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晓玲
“211工程”,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由国家立项在高等教育领域进行的规模最大的重点工程,是我国政府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重大举措。1995年,经国务院批准,“211工程”正式启动。经过“九五”一期和“十五”二期的建设,“211工程”以其辉煌的成果、丰富的经验和深远的影响向世人展示了其在落实科教兴国战略、加快发展中国高等教育中的历史地位和重要作用。今年年初,温家宝总理专门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听取高等教育“211工程”建设工作汇报。会议充分肯定了“211工程”的建设成就,指出:经过10多年的努力,“211工程”学校的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高,学科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创新能力得到提升,一些学科接近国际先进水平,产生了一大批有影响的成果,我国高等教育的整体实力显著增强,并同意进行三期“211工程”建设。
一、三期“211工程”建设的特点分析
三期“211工程”建设虽然是一期和二期“211工程”建设的延续和拓展,但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对创新人才的需求,在仍然坚持以重点学科建设为核心的建设中也表现出了与前两期“211工程”建设的不同之处。第一,在指导思想上,从过去的整体提高学科基础能力到实现高等教育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能力重点突破的转变。第二,在项目的立项审批上,一期的建设项目是按基本建设程序进行立项审批,二期的建设项目是按基本建设程序和财政预算管理的办法进行立项审批,而三期的建设项目立项则是从高校根据国家分配的建设资金进行整体申报到比较学科优势、通过竞争获得立项资助的转变,并且三期的重点建设学科项目的立项采取按领域实施专家评审,竞争很激烈。第三,突出强调高层次创新人才培养和队伍建设,要求要紧密结合国家和区域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需要,以各级重点学科为核心,紧密结合学科建设与发展规划内容,努力造就一批学术领军人物,增强学校创新能力和社会服务能力。第四,在管理体制上,要建立有利于学科发展和资源共享的运行机制,有利于人才创造性发挥的绩效考核和评价机制,营造优秀人才和重大成果脱颖而出的文化氛围。
二、三期“211工程”建设与前两期建设的区别和联系
三期“211工程”的建设是前两期“211工程”建设的延续和拓展,既有相同点,也有很大的区别。
1.联系
在前两期“211工程”建设中,以北京工业大学为例,学校根据首都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提出了“科学定位、找准目标、办出特色、发挥优势”的办学理念和方针,确立了面向学科前沿,融入北京市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开展学科建设与科学研究的发展方向,坚持重点建设、整体推进的原则,以“211工程”重点建设学科项目为龙头,调整优化学科结构,促进了学科的交叉融合,重点建设的学科特色更加鲜明、实力明显增强,已经成为学校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及成果转化方面的核心力量。在保证重点建设学科的同时,学校注重加强数学、物理、化学、人文、外语、经济、艺术等学科建设,基础学科获得了长足发展,为工科可持续发展与原创性科技成果的产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实现了学校从单一的教学型大学向教学研究型大学的转变,实现了从工科大学向以工科为主,理、工、经、管、文、法相结合的多科性大学的转变。
在三期“211工程”建设中,学校将继续结合首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求,进一步凝练学科方向,坚持突出重点,分清层次,既要对前两期建设的重点学科继续支持,把强势学科做大,又要把更多的潜在优势、特色学科做强。
2.区别
第一,三期“211工程”建设要将已有的强势学科建成一级学科,建设大学科平台,实现资源整合共享。经过10年的“211工程”建设,到2005年时,学校的学科建设取得了跨越式的发展,现已拥有了8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点,37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点,15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81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3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博士学位授权点已达10个、硕士学位授权点23个、两个项目博士后流动站,且分布均衡,已形成了高层次的学科群,重点学科建设形成了特色和优势。在最近教育部组织的一级学科评估中,学校多数学科位于全国前30名,这为三期的“211工程”建设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经过三期的“211工程”建设,学校要争取将材料学、结构工程两个国家重点学科建设成为材料科学与工程、土木工程两个国家一级学科重点学科,使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工作在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的平台上进行,使已有的强势学科更强,优势学科的优势更明显。
