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支撑区域经济发展理论机理剖析

2008-10-29 06:49赵希勇郜效岩
经济研究导刊 2008年8期
关键词:经济发展

赵希勇 郜效岩

摘要:科学技术进步与区域经济发展之间相互作用、相互推动,如果没有良好的科技支撑,区域经济就不能取得快速发展和进步,甚至会停滞不前或被时代所淘汰。所以,坚持科学的科技发展观和经济发展观,研究科技支撑区域经济发展的理论机理问题,分析如何建立和完善科学支撑体系的内容、运行机制和关键要素,注重科学技术的经济可用性和经济适用性,这是科技强国的关键。

关键词:科技支撑;经济发展;科技发展观

中图分类号:F127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08)08-0156-02

一、科技支撑经济发展的理论概况

1国外对科技支撑经济发展理论的研究

关于科技支撑经济发展的研究较多,自20世纪以来,国外学者经过多层面研究取得多项研究成果,主要包括:技术发展决定经济发展的周期性波动;技术内生于经济增长;人力资本影响经济增长;知识生产与经济增长;政府在技术影响经济增长中的作用。

索洛模型表明,当经济达到均衡时,资本和总产出的增长率将等于劳动力增长率与技术进步率之和,人均产出和人均资本存量的增长率都等于知识增长率,表明了技术进步的重要作用。索洛之后的经济学家发展出了内生增长理论(新增长理论)。新增长理论在索洛模型的基础上沿着两个方向拓展:一个方向主要是由罗默开创的,就是考虑一个专门的知识生产部门,增加对该部门的投入会增加知识产出,最终导致物质生产部门产出的增加,从而把技术进步内生化;另一个方向是对资本概念的拓展,即引入人力资:本的因素,这样即使不考虑外生知识增长率的不同,也可以很好地解释经济的长期增长和国与国之间的差异,这一方向的开创性工作首先是由卢卡斯进行的。独立的知识生产部门也好,人力资本也好,其发挥作用的形式必然是科技的进步以促进经济的发展,内生增长理论实际上证明了科技进步在经济长期增长中的重要作用。

2国内对科技支撑经济发展的研究

(1)科技进步对于经济增长贡献研究。主要集中于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贡献率的实际验证研究和国际或地区间比较研究。国内学者在这一方面也做了许多有成效的工作,如史清琪等把计算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影响的方法进行了归纳,提出了相应的几个主要指标,并从理论上作了一些初步探讨。周勇、李廉水等探讨了“科技支撑和引领经济发展”的概念与内涵,提出科技支持经济的发展是指科技资源超过劳动力、资本等要素成为经济增长的“第一要素”,并且能够满足经济增长“量”与“质”的需要、满足各类产业发展的需要和满足后发国家跨越发展的需要。李建平等系统地阐述了科技进步与经济增长是人类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而科技进步又是经济持续增长的基础,尤其在知识经济初见端倪的当今世界,科技进步对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作用更是与日俱增。

(2)科技政策对策性研究。探讨了科技创新政策在经济中的地位与作用及其比较分析。主要集中于:科技政策的地位与作用的研究;地区、行业科技创新政策的研究,特别是在农业科技创新政策领域的研究;关于企业、高校及科研机构的科技政策研究;科技创新政策分析、借鉴和评估的研究。此外。一些政府領导的报告和政府规划也对该问题做了有益的探讨和尝试。

二、科技支撑经济发展的内涵解析

1加强科技支撑经济发展研究的必要性

当代科学技术已经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导力量,其主要表现在:科学技术不断突破人类传统认识的极限,引发新的科学和技术革命,学科之间、科学和技术之间、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之间相互交叉渗透,导致众多跨学科领域的诞生,预示着科学技术将进入一个前所未有的创新密集时代;科技成果产业化周期缩短,造就新的追赶和超越机会,特别是在一些新兴领域,后发国家完全有可能实现突破,带动整体科技竞争力的跃升;科学理论超前发展,引领新的技术和生产方向;科技全球化加快,自主创新能力成为国家竞争力的决定性因素。可以说,在科学技术的引领和推动下,人类正经历着从工业社会向知识社会的演进,科学技术不断创造出新的经济增长点,在解决人类可持续发展的一系列重大问题上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

