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西集资案中的政府角色

2008-09-28 07:40周政华
中国新闻周刊 2008年35期
关键词:吉首集资湘西

周政华 杨 龙

三馆公司的政商发展模式,只是吉首市众多房地产开发商发展的一个缩影。

9月8日,湖南省湘西自治州吉首市的福大房地产公司员工石春红,终于松了一口气。此前,终日聚集在福大公司办公楼里的一些集资户们,如今已经散去,公司重新恢复平静。

9月7日,吉首市政府发布的一份《吉首市人民政府关于对非法集资活动依法进行清理整治的通告》警告,“国家公职人员及亲属,不得组织和参与闹事”。当日,市政府派人进入涉嫌非法集资的公司查账,并宣布,在此期间,公司一律暂停支付本金和利息。

这是目前吉首市政府针对此次集资事件,所采取的最新措施。截至9月16日,政府尚未公布企业调查结果。

震惊全国的吉首集资事件,源于7月份数单大笔集资款撤离,导致集资企业资金骤然紧张。

从8月底开始,福大、三馆、荣昌等吉首市主要的融资大户,无力向集资户按时还本付息,由此导致随后的系列事件。

吉首市民间融资的涉及人数之广、范围之大和影响之深超出想象。一位接近吉首市政府的人士向《中国新闻周刊》表示,吉首市民间融资金额超过70亿元,90%的吉首家庭参与了集资,甚至还吸引了长沙、怀化、重庆、广东、福建等外省市的个人资金。涉嫌非法融资的企业接近百家。

接受《中国新闻周刊》采访的多名吉首集资户均担心,如果集资本息不能偿还,生活水平或将“倒退10年”。

吉首市大规模的民间集资始于2002年,到2004年形成了全民集资局面。在此期间,政府对于这些民间集资行为,并未采取制止措施。

吉首市木材公司一集资户称:大多数人都明白这是一项风险极高的投资,但抵不住高利息的诱惑,且多数融资企业声誉良好。如三馆公司甚至还于2006年、2007年连续两年被吉首市公安局授牌为“重点保护企业”,被湘西自治州工商行政管理局评为“守合同重信用单位”。

就在9月4日,政府出台的通告中仍然将民间集资称之为民间金融,但是下午出台的公告即将其定性为“非法集资”。

与此同时一个疑问越来越突出:一向对民间融资“睁只眼闭只眼”的吉首市政府,为何选择在这个时机整治民间融资?有媒体9月8日报道称,有关部委已于8月底“空降”调查组,揭开吉首非法集资老底。

黄土变黄金

中国人民银行湘西中心支行在7月发布的报告称,近70亿民间集资大部分流向了房地产行业。

吉首当地一位地产人士向《中国新闻周刊》透露,三馆、荣昌、福大这三家当地最大的房地产公司集资金额合计超过50亿,占吉首全市融资金额的70%以上。其中三馆公司的融资额接近20亿元。

三馆、荣昌、福大等房地产公司的快速膨胀,与吉首市政府推出的一项庞大的造城计划有关。

2000年,吉首市政府雄心勃勃地提出,要“开发乾州新区,再造一个吉首”。政府对此计划的解释则是,吉首老城区人多车多路窄,已超过区域承受能力。而距老城区10多公里之外的乾州古城地势平坦、开阔,且历代为府衙、厅署所在地,适宜城市拓展。

在该计划中,位于市区南部的乾州新区被定位为行政区和工业园区,而老城区则重点发展成为商业区。

计划推出之后,吉首市所有直机关副局级以上行政事业单位就接到市政府通知,要求各机关在2005年之前将办公地迁至乾州,所遗留的办公用地则被用于旧城改造,变成商业区和住宅区。

由于旧城改造项目的政府背景,接受旧城改造的地产公司,又往往与政府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三馆公司的发家缘于接手了吉首市政府的“三馆”旧城改造项目。以较少的资金成本撬动由政府推动的旧城改造项目,挖取第一桶金——这种类似“蛇吞象”式的运作模式,是三馆、福大等公司短时期内快速膨胀的一个公开秘密。

2004年初,刚刚成立不久、注册资本金为819万元的三馆公司拿下了第一期投资超过2亿元的吉首商贸大世界项目。按照《城市房地产开发管理条例》规定,接手该项目的公司最低资本金不得低于4000万。

位于市中心黄金地段的吉首商贸大世界项目,总面积62亩,是吉首市旧城改造的样板工程。因地处原湘西自治州艺术馆、体育馆、图书馆旧址,又被当地人称为“三馆”项目。

2003年7月,上述“三馆”在搬迁之-后,湘西州委州政府和吉首市委市政府成立相应的工作组,决定出让这一地块。

最初,三馆公司联合了吉首市国土房屋综合开发公司、吉首市荣昌集团、吉首市光彩事业开发公司等另外三家本地房地产公司组成联合体竞标,合计资本金超过了4000万。但中标之后,其他三家公司由于不明原因突然退出,三馆公司事实上独揽了此项工程。

