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 艳
我一直喜欢教室里干净整洁,特别不喜欢在教室墙壁上张贴或者悬挂饰物。
学校最近出台一项新要求,就是要求每个班级都有自己的“教室文化”。我想,这还不容易?前墙是黑板,后墙有黑板报。我把板报左侧框起来,将好的作业张贴上墙,成为优秀作业展。右侧呢,剪个“树形”的眉头,也框一个空间,专门为班级表现好的同学,做些小卡片,进行表扬,就叫“成长树”。在教室的侧墙,买两幅字画,一幅是“疾风知劲草,烈火炼真金”,一幅是“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如此布置完毕,我站在讲台上,仔细打量,虽然内容不够丰富,但还是很符合我的审美观——简单大方。
过了两日,我发现教室里竟然悄悄发生了变化。
先是两幅字画的四个边角不知被哪些巧手的孩子叠出了小花朵,又用透明的胶带纸贴牢,整幅字画,端庄中又透出了一些童趣,也显出几分温馨。我直夸同学们手巧。
又过了两天,在工整的字画旁,又悄悄多了几幅孩子们自己的绘画作品,有十二生肖,有奥运福娃。这些作品,有的是孩子在家里画好后拿来装饰教室,有的是美术课上完成的作业,都工工整整地贴在墙上。
我没有阻止,表示认可。
渐渐的,教室的墙壁上,各种各样的图画、装饰越来越多。
于是,教室里有了更生动的剪纸作品,有了用自己叠出的千纸鹤围出的中国地图,有孩子的大头贴,还有孩子们用五颜六色的卡纸剪出的笑脸和花朵。
这些东西占满了墙壁,仿佛一块块补丁贴在墙上。教室显得不再整洁,也不再有条理。
孩子们见我没有阻止,对布置教室更起劲了。儿童节那天,他们甚至买了一些亮晶晶的拉花,把教室打扮得像个舞台,就差灯光效果了。孩子们在教室里表演各种节目,吃着自己带来的水果,零食,布置着自己的阵地。他们玩得十分高兴。
节日后,趁着整理教室的机会,我建议学生将教室重新清理,回复还来最本来的面目,即“素面朝生”。
孩子们面面相觑,很不舍,没一个动手的。
其中一个孩子问:“老师,这个教室,因为有我们的自己的劳动,有自己的心血,才正像自己的家呀。”
我再仔细看看孩子们亲手布置的教室,也不由得想赞同这个学生的观点了。是啊,虽然不整洁,有些乱,但却是学生们爱这个教室,以及为“家”做贡献的表现呀。
我问他们,如果一件漂亮的衣裳,没有暇疵,可以随便为衣裳打补丁么?热爱班级是一件好事,通过将自己的作品展示出来,表现这种热爱,这种精神值得赞扬,可是布置教室也需要审美,从大局出发。
怎样将“补丁”变成艺术品?
我将这个问题交给了孩子们讨论解决。
过了几天,教室里的补丁悄悄拿了下来。
又过了几天,孩子们将自己的作品用镜框装好,在教室的墙上钉了些小小的钉子,将这些作品挂在墙壁上,每周换一次。这样,不仅墙壁干净,而且,教室里的布置也显得高雅了许多,不是“补丁”,而是装饰品了。
看着教室里的变化,看着那些曾经像“补丁”的挂饰如今却似孩子们一双双明亮的眼睛,一颗颗创意无限的心在那儿煜煜生辉,我想:人生其实何处无“补丁”?那看似多余,看似不起眼的一点点补救,有时也可成为最美的装饰呢。
其实,对于很多老师来说,如果心无笨孩子、差学生,那么,每个孩子都会是一颗颗会发光发亮的星星,闪着他们独特的光芒。□
(作者单位:江苏省泗洪县实验小学)
编辑 付江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