学校瞄准学科前沿和国家重大需求,主动进行学科调整与优化重组,创造学科新的增长点。例如,水资源、水环境和水循环是不可分的,从学科上进入大的水循环、水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可使学科内涵更丰富。因此,学校整合环能学院彭永臻教授的研究方向和建工学院张杰院士的水环境恢复研究方向,作为学科整体,组织了一个新的“环境污染研究与控制工程”重点学科建设项目申报。信息安全是促进我国自主可控的信息产业发展、国家信息化的重大需求,学校通过引进沈昌祥院士作为负责人,提出了“可信计算技术与应用支撑平台”重点学科建设项目。可信计算研究涉及了计算机体系结构、计算机软件与理论、计算机应用技术和信息安全等多个学科,通过该项目的建设,不仅能带动相关学科的新发展,而且能在可信计算核心技术方面进行创新,制定可信计算国家标准,解决可信计算领域的重大关键技术问题。另外,在“智能系统与智能信息处理”重点学科项目建设中则融合了嵌入式系统研究,符合国家大规模集成电路人才和智能信息处理人才培养需求。
第二,三期“211工程”建设在继续加强应用性学科建设的同时,加强对基础性学科的建设。在“九五”期间的“211工程”建设中,学校在国家立项重点建设了新材料与成型技术、微电子器件及其应用、激光应用技术、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先进制造关键技术及其基础、计算机应用技术6个重点学科建设项目。“十五”期间,学校根据北京市经济社会发展及学校学科建设的需要,在“九五”基础上,又新增了新医药与生物工程、环境与能源工程、数字化和计量化的经济评价与管理咨询3个重点学科建设项目。通过两期“211工程”建设项目的实施,这些重点建设的应用性学科的实力和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在科研、教学及学术梯队建设,带动相关和交叉学科发展等方面也发挥了很大的作用,成为培养高层次人才、出高水平科研成果的重要基地。
在“211工程”三期建设中,学校根据专家组的意见,将加强对基础学科的支持力度和建设强度;通过对学科进行整合,突出重点,提出把物理学一级学科纳入重点学科建设项目中。
第三,在三期“211工程”建设中,强化对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问题的研究,新增“区域产业经济协调发展分析理论与方法”的重点学科建设项目。通过建设,学校要形成一个首都经济社会研究的基地,以产业仿生和生态、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贸易、文化教育和新媒体为主要研究领域,以应用经济和数量化、生态化交叉为突出特色,以北京市产业结构调整和新兴产业为对象,研究区域经济增长机制分析模型、区域产业结构协调度评价模型、区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模型。
三、三期“211工程”建设与学校的战略发展
实施“211工程”三期建设,是新形势下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大力推动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要举措,对于进一步加强学校的重点学科建设,加快高层次创新人才培养,提升学校的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促进学校的战略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第一,实施“211工程”三期建设项目,对学校全面融入首都社会发展和现代化经济建设,积极参与全国的经济建设,提高社会服务能力具有重要的支撑作用。学校作为北京市属高校中唯一进入国家“211工程”建设的重点大学,只有加强“211工程”三期建设,全面提升社会服务能力,才能为实现北京市提出的“到2010年在全国率先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战略目标发挥更大的作用,为北京市乃至全国科学技术进步和经济社会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第二,实施“211工程”三期建设项目,对学校巩固前两期“211工程”建设成果,创建高水平大学具有重要的保障作用。只有继续实施“211工程”三期建设项目,学校才能建立和营造有利于吸引高层次人才的环境和氛围,培养、引进和造就一批高水平的创新性学术人才,凝聚并稳定一批优秀的创新团队;才能发挥已有的学科优势,进一步强化学科交叉,促进融合与创新,凝练出新的学科方向,创建一批在国内外有一定影响的高水平学科,加快实现国内高水平大学建设目标的步伐。
第三,实施“211工程”三期建设项目,对学校培养创新型人才、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具有重要的智力支持作用。创新人才培养既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需要,也是提升国家和首都竞争力的根本途径。只有实施“211工程”三期建设项目,才能将北京工业大学建设成为培养创新人才和解决首都经济、科技和社会发展重大问题的基地,在人才培养质量、科学技术水平及综合办学实力上位居全国同类大学领先地位。
总之,实施三期“211工程”建设,必将促进学校办学水平和综合实力的全面提高,使学校的优势和“211工程”建设的效益更加突显出来;必将极大地鼓舞全校师生员工,全面提高学校的创新力、执行力,增强师生的凝聚力,有力推进学校的改革与发展,为学校早日跻身高水平大学的行列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
(作者单位:北京工业大学发展规划处)
[责任编辑:蔡桂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