2科技支撑经济发展的内涵

通过对国际经济社会的历史考察,对现阶段国际经济环境的客观分析和对中国科技经济发展的现状以及目标的透视,我们对现阶段提出“科技支撑经济发展”的新命题的背景有了深刻的认识。据此,我们认为,“科技支撑经济发展”是在当前国际竞争聚焦于科技竞争,中国处于经济增长关键时期,人口与环境资源矛盾日益突出,同时,又面临全面小康和工业化、信息化、城市化、现代化的战略任务的背景下提出的。一方面,科学技术的发展要重视基础性研究,更要注重科学技术的经济可用性和经济适用性,这是科技强国的关键。经济可用性要求科技知识的创新要面对市场需求,经济适用性要求科技知识的创新要多层次。另一方面,经济发展必须从依靠自然资源和廉价劳动力向依靠科技创新的发展模式转变,必须非常重视科学技术在中国未来经济发展道路中的基础性、引导性和全局性的战略作用。

三、科技支撑经济发展的体系构成与要素分析

1科技支撑经济发展的体系构成

(1)科技运行体系。科技运行体系,是一个由科技投入、科技活动和科技产出组成的有机系统,具体地讲,即是一个由科技资源投入,经过科技主体运作,形成符合产业需求、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科技产品产出的有机系统。其中,科技资源是科技运行体系的物质基础,包括科技人力资源、科技财力资源、科技物力资源和科技信息资源等;科技主体是从事科技活动的实体组织,是科技活动的实施者和承担者,包括企业、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科技产出是科技运行体系的产出成果,包括以各种形式存在的科学理论和技术。

(2)科技支持体系。科技能力强弱与科技资源投入数量和科技活动主体运行效率密切相关。一般而言,科技资源投入数量越大,科技活动主体运行效率越高,科技能力越强。因此,增强科技能力,既需要加大科技资源投入,又需要优化科技活动主体运行效率,更需要外界力量的有力支持,即加强科技支持体系建设。科技支持体系是科技支持主体对科技活动主体进行支持的行为的集合,包括其组织构成及相互联系。其中,科技支持主体是保证科技活动正常运行的实体组织,包括政府、市场、中介组织、社会团体等,它们共同作用于科技活动主体,为科技活动主体提供支持和服务,以促进科技支持能力水平和综合竞争力的提高。

2科技支撑体系构成要素分析

(1)科技运行体系要素分析。企业是科技创新的主体。所谓科技创新主体,是指在科技创新过程中,具有科技创新需求和科技创新能力并借助于一定的科技创新客体的活动组织。科技创新是一项与市场密切相关的活动,需要很多与产业相关的知识,这些知识具有局域性、产业或企业特定的特点。科学技术要转化为商品,需要大量工程化的知识、市场的知识,从基础知识向应用知识的转化所需要的新知识,也只有企业能提供。因此,在科技创新系统中,只有企业是科技创新的主体。高校和科研院所是科技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的主体,是科技创新源和知识库。企业受自身实力和短期经济利益影响,往往较少涉及科学技术基础知识的研究与开发。科技的研究与开发尤其是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大部分是由高校和科研院所来执行。因此,高校和科研院所是科技产生的源泉,是从事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和知识传播的主体。

(2)科技支持体系要素分析。政府在科技支持体系中起引导、协调、激励和管理作用。科技活动效率低下的突出问题是缺乏组织协调,政府通过制定和实施科技政策、科技法规,能够有效引导、规范和协调科技活动主体行为,营造有利于科技活动运行的良好环境,充分激发科技活动主体进行科技活动的积极性和创造力,促进它们之间的协作、交流与联合,以提高整个科技运行体系运作绩效。同时,当代科技活动规模巨大,需要巨额科研经费,一般企业或个人都难以承担,只有借助政府的投入和支持。市场体制是促进科技发展的一种有效模式。生产要素的本质在于流动,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技术、人才、资金等各种生产要素都要按照市场规律进行流动。各个要素市场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不断完善,成为科技资源优化配置的主要途径和手段。有效发挥科技支持能力,关键是要实现科技要素资源的充分流动和合理配置,因此,必须实现市场在科技资源优化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基于科技的商品化和相对独立的特性,其流通需要专门的科技中介机构作为服务和营销载体,需要技术、资金、人才、设施等的集成,在这样的市场需求下,产生了各种功能的科技中介机构。中介组织是市场机制的重要载体,是联系科技活动主体和科技要素市场的桥梁和纽带。它以专业知识和专门技能为基础,沟通知识和技术交流,实现科技资源优化配置,为科技活动提供诸如信息交流、技术决策、资源配置、科技评估、信息咨询等支持性服务,旨在促进知识流动和技术转移,是政府和市场之间相互补充、相互促进的通道。

[责任编辑姜野]

猜你喜欢
经济发展
我国商业地产经济宏观调控政策研究
产业结构调整与转型升级的路径探究
新常态下中国经济发展战略探究
“互联网+”时代经济发展的新模式
经济“新常态”下产业结构调整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信息化管理在公路运输经济发展中的作用研究
我国对外贸易促进经济发展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