三馆公司的竞标过程也毫无悬念。根据吉首市房管局的相关记录,当时参与竞标的湖南宝鑫房地产公司、贵州中博房地产公司、贵州铜仁地区现代房地产公司等三家公司,由于没有按时交纳保证金,被视为弃权。最后参与竞标的公司,只剩下三馆公司一家。

一位当地地产人士透露说,三馆公司总裁曾成杰在湘西州、吉首市政界“人脉深厚”。

吉首工商局企业登记信息显示,三馆公司成立之初,时任公司总经理亦是股东之一的范吉湘,系吉首市原副市长杨波之妻。杨波现任湖南湘泉集团董事长。

借助旧城改造项目,三馆公司此后发展极为迅速。在成立仅仅3年后,三馆公司成为吉首市第二大房地产公司。

2007年,三馆公司的注册资本金由2004年的819万猛增到了到6189万。同年,占地29亩、建筑面积8万平方米、投资2亿元人民币吉首商贸大世界一期工程完工,被列为湘西州建州50周年州庆重点项目。

在此期间,三馆公司还开发了“烂尾楼”吉首明珠商业广场,乾州新区湘西民族文化城主体工程。

三馆公司的政商发展模式,只是吉首市众多房地产开发商发展的一个缩影。当地最大的地产公司福大公司,则通过开发原吉首市政府机关八月楼地产项目,挖到了第一桶金。

急速扩张的城市建设,也为少数官商勾结提供了腐败的温床。据潇湘晨报报道,2006年8月,吉首市国土局原党组书记、副局长杨祥云因贪污1495万多元,被湘西州中级人民法院判处死刑,缓期2年执行。

杨祥云在任期间,曾经指使下属隐瞒乡办企业吉首市万溶江房屋开发分公司资产1023万多元,“偷天换日”,以19万元买断了该公司,将乡办集体企业改制成股份制民营企业。此外,杨祥云还倒卖土地15.9亩,侵吞472万多元。

危险的集资

吉首市房产局7月发布的《2008年1-6月份吉首市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情况分析》显示,截至6月底,吉首市共有房地

产在建项目57个。

众多地产项目开工,要求大量资金投入。

吉首大学一位长期关注当地民间集资的学者对《中国新闻周刊》表示,各商业银行设在湘西的机构,由于业务量小,机构级别低,大额贷款无权审批,而上一级机构按业务量分配贷款额度时,给湘西的额度远远满足不了湘西发展需要。

在湖南的经济版图上,湘西的位置远不如它的自然风光那样抢眼。据中国人民银行湘西州中心支行统计数据,2008上半年,湘西州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04,2亿元、地方财政收入为6.72亿元,仅相当于同期湖南全省相应数据的2%和1.7%。

该学者认为,湘西经济发展长期受制于投资不足,本地企业实力弱小,靠自身力量进行大规模建设不现实。当地房地产企业的扩张“只能”依靠民间集资的支持。

前述地产人士认为,三馆公司在成立之初,资本金只有819万元,要想开发总投资额超过2亿元的吉首商贸大世界一期工程项目,“只能依赖”民间融资。

三馆公司成立之初,主要向湘西州个体劳动者私营企业协会(以下简称湘西个协)借款。

湘西个协成立于1983年,开展民间融资业务已经长达十余年,现任会长为吉首光彩公司董事长张昌政。湘西个协最初年息不到15%,集资者可以优先享有购买企业所开发的房产的权利,如放弃购买,则以年利率15%~25%返还本息。

从2005年起,三馆公司开始直接面向个人集资,最初的月息是2%。但此后面临福大、荣昌、光彩等地产同行的竞争,集资方式与返息规则也逐渐复杂。

2005年6月,三馆突然将月息涨至5%,随后其他公司也竞相涨息,集资月息从5%上涨一路至8%、10%,到2008年上半年达到最高点——15%。这就意味着,只要投资10万元,每个月将会得到5000元至15000元的利息,在这个人均月工资不足900元的城市,这无疑是一笔收益颇丰的买卖。

吉首城区的建设,也得益于集资的速度,几乎每一处房地产开发中,都可以找到民间集资的背景。楼盘的升值与涨价让集资户们看到投资的信心。2008年集资达到白热化的程度。

前述地产人士称,“在吉首,只要手中有点闲钱,都会拿去集资。”受到高息诱惑,人们将下岗买断工龄的钱、养老金,甚至有人到银行去贷款来加入集资的行列。集资企业之间的恶性地竞争,也几乎是到了无法控制的状态。

在三馆公司们快速膨胀过程中,集资户事实上扮演了房地产的投资者和消费者双重角色。

大笔资金投资房地产,直接导致了当地楼市的火热。

据吉首市房产局统计数据,自2004年来,吉首市商业住宅均价平均每年上涨250元/平方米,到2008年,新建商业住宅均价接近1600元/平方米,为该市城镇居民月均收入的2倍。吉首市目前在售的锦绣香江二期、丽景园等楼盘的住在均价都接近2000元/平方米。

