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出教学的幸福

2008-10-23 07:24吴伟民
北京教育·普教版 2008年10期
关键词:意识教材目标

吴伟民

一、每一位教师都应该营造幸福教学

“今天上学你觉得幸福吗?”很少有家长这样问自己的孩子,家长一般只关注孩子考多少分、排名多少和身体状况。

“今天上课你觉得幸福吗?”同样,很少有人这样问教师。

教学的进程其实就是教师和学生分享人类精神财富的过程,就是分享各自学习体验、生活经验和价值观的过程。学生在交流中分享教师的情感,教师在对话中感受学生的心跳。

教师,有义务有责任经营幸福教学,使自己成为精神大餐的设计师、师生认知交流的主持人,这一过程的关键在备课。

二、备课的概念

备课,即教师在讲课前准备讲课内容,它是教师上好课的前提与基础。

从时间方面看,备课包括长期备课和近期备课。

所谓长期备课,就是教师对教材内容和教法进行长期积累、研究、丰富、深化、更新、发展的过程。它要求教师永远处于学习与思考的状态,需要教师具备三个条件:第一,要求教师有兴趣与毅力,即热爱学习,坚持不懈,持之以恒;第二,要求教师细心、精心,即不断捕捉、收藏和分析信息;第三,要求教师会梳理与提升,即及时吸纳、分类整理信息,并注意运用。

所谓近期备课,即教师上课前的备课。

三、备课的行为实践

备课要考虑四个主要因素:教材、学生、目标、策略。

1.教材因素

教师研究教材要考虑横向三个方面:知识点、能力点、情感点;纵向三个方面:在初中或高中三年中的地位层级,与中高考的关系,与培养学科素养的关系;还要考虑开发整合与教材相关联的教学资源,这也包括三个方面:与知识点有关联的,与能力点有关联的,与情感点有关联的。

通常来说,开发教学资源有四个渠道:一是自己长期备课积累的;二是上网查找下载或图书报刊中的;三是社会现实生活中的;四是学生生活实际中的。

2.学生因素

教师在处理教材时,应更多地结合学生的学习实际来思考教学设计。这主要包括两方面:第一,要考虑学生的已知与未知。考虑己知的如何联系,何时联系,未知的如何处理。第二,要考虑引发学生的兴趣。如何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如何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探究问题,如何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3.目标因素

目标是课堂教学的指导。能否制定科学、具体、清晰的教学目标或学习目标,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教学效率的高低。教学目标或学习目标的要求是:恰当、明确、集中。

教学目标或学习目标包含近期目标和长远目标。近期目标,即本单元、本学期、本学年期中、期末和中高考需要的目标;长远目标,即学生学科素养需要的目标,甚至是服务于学生未来做人、生存、发展需要的目标。

制订教学目标或学习目标要注意三点:第一,要注意针对性、有效性、差异性、发展性、达成性;第二,要注意符合学生的认知、情感和心理需要,学生对新知不都是零起点;第三,要注意目标语言的表达,要具有客观性、相对性。

4.策略因素

备课策略是指备课过程中要充分设计教学过程中的教学方法、手段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实现教学目标的途径以及教学流程的设计。

在选择教学策略时,教师应注意有效地激活学生的学习兴趣,包括引发学生的新鲜感,满足学生的好奇心理;激发学生的期待感,满足学生的期待心理;设置必要的学习障碍,让学生感受到逾越障碍的欢乐;促使学生不断地调整学习动机,让学生不断受到新知的刺激。应注意确定恰当的教学容量。教学容量主要是指有效信息的容量和学生思维的容量。教学容量是否恰当,主要是看有效信息是否足够,学生的思维容量是否足够。应注意考虑教师本人的能力与经验。一位合格教师的教学应当区别于他人的教学,应当具有与众不同的教学策略。同一位教师也不能一成不变地使用同一种策略,必须运用多样的教学策略来适应学生的需要,提高教学效率。

5.备课要树立六大意识

课标意识:要牢牢把握“课程标准”中的“课程目标”和切实遵从“课程标准”中的“教学建议”和“评价建议”,以指导备课。

教材意识:要使教学设计中的每一个细节都必须以教材为依据,使课堂上的所有活动都置于教材的制约之下。

主体意识:要以“如何才能使学生学好”为备课理念,使其成为课堂教学的主线。

主导意识:要精心设计课堂所讲内容和教法,必须确立教师的主导地位,使学生在课堂上的每一项活动都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

