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基因异变之忧

2008-10-22 07:41许晓平
人民论坛 2008年19期
关键词:先人净土个子

许晓平

北京国子监门口有块“下马石”,提醒路过达官贵人,此处必须下马。这里面不认什么世俗的高贵显达,这是传承文化之处。即使皇帝来了,也必须下马。“下马石”在古代中国应该是非常普遍的,孔庙、学校、科举考场外面,常常都有此“装置”。

中华民族是苦难深重的民族,多灾多难,但是中华民族也是个幸运的民族,世界诸文化中唯有中国文化是没有中断的,仍然由创造文化的这个族群持有这种文化。这称得上是人类文明史的奇观。其他文化,都几易其主,现在的持有者已非创始者。

中华文明生生不息,原因是多方面的,但这一条的重要性是怎么强调都不过分:我们的先人始终守住一个底线,文化传承之所在,应是一片净土。学校承担文化传承之职,所以我们的先人视之为净土并对此地保持一种虔诚的敬仰。“下马石”正是这种虔诚的物化标志。

中华文明的长寿基因在此。现实总有某些方面不如人意,但是我们祖先知道划出一块地盘来孕育未来,孕育理想。之所以要对这块地盘保持宗教般的虔诚,旨在使人们相对超越现实的压力,专司更长远的未来。

先人的智慧,值得我们后人永远记取。

每一种文明都有其独特的“设置”,以保证其世代传承。在欧洲的大地上,我们放眼望去,地平线上只余下一座座教堂的高高的尖顶。走进欧洲的城市和村庄,最有震撼力的建筑必定是教堂。这是欧洲文明的传承之地,教堂门口虽然没有“下马石”这种装置,但在西方人的心目中,同样有“下马石”警示的心理效应。正是因此,欧洲的文明经长期战乱不至于毁灭,相应地还迎来了近代的复兴。思想家韦伯睿智地揭示了西方近代复兴与宗教的关系。西方人把文化藏在教堂里,中国人把文化藏在学校中。

一代人在处世的时候很容易不为后人想。现实的压力,极易使我们短视。文化的传承是一个超越代际的世纪工程,它需要一个相对独立超然的环境,这里要少一点世俗,多一点“清高”;少一点功利,多一点“高雅”;少一点物质,多一点精神。我们古人懂得这个道理,懂得要视学校为一片净土。

文化传承要与时俱进,吸收当世的营养,融合世人的智慧,但是保持某种距离感始终是必要的。无视这种距离必定是对文化的摧残。

报载某小学,一家长送孩子上学。家长偶然光顾教室,大吃一惊。个子大的坐在前面,个子小的坐在后面,他孩子个子小,只能在后边引颈顾盼。问老师,为何这般安排坐次,老师说,前面都是领导干部的小孩。领导干部子女嘛,也许营养状况好点,个子大点。家长与老师理论,老师答,你当领导啊,你当了后马上告诉我,马上把你孩子坐位调到前面来。家长无言以对。

在我眼里,这类事件比非典、比矿难、比禽流感要严重得多。请不要以为这是天方夜谭,在我们身边此类事还少吗?有的大学给领导送博士学位,此类事与刚才提到的事又有多少本质区别呢?斯文扫地,净土不净。

我觉得为学校配领导聘老师最好是找那些单纯一点的,朋友们说现在已经不太好找了。这就不能不引起足够的重视了。小平同志講,改革开放十几年里最大的失误是教育。伟人之言,如雷贯耳,令人深省。(作者为国家行政学院教授)

猜你喜欢
先人净土个子
先人(外二首)
从门缝掬接月光
怀念亲人,不忘先祖
说说我的脚
先人[三章]
有没有小个子的恐龙?
机智的回答
豁然开朗
留一方净土,修一世偏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