政府也从高涨的地产行情中获利。吉首市商务局数据显示,截至2008年初,向位于乾州新区的乾州经济开发区内,已经开工建设并部分建成并投入使用的房地产项目超过50个,提出申购土地的单位有60余家,已出让土地1528亩,土地收益达3亿元。

吉首市政府当初提出的经营城市的理念也得以初步体现。

据中共湘西自治州委机关报《团结报》的解读,经营城市就是把“黄土变黄金”:一是实行“饥饿性”销售,确保土地价格上扬增值;二是严格实行土地挂牌出让;三是严格保护土地价格,确保银行投资不出现风险,实现银企双赢。

2000年吉首市政府启动新区开发之初,为此解决资金问题,吉首市政府引入了经营城市的理念。

当时市政府仅有国债资金1000万元,当年吉首市地方财政刚过1亿元。然而,政府估算整个乾州新区的静态投资预计需要45亿元。

最后一根稻草

超前和过度建设的迹象已经出现。

由三馆公司开发的吉首商贸大世界一期,开业半年多来,仅一层和二层的部分商铺在营业,绝大部分三层到七层的商铺无人问津。就在距吉首商贸大世界2公里之外,还有香港街和八月楼两个大型步行商业街。

吉首市房产局7月发布的《2008年1-6月份吉首市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情况分析》认为,该市商业用房,大户型,大面积商品住宅供过于求,房地产市场面临结构调整。

上述报告显示,截至6月底,吉首市共有房地产在建项目57个。

房地产企业高利息融资,需要节节上涨的房价和旺盛的购买力才能得以维持。然而风险也就此埋下。一旦房子卖不出去了,集资款也可能跟着打水漂。

进入2008年秋,吉首房价涨幅趋稳,一些楼盘开发速度也随之放缓。由吉首福大公司2006年开发的龙泉花苑项目,原计划修建3栋高层住宅楼和1栋小高层住宅楼,目前仅建成了1栋楼。

为刺激市民购房,8月30日,荣昌集团就推出一项活动:集资人在购买该公司裕隆世纪山庄住宅时,可将融资款部分抵转为购房款。但9月初,吉首政府通告宣布禁止此类行为。

吉首市房产局在8月底发布的《2008年1-6月份吉首市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情况分析》中表达了对该市房地产企业的担忧。

上述报告认为,当前吉首市房地产开发企业生存压力日益增大。国家对房地产市场采取紧缩的货币政策后,部分开发企业由于自有资金不足,在政策调控和市场波动时应对明显乏力,少数企业由于资金过低,项目贷款难度大,加之自由资金严重不足,只能靠社会融资以解燃眉之急,导致高额融资成本难以支付。

房地产开发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压力将越来越大,也意味着流向三馆、荣昌、福大的近50亿集资款偿还风险在不断加大。

中国人民银行湘西中心支行7月份发布的《2008年上半年湘西州经济金融形势分析》针对包括吉首在内的湘西各地全民集资风潮提出警示,认为上半年该市民间借贷非理性扩张的风险正逐渐显现,甚至已经超过借贷者和当地政府的控制能力。

报告称,当面临外部冲击或其他突发事件发生时,这类风险就显得益发敏感和脆弱。

一位湘西州政府官员向《中国新闻周刊》表示,房地产公司的集资“迟早要出问题”,原因在于集资利息已经远远高于企业利润。前述吉首大学长期关注民间集资的学者经过测算认为,湘西房地产业的平均利润在40%~60%之间。而在2008年上半年,三馆、荣昌、福大的年息普遍高于60%。

有官员认为,7月份数单大笔的资金撤离,只是压倒房地产公司的最后一根稻草。

福大公司一员工称,2008年上半年以来,市民就多风闻市政府准备采取措施对非法集资进行控制。7月份,因集资大户纷纷从集资公司抽离巨额资金,集资公司的资金链开始紧张。

有知情人向《中国新闻周刊》透露,2008年7月底,个协会长张昌政一次性自三馆公司抽走本息7000万元,三馆公司的资金骤然紧张。

之后,其他集资者纷纷取本撤资,各融资公司财务状况雪上加霜。

8月15日,吉首市一位政府官员在民族影剧院大会上发言,要求集资企业从即日起到奥运会为止,必须采取降息措施,并逐步将利息降到最低点。

猜你喜欢
吉首集资湘西
马寿涛、王江、贺炜作品
吃遍吉首
一桥飞架
刘宛丽、罗云梦、张明、赵常春作品
作品赏析
最好的课堂在路上
小天使研学旅行之湘西助学夏令营(下)
十四部门“穿透式”监管非法集资
十四部门“穿透式”监管非法集资
农发行舒兰市支行多渠道开展防范非法集资宣传月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