目标意识:要把目标作为课堂教学活动的起点和归宿,使课堂教学中的每一项措施都是为了达成教学目标或学习目标。

效益意识:要努力追求课堂教学效益,它是课堂教学的基本要求,讲求课堂教学效益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根本保证。

除此之外,还需要有对话意识、资源意识、训练意识等。

总之,备课要心中有学生,心中有自己,即要把自己当作学生(主体意识,角色换位,重新学习,常备常新);要把学生当作自己(教学相长,轻松愉悦,尊重学生,平等民主);要把学生当作学生(加强组织,突出训练,起点要低,坡度要小);要把自己当作自己(突出主导,教出风格,当讲则讲,精讲到位)。

四、备课中需要考虑的几个重要问题

1.关于教案中主问题的设计

每节课必须预设一个主问题,即本节课重点解决的问题。

主问题的设计非常重要,但也具有一定难度。不是每一位教师都能够认识到这一点,很多教师的教学设计或者根本没有主问题,或者不会设计主问题。主问题的设计必须具有如下五个条件:一针对性——要针对学情和考情,要依据教材与课标;二统领性——要能够统领本节重点与难点;三牵引性——要能够牵一点而动全节;四深刻性——要具有一定的思维价值;五激励性——要能够调动全体学生热情投入。

2.关于“讲”的设计

在讲课之前,教师不妨先问自己几个问题。比如,学生自己能看懂的,你还讲吗(低效重复)?你是否经常不放心,觉得这也没讲,那也没讲,认为都该讲(没必要)?你是否面面俱到,你敢于割舍吗(要大胆取舍)?你的教学是否有固定的模式或程序(要勇于突破,敢于创新)?你常常很快就把答案告诉学生吗(重要的是思维过程、答题思路与方法)?该讲的地方你讲得精彩吗(当讲则讲,而且要正确、简明、精彩)?你是否过于追求完整(不可能)?

3.关于课堂提问要深入浅出的问题

“深入浅出”是指备课时,能够深入思考上课的内容,透彻地把握教学中的难点,精心设计课堂提问,使这些提问能够切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心理特征和知识层次结构,让这些问题能够引起学生探究的兴趣和欲望,又能够解决这一节课的重点和难点问题。

“浅入深出”是指课堂上学生对教师提出的问题都觉得难而不艰、深而不涩,而且教师又能轻轻松松地完成教学任务,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学到知识,提高能力,受到感染,获得有益的启示。如何做到?

一要对准重难点,找准切入点。这个切入点很重要,这需要教师对教学内容进行深入透彻的思考,全面理解教学内容;需要教师对学生的学情有清楚的了解。

二要锁定一“斑”,透视“全豹”。这里的“一斑”可以看作是整堂课的精华,是最具营养的、最有嚼头的部分。抓住这一点进行提问,就可以激活学生的兴奋点,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三要巧扔“石子”,激起“波澜”。有经验的教师常会提出些出人意料的问题,一石激起千层浪。扔石子是排除学生学习过程中容易出现的“满足感”的一种有效方法。所提问题要富有思考价值,让学生可望而又可及。当然所扔的是石子,而不能是巨石。

以上三种做法很重要,是启发学生思维、讲授基本知识、控制教学过程、进行课堂反馈的重要手段。它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始终,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的成败。因此,慎重地对待课堂问题设计应该是每个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切不可只求表面轰轰烈烈,而不得实效。

4.关于课堂上小组合作学习的设计

首先,教师要明确几种情况可以组织小组讨论学习:答案不是唯一的;答案有些难度的;答案难以表述的。

其次,教师要注意小组讨论后的交流。教师要让每组代表讲出答案、理由,或看法。重过程也要重结果;要倾听每组意见,不能随意剥夺任何一组发表意见的权利。□

(作者单位:北京市大兴区教师进修学校)

编辑 杜 锐

猜你喜欢
意识教材目标
人的意识可以“上传”吗?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增强“四个意识”发挥“四大作用”
强化五个意识 坚持五个履职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3练习(一)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4练习(一)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1练习(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