胥子伍
晚风随着中秋节的明月徐徐吹来,我站在阳台上默默地等待月亮挂在树梢上歌唱。今晚的月亮会妩媚地出现在东边的天际,皎洁的月光,使我想起儿时的童谣:八月十五月儿明,爸妈忙着做米饼,菱角、鸭梨加月饼,月亮仙子你爱谁?对着冉冉升起的明月,我默唱着儿时的童谣。沿着时光的隧道,我似乎又回到了躺在老家梨树下的藤椅上听月亮唱歌的夜晚……
那个年代,过节处处充满着欢乐的气息。年年的八月十五,那是仅次于过年的重要节日。家家户户都备有野菱、长藕、鸭梨、花生和一摞摞米饼,还有那用计划才买到的仅有两三块红绿丝夹心的月饼。
到了八月十五那一天,在月亮升起来之前,家家户户门前的院子里,都会摆着一张大大的方桌,上面摆满了一盘盘野菱、花生。最招引孩子们的还是那一摞摞“米饼塔”尖上的一两块月饼,因为敬过月神后,孩子们就可尝到一年才有一次的月饼。方桌上,一定有一盆清澈的水,那盈盈的满月升空以后,盆里的水面上就会浮现另一轮月亮。据说,那是祖祖辈辈传下来的,象征着日子过得吉祥、圆满。
当我坐在自家院里老梨树下,端详着东边天际渐渐升起的月亮时,孩子们的童谣穿过晚风,穿过月光,隐约而缥缈,像从天际中传来,掀起一波又一波的热闹。我知道,此时,灶膛里的火被父亲烧得旺旺的,灶台上的母亲忙着在锅里贴米饼,他们流露出孩子似的喜悦的心情,不停地喊我们的乳名,要我们端米饼上桌,生怕在敬月神上落后于别人家。
我和弟弟早早地端来满满一盆清亮的水,小心地放在桌中央,在水盆四周我们认真地摞起“米饼塔”,只等父亲拿来仅有的两块月饼加封“米饼塔”尖。坐在梨树下,听那或远或近的童谣声,不自觉地也哼唱起来,心情被月光照亮得清澈如水。
月亮的传说在敬神后,被奶奶演说得惟妙惟肖,好像一部美丽的童话。随着我们咀嚼月饼的声音,那一轮带晕的月亮,开始升上了天空。或许,等待了很久的吴刚,还有那月桂树下的玉兔,也在等着嫦娥仙子舒展那宽广的衣袖……
我注视着渐渐升高的月亮,望着她渐渐脱去那层雾霭一样的面纱,露出晶莹透亮的脸庞。我曾在一本童话书里看过,月亮在最美丽的时候会唱出美妙的歌声。我想,今晚的月亮一定有着和我一样的好心情,她定会把动听的歌声洒落在我家的梨树下,我等待着月亮唱歌的时刻来临……
许多年过去后,当我对着澄净如玉的月亮轻唱起《月亮代表我的心》,顿感一种特殊的亲切,仿佛回到孩提时代。
如今,月亮依旧每年中秋照临我家高楼上的阳台,可迷茫的尘世早已令我失去童年时澄静的心情,等待月亮唱歌的心情也早已随着岁月逐渐磨灭。已经有很长一段时间没有过对月亮的渴望,但在今天晚上,我忽然有一种强烈的渴望,想寻找到儿时那个听月亮唱歌的夜晚。就我一个人,默默地等待渐渐升高的月亮,等她送来吉祥、圆满,为我沉寂多年的心灵送来美妙的歌声。
只是,我无法预知,童年时曾在天上发出过美妙歌声的月亮,会不会在今晚,继续唱出那令人沉醉的歌声。因为我的5周岁大的儿子,他宁愿哼唱“我爱你,爱着你,就像老鼠爱大米……”、“亲爱的,你慢慢飞,小心前面带刺的玫瑰……”也不愿听我哼唱半句童年的歌谣:八月十五月儿明,爸妈忙着做米饼,菱角、鸭梨加月饼,月亮仙子你爱谁?
■
阅读演练
1.本文的行文线索是什么?
2.月亮唱歌的夜晚是怎样一种美妙的境界?
3.怎样理解“我想,今晚的月亮一定有着和我一样的好心情,她定会把动听的歌声洒落在我家的梨树下”这句话?
4.作者“已经有很长一段时间没有过对月亮的渴望”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5.在本文最后一段里,作者为什么对月亮会不会在今晚继续唱出那沉醉的歌声表示怀疑?
6.本文的开头和结尾有什么妙处?
参考答案
1.八月十五中秋节的月亮。
2.孩子们端详着从东边天际渐渐升起的月亮,唱着动听的童谣。那童谣穿过晚风,穿过月亮,隐约而缥缈,像从天际中传来,掀起一波又一波的热闹。
3.寓情于景,借景抒情,语言充满儿童的天真、儿童的情趣。
4.迷茫的尘世,浮躁的心境,使之失去了童年时澄静的心情。
5.因为时代变了,环境变了,从前那种映着特定时代影子的童谣也远离了孩子们,取而代之的是“老鼠爱大米”之类的流行歌曲。
6.以童谣开头并结尾,使得文章首尾照应,主题突出,浑然一体。
(拟题 向明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