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 年3 月24 日17 时,北京奥运会圣火采集仪式准时在希腊古奥林匹克遗址举行。没有人注意到一个细节。当第一棒火炬手亚历山大经过现代奥运会创始人顾拜旦的墓碑时,他虔诚地跪了下来。跪拜完后,亚历山大站起来,继续向前跑去。作为第二棒火炬手,罗雪娟一直神情庄重地注视着亚历山大所做的一切。在她的身后,众多的媒体记者急切地喊着罗雪娟的名字,希望她能转过身来,给他们一个正面拍摄的机会。
罗雪娟清清楚楚地听到了记者们的呼喊,可是,她始终没有转身。事后,在接受中央电视台《面对面》记者采访时,她解释道:“我是代表所有中国人,来传递奥运圣火的。那个场合不是展现我个人的时候。我觉得在那个神圣的时刻,应该看着亚历山大,用自己的心,用我自己的正面去迎接他。”
【素材解读】在亚历山大跑到罗雪娟面前,用手中的火炬点燃罗雪娟手中的火炬之前,我们看到的,只是罗雪娟的背影,没有一次正面镜头。这似乎成了一个永远无法弥补的遗憾。可是,罗雪娟用她那颗虔诚、敬重之心,赢得了人们的尊敬。那也是现代奥林匹克所倡导的一种精神理念。
【适用主题】背影、细节、遗憾、责任、“个人与集体”、“失去与获得”……
(薛海潮荐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