本、尊重科学的抗震救灾精神。这种精神既是我国软实力的集中体现,又是中华民族开创未来的强大精神动力。
【关键词】 抗震救灾精神;软实力;精神动力オ
“软实力”的概念由哈佛大学教授约瑟夫•奈提出,是相对于一国的经济、军事和科技实力等“硬实力”而言的,主要是指一个国家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念的认同力、社会制度和发展模式的吸引力、基本路线和发展战略的执行力、国民的凝聚力、民族的创造力、文化的感召力以及在国际事务中的影响力等,是通过吸引力或同化力影响他国而实现本国目标的能力。一个国家要发展,一个民族要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不仅要有强大的经济实力、技术实力等硬实力,也要有强盛的软实力。在同特大地震灾害的艰苦搏斗中,我们展示出的伟大抗震救灾精神,既是我国以往软实力的集中体现,又将是未来提升我国软实力的强大动力。
一、抗震救灾精神的内涵
胡锦涛同志在抗震救灾先进基层党组织和优秀共产党员代表座谈会上把抗震救灾所体现的精神概括为“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不畏艰险,百折不挠,以人为本,尊重科学的伟大抗震救灾精神”。
万众一心,众志成城。这是中国人民战胜各种灾难的坚强信念。危难面前,各部门密切协调配合,各省份对口支援,社会各界自发动员,各项爱心捐助活动有序进行,显示出空前的团结,体现了中国人民团结奋进的强大力量。不畏艰险、百折不挠,体现了中国人民泰山压顶不弯腰的英勇气概。面对极其惨烈的灾难,广大军民临危不惧、奋不顾身、舍生忘死,哪里灾情危急就向哪里冲去,哪里有生死考验就向哪里挺进,哪里有受灾群众就向哪里集结,体现了中国人民战胜一切艰难险阻的大无畏精神。[JP]
[JP3]以人为本、尊重科学体现了对人民的高度关爱、对科学的高度尊重。以人为本,是抗震救灾精神的“内核”。抗震救灾的一切力量,在以人为本的理念下行动。从拯救生命到伤员医治、群众安置、灾区重建,党和政府一系列有效措施,始终彰显着以人为本、生命至上的核心主题。[JP]
二、抗震救灾精神是我国软实力的集中体现
在这场空前的灾难面前,我国迸发出的伟大抗震救灾的精神,使整个世界都看到了我国强大的凝聚力,也看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吸引力,这种力量既是瞬间爆发的,又是长期文明积淀而成的,是我国软实力的集中体现。抗震救灾精神所展现出的软实力包括几个层面:
一是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治国理念。以人为本是我们党的执政理念,也是抗震救灾的基本理念。从一开始,抗震救灾的每一项举措、每一个环节,都是围绕着人而展开的。胡锦涛总书记指示:“尽快抢救伤员,保证灾区人民生命安全。”温家宝总理指出:“只要有百分之一生还的希望,我们就要用百倍的努力”,体现了对人的生命的关爱,成为抗震救灾一开始就十分明确的指导思想。媒体的公开透明及时报道,解放军、武警官兵一次次舍生救助,都闪耀出善待生命的以人为本的光芒。对汶川大地震遇难同胞的全国哀悼活动,昭示着对每一个普通生命的尊重。抗震救灾斗争,处处、时时、事事所体现的以人为本精神,彰显了党和政府对人的价值的尊重、对人的生命的尊重。
二是升华了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在长期的共同生活和共同的社会实践基础上形成和发展的,为民族大多数成员所认同和接受的思想品格、价值取向和道德规范,是一个民族的心理特征、文化传统、思想情感等的综合反映。在这次灾难中,中国人民表现出众志成城的团结意识、守望相助的奉献精神、百折不挠的英雄气概、逆境奋起的自强品格、不向困难低头的坚强意志、挺立不屈的坚韧气质、尊重科学的施救理念,展现了一个国家历经劫难而不屈的坚强意志,拓展了我们民族自强不息的精神疆界,也让世界触摸到了五千年中华文明的核心,感受到了一个民族走向复兴的巨大力量。
三是展示了担当责任的公民意识。现代公民社会,不仅是主张公民权利,更要在公民义务、公民责任上有所体现。灾难中,我们看到了公民意识的蓬勃生长:民间爱心涌动,全国人民、港澳台同胞和海外华人华侨纷纷慷慨解囊,以各种形式开展捐赠活动;志愿大军从天南地北自发赶去,积极参与抢救护理伤员、心理抚慰调适、排查灾害隐患、维护社会稳定,他们用自己朴素的行动,彰显着人道主义的光辉,体现了现代公民的责任感。
四是彰显社会主义的价值理念。有巨大优越性的社会制度,是一个国家重要的软实力。面对突如其来的特大地震,优越的社会主义制度,举全国之力投入抗震救灾,开展了一场我国历史上救援速度最快、动员范围最广、投入力量最大的抗震救灾斗争;优越的社会主义制度,让“灾难无情、人间有爱”,规模空前的生命大营救,历经险阻的千里大驰援,处处涌动的爱心大奉献,汇聚成全民族风雨同舟、生死与共的强大合力;优越的社会主义制度,让我们重新品读这样一些字眼:集中力量办大事、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军民鱼水情、民族一家亲……再次看到社会主义国家和人民的价值取向,深切体会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找到了社会主义价值理念和社会主义制度生长壮大的空间。
三、让抗震救灾精神成为提升我国软实力的强大动力
国家软实力不是一种强制性的力量,它的发挥根本上是靠文化的吸引、精神的感召,具有极强的渗透力和超越性。灾难中形成的抗震救灾精神,必将成为推动中国社会进步的精神积淀,成为我国的强大“软实力”。弘扬抗震救灾精神,提高我国软实力,要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是要把弘扬抗震救灾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结合起来。作为伟大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有机融合的抗震救灾精神,深刻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丰富内涵。弘扬抗震救灾精神,必须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增强全国人民的忧患意识,保持坚韧不拔、自强不息的精神状态;增强全国人民使命意识,弘扬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自觉履行法定义务,做有社会责任感的人;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坚持爱国主义与社会主义的统一,坚定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社会主义制度、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信念和信心。
二是要把弘扬抗震救灾精神与传承我国传统文化精粹结合起来。中华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但“仁、义、礼、智、信”的核心思想贯穿始终。仁者爱人,义者助人,礼者尚法,智者求新,信者诚信,抗震救灾精神正是传统文化精粹在当代中国的集中体现和新的发展。因此,加强全体国民的传统文化教育和民族文化教育尤为重要。应通过多种教育方式,使广大国民理解和继承优秀传统文化精髓,树立起民族的自尊心、提高民族自信心,增强中华文化吸引力。
三是要把弘扬抗震救灾精神与培育新时期人文精神结合起来。要大力宣扬尊重生命价值、尊重人格尊严的普世价值,体现“以人为本”的人文关怀;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志愿者精神,提升公民的道德意识和道德水准,促进社会更加和谐文明;弘扬团结互助、勇于承担的公民精神,有效提升国民素质、人文精神,铸造全新的民族道德。
【参考文献】
[1] 《抗震救灾的伟大精神——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的丰碑》.
唐志龙 陈越.2008-06-19.《解放军报》.
[2] 《抗震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优越性》.北京市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研究中心.2008-06-20.《光明日报 》.
【作者简介】
张维,女,河北承德人,西安通信学院政教室讲师,从事政治理论教学与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