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事同样决定着执政基础

2008-10-22 07:41董亚炜
人民论坛 2008年19期
关键词:群众利益小事利益

董亚炜

在一定的意义上,对小事的态度和处理决定了党的执政能力,决定了党与群众的关系,决定了党的执政地位和执政基础

近来,贵州“瓮安事件”、三鹿奶粉事件、鹤岗煤矿火灾等诸多事件的发生,凸显了在当前的和谐社会建设中,我们所面临的严峻形势和复杂局面。这些事件的发生,从其直接原因来看,都是因一些小事造成的。在一定的意义上,对小事的态度和处理决定了党的执政能力,决定了党与群众的关系,决定了党的执政地位和执政基础。

正如胡锦涛总书记所指出的那样,“群众利益无小事”,千万不可忽视小事,群众利益都体现为一点点的小事。正是凭借一点点的努力,一点点的发动群众,通过为人民群众谋利益的一件件的小事,中国共产党人才赢得了人民群众的信任和支持,才最终带领人民夺取了中国革命的胜利,建立了新中国。所谓“星星之火,最终燎原”。

因而,在政治和社会中,“小事搞大”是一个普遍的社会现象和客观存在。我们应当探索其变化存在的深层原因和一般规律,这样我们才能对待好、处理好小事,实现和维护好群众利益,才能“防微杜渐”,预防“恶性事件”和“群体性事件”的发生,促进和谐社会的建设。

忽视小事的认识根源

有些领导干部之所以对待涉及群众利益的小事漠然处之,除了工作作风华而不实,不能吃苦外,根本的原因可能还是对小事所具有的政治意义认识不足,或者说对新时期政治本身的含义认识不足。一般看来,政治是利益关系的集中表现。政策集中体现了人民的各种利益。任何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经济社会政策都具有政治意义。作为一个领导干部一般都能明白这个简单的道理。但如果仅仅停留在这个认识层面,还远远不够,还不能充分认识涉及群众利益的小事、琐事所具有的政治意义。因为,按照这种思路,有些领导干部就会说,在“发展就是硬道理”的市场经济体制下,利益关系不是可以换算为GDP吗?GDP产出大的利益关系不就大吗?因此,与群众切身利益相关的小事相比,“大项目、大规划、大工程”所带来的经济效益更值得去做,去抓。这种思路看起来具有一定的说服力,但这恰恰就是“政治就是利益”的政治观出了问题。

事实上,在新的历史时期,我们忽视了政治本质所具有的另外一面,即政治不仅在于它能给人们所带来的切身利益,而且在于人们得到它的方式。正如美国政治学家所说,“政治就是谁得到,得到什么,怎么得到的过程”。与人们得到的利益大小相比,人们“怎么得到”有时更加重要,因为它更能表明执政者与人民之间的关系,执政的社会基础,人民对执政者的信任就是在人民得到的方式中建立的。因此,执政者对待群众利益的态度而不是利益本身,有时在政治中就更具有决定性的作用。这一点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而得到了强化。社会学研究表明,一个国家和地区的人均GDP达到1000美元以上,进入社会风险的高发期。其中有个重要的原因就是,随着人们民主意识的不断加强,发展中国家的人们对社会利益的分配方式和社会待遇有着比以前更高的要求。

因而,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小事直接体现了人们的心理感受,在这个意义,小事与大事同样决定着执政基础和政治关系。可见,在政治认同中,社会心理因素有时甚至是更为重要的因素。在社会心理因素中,人们是否感觉受到了政治和社会的平等对待更为重要。

因而,我们要克服只抓“大项目、大规划、大工程”的片面认识,克服只要把一个地方的经济搞上去了,人们就自然认同了的片面思想。

忽视小事的體制原因

就像人们的生活并不仅仅是物质生活一样,具体生活利益的满足也不仅仅就是经济和物质利益,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改善与提高并不必然带来人们的认同与支持。值得注意的是,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人们日益变为一个独立的市场主体,但与此同时,由于市场本身所具有的先天不足,与人们切身利益相关的“升学就业、生老病死,衣食住行,柴米油盐酱醋茶”却越来越与政府有关。现代福利国家的经验表明,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所具有的公共职能呈不断扩大的趋势。在政府职能不断扩大的时期,也是社会矛盾不断向政府集中的时期。

当前我国长期处于经济的高速增长时期,这与地方政府的直接参与,招商引资,甚至强力推动是分不开的。有调查表明,在地方收入中,有近四成以上的财政收入是靠土地出让取得的。在这个过程中,由地方政府主导的强制拆迁,城市改造,大项目上马导致一些群众的切身利益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损害。而这也是导致群众不满,导致恶性事件和社会突发事件最集中的领域。在有些领导者眼中,这些受到损害的群众利益是一个地方经济发展所必需付出的代价。但如果再具体分析一个项目所带来的利税贡献率、具体收益分配构成、受惠群众的范围、对一个地方发展的长期贡献率,我们就会发现许多所谓的“大项目、大规划、大工程”其实就很少或根本未能给群众带来任何利益,有的还浪费和破坏了当地可持续发展的资源与环境,更谈不上得到人民群众的认同了。

可见,群众利益被损害除了有对政治片面的认识外,还具有经济增长方式和政绩考核的原因。如果领导干部和政府把最能带来GDP增长的“大项目、大规划、大工程”放到首位,把这作为升迁提拔的手段和想问题、办事情的行为动机,那些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小事、琐事就难以引起政策制定者和执行者的关注和重视。群众的切身利益就不能有效地得到实现和维护,党的执政基础和群众基础就不能得到真正地巩固和发展。因此,必须改变和完善现行的地方经济发展模式和政绩考核标准,从体制上来保障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小事、琐事真正得到实现和维护。

综上所述,有些领导干部之所以忽视小事,不把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小事、琐事放到心上,甚至违法不作为,具有深刻的认识根源和体制上的原因。因此,要杜绝这种很严重的糊涂行为,必须不断增强政治敏锐性,不断树立大局意识,同时还需要不断创造能使领导干部将群众利益放在心上的体制机制,这样才能将执政为民的理念真正落到实处。(作者为中共中央党校党建部副教授)

猜你喜欢
群众利益小事利益
回音壁:这篇文我很喜欢
关于发型这件小事
小事
在275起漠视侵害群众利益的案例中,这些问题最突出
I Love You, Dear China
一件小事,两种态度
浅谈高速公路“三改工程”设计要点
论思想政治教育的优越性
生活那点小事
汪建中“股市黑嘴”利益链的终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