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研究——教学拓宽之术

2008-10-23 07:24黄国庆
北京教育·普教版 2008年10期
关键词:内在联系课题设置

黄国庆

随着我们生物组课题研究的不断深入,我越来越感受到参与课题研究,是教育教学水平提高的一个重要而有效的方法。

我们的课题《初中生物课堂教学中问题链的构建与实施》研究一年多来,通过对优秀教师案例的学习、本区生物教学案例的评析、本校及本人生物教学案例的探索,我本人对于课标、教材、教学方法均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促进了自己教学行为的转变。

第一,对问题的设置的目的有了更新的认识。之前,教学问题的设置简单层次较低,大多为了知识点而问,往往只能针对部分学生,忽略了问题设计是一堂课的“灵魂”,问题设置决定着教学的方向、顺序,问题设计关系到学生思维活动开展的深度和广度的核心功能。通过课题研究,我认识到问题的设置要有目的、有针对性、有层次、体现知识的内在联系、调动全体学生积极思维,真正知道了问题需要设置,并不是随意而来。

第二,对生物知识内在联系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之前,由于问题设置不成链,更多地注重于本课教学,大大忽略了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而如今,要想构建问题链,就必须深挖教材,熟知知识的内在联系,因此对初中生物教学整体性、连续性、联系性等都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使自己把握教材的能力大为提高。

第三,对问题的设置方式有了更多的变化。原来问题涉及面相对狭窄,方式也就自然单一,容易引起学生的疲劳,降低了学生思维的力度。而今,构建问题链,涉及面相对比较广,也有深度,为了避免教学中学生的思维惰性,就不得不在问题的设置方式上多做文章,如:为问题提供生活背景,使问题链设置生活化;确保问题链体现梯度性和过渡性,使问题链设计精细化;为问题链提供问题情景,问题链设计情景化;拓展学生思维的深度和广度,使问题链设计开放化,等等。问题设置方式的转变,更利于学生的思维发展。

第四,对于学生的思维状况有了更多的认识。以前,问题的实施,只要有学生答出来,就算大功告成,并没有更好地检测,逐渐无法把握所有学生的思维状况和学习状况。课题研究之后,问题链设置过程中,就必须更多地了解学生的知识基础、思维状态、情感水平等,从而使问题的设置更能面向全体学生,真正调动学生参与问题的研讨与解决、新问题的产生再解决的过程,使课堂不会停顿,知识的学习不会停止。

第五,从根本上改变了我的教学方式,提高了教育教学的效果。原来问题是一问一答,多为我主导;而今,通过问题链的构建与实施,我的身份更多的是问题的发起人,激发学生自主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过程中,产生新的问题,再去解决,如此循环,学生成为课堂的真正主人。正因为如此,我们教育教学的效果得以真正提高。从这一年中我上的5节公开课,学生的反应、专家的肯定、同事的好评可见一斑。

课题研究,给了我教育教学新的生命,打破了原有的思维定式,深刻认识到学无止境、教无止境,它也必将成为我教育教学水平进一步快速提升最有效的方法。□

猜你喜欢
内在联系课题设置
诗歌、咏叹调及艺术歌曲之间的内在联系及转化——以皮埃特罗·梅塔斯塔西奥诗作《我永远不能》(Ch'io mai vi possa)为例
中队岗位该如何设置
党的建设的永恒课题
第一次写课题
“十三五”医改的新课题
浅析动画《花与爱丽丝杀人事件》与其系列的内在联系
本刊栏目设置说明
中俄临床医学专业课程设置的比较与思考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中国梦』的内在联系
中国梦之“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内在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