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 旻
处在青春期的青少年尤其视隐私如生命,视侵犯隐私权的事情如洪水猛兽。事实上,教育工作者的教育工作也的确应该有一个前提——尊重和保护公民的隐私权。
可是,如何控制好自己的情绪,把握好了解学生的尺度,不至于事与愿违酿成悲剧呢?我想在此提几点建议,这几句话,你不妨时常说给自己听一听。
第一句:你不是他,他也不是你
每个人从离开母体的那一瞬起,都注定要开始完整独立的崭新生活。在年岁逐增的同时,个体会越来越需要独处的时间和领地,如果这种需要长期得不到满足,或是家庭和学校无形之中剥夺了他自己生长的机会,他就会感觉自己受到侵犯,继而会依赖心重或是愤起反抗。
由此可见,家长或教师必须划清和孩子之间的界限,让他清清楚楚地感觉到他和你是完全不同的生命个体。你不是他,他也不是你。你对他有一定的责任,他对他自己更有一份超乎于你的责任。这种界定是有益的,它可以帮助孩子树立自信,培养强烈的自我意识,体会小我的社会价值,同时,学会尊重自己的空间和他人的空间,对心灵的丰富性和多样性持有一个较为全面的认识态度。
第二句:你成为你自己,他也成为他自己
在这个由生命个体组成的完整世界上,各人都在既独立又相互合作的过程中,不断完善自己的心智、品格、性情……教师、家长、孩子,甚至更高权利的拥有者、更强力量的掌握者,概莫能外。
只有当你成为你自己,有了自己相对独立、完整、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之后,你对他的影响和教育才可能产生效果。一个人云亦云的教师走不出自己的路,一个紧盯着别人家孩子成长轨迹不放的家长也一定会东施效颦,授人笑柄。
即使再优秀的家长或教师也没有理由让孩子成长为和他自己一模一样的人。孩子只能成为他自己,也必须成为他自己。成长没有套路,优秀更没有公用的格式。每个人都有潜质成为最好的自己,而绝非另一个别人。也只有当他成为他自己时,他对这个社会的贡献和他自身价值的实现才能是独一无二的,非“你”能比的。所以,不要强制孩子穿着自己的鞋子走你走过的路,不要把他的今天和你的当年划上等号,事实上,完全一样的教育外因都是不可能实现的,再加上每个人的内在素质又千差万别,因而,让他成为你终究会徒劳无功的,所以,你要成为你自己——不断完善、不断超越的你,他要成为他自己——有个性、有主见的他。
第三句:你要在他需要你的时候帮助他,而不是在他不需要你的时候管教他
在教育者的眼里,“管理”、“教育”、“训导”、“帮助”,出发点都是极大的善,但是,到了受教育者的心里,这些方法和手段的实施效果可就并非随人所愿。如何让孩子产生被“帮助”的积极的情感体验,而非被“管教”的消极的情感体验呢?分水岭就在于教育行动是否发生在他最需要的时候。
当他对你充分尊重、信任,愿意向你倾诉他内心最真实的想法时,你要大方地伸出援手,让他体验到冬天里的春天一般的温暖;相反,当他试图以个体的力量自己回答问题却又一时无解的时候,正是他发展个体自我意识最关键的时候,正是他想摆脱对你的依赖成为他自己的时候,正是他要证明他完全可以做得比你更好的时候,你的横加干涉只能使这一切成为泡影,只能让他不安、愤怒、恐惧,甚至产生罪恶感。
作为完全独立的生命个体,作为轨迹各异的两个人,你对他,只能是参考、是帮助、是辅佐,而万万不能让他成为你的复制版或附属物。没有独立自主精神的人是可怕的,想脱离你却又不能的人生是痛苦的,只有基于安全互信的安慰和呵护,才是他在成长的旅途中需要的。
我们要努力成为“他认为合适的人”。要个性鲜明、自我完善,真心帮助、鼓励他建立私有的空间并保障安全,同时,尊重他的隐私,赢得他的尊重、理解和信任,让他自觉自愿地把我们当作“他认为最合适的人”。□
(作者单位:江苏省徐州高等师范学校文理系)
编辑 付江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