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 天
这也许是那些陶醉于母子亲密关系的母亲们始料未及的。
母亲说:
乖乖儿为何言行反常
我和12岁的儿子晓凯经常手牵手在广场上散步,同事朋友都羡慕不已:“儿子真是你的贴心小棉袄啊!”我听了,心里美滋滋的。
晓凯的爸爸一直在外地工作,每年只能回家两三次,晓凯是我一手带大的,和我特别亲。
晓凯10岁时,在他爸爸的强烈要求下,开始和我分床睡,但他非常关心我,每次上床前都会问我:“妈妈,你累不累?要不要我帮你捶捶背,按摩一下脚板?”或者抱着被子,跑过来问:“妈妈,你要不要我陪你说会儿话?”因此,很多时候,我们母子最终仍会挤到一张床上睡。搂着他滚圆的身体,抚摸他光滑的皮肤,我心里会觉得踏实,更容易入睡。晓凯的心非常细,我偶尔情绪不好,他一下子就能觉察出来,他会给我倒杯水,说:“妈妈,你累了,歇会儿吧。”我心里有什么事都会给他说,他像个小大人似地安慰我:“妈妈,你不要着急,一切都会变好的。”
他爸长期不在家,家里任何事都得我自己动手,别的还好说,遇上换灯泡修马桶通下水道这样的活,我心里就充满了怨气,但又不能在孩子面前发泄,只能积压在心底。令我欣慰也非常惊喜的是,小小年纪的晓凯就能感受到我的心情。每次他爸回家,他都会奋力声讨他:“你整天就知道工作,啥时候想过我和妈妈?”“别人家下水道堵了,水龙头坏了,灯泡坏了,都是爸爸修,我家全靠妈妈一个人。”“别人家的妈妈又是做美容又是跳健身舞又是打麻将,我妈妈整天忙家务,太不公平了!”他爸很生气,质问我:“你到底在儿子面前说了些什么?”我还没来得及呼声“冤枉”,晓凯又来帮腔了:“我和妈妈是心有灵犀,妈妈心里怎么想的我都知道。”他爸瞪我一眼,气咻咻地说:“你别老是拉拢儿子,你这样会害了他的!”我也很生气,我尽心尽力照顾儿子,儿子对我亲近一些,这难道有什么错吗?晓凯安慰我:“妈妈,我会一辈子对你好的,爸爸不给你买项链、首饰,我长大了给你买,你想要什么我就给你买什么。”我心里的不快就烟消云散了。
都说男孩子不好教,每当听说别人家的孩子旷课、打架、上网成瘾、乱花钱时,我都为晓凯感到骄傲。我密切关注他的思想动向、行为习惯,避免他走上歧路,在我眼里,晓凯是一个理解人、关心人、体贴人的好孩子。
然而,晓凯近来的表现却让我十分困惑。
7月中旬,晓凯要过12岁生日了,我建议他邀一帮好友到餐馆庆祝一下。晓凯很高兴,马上开始列好友名单,可是到了晚上,晓凯却垂头丧气地说:“算了,谁也不邀了,我们自个儿过生日吧。”原来,他给两个同学打了电话,没想到,他们都拒绝了,一个说明天要和爸爸回老家,另一个说要去文化宫看画展,票是提前买好的。我劝他说:“他们可能的确有事,你再约其他的同学吧。”晓凯噘着嘴说:“哪会那么凑巧?我看他们是存心不想参加我的生日宴,他们肯定是串通好了。不来就算了!”我察觉到他在处理同学关系上有些障碍,就安慰他:“他们不来也没事,妈妈陪你过生日,让你尽情吃,尽情玩。”那天晚上,我们母子俩在旋转餐厅快快乐乐地吃了一顿生日晚餐。
为了让他散散心,不久,我送他到上海小姨家玩。这是晓凯第一次单独出门,我不放心,每天都会给他打四五个电话,嘱咐他:“冷饮不要吃得太多!晚上记得盖毛巾被!早餐一定要吃饱!不能睡懒觉……”我不是不放心晓凯在上海的生活,只是忍不住想听听他的声音。
晓凯原计划要在上海玩上十天半月的,没想到,第4天,妹妹就给我打电话:“你准备去车站接晓凯吧。我本来已经给他报名参加一个‘英语角活动,但他执意要回去,说是担心你一个人在家太孤独。现在已经上了火车。”晓凯如此孝顺,我很感动,没想到,第二天一下车,他就冲我嚷开了:“都怪你!天天说想我,要我回来,闹得我参加‘英语角、参观科技馆的计划全泡汤了!”我愣了:不是你主动要回来的吗?怎么又怪罪我了?
自从“生日风波”和上海之行后,我发现晓凯的脾气越来越坏,不管我说什么话,他都要和我对着干;老师也反映他在学校里几乎不怎么说话,和同学不合群,上课总走神,学习成绩也下降了许多。我很着急,问他是不是遇到了什么不开心的事,他摆摆手,不耐烦地说:“不关你的事!”
我又气又急:这孩子到底是怎么了?
心理分析师说:
孩子难以承受“亲密”之重
母子之间亲密无间,心有灵犀,可能是很多母亲的梦想。那多幸福、多骄傲啊:一双稚嫩的眼睛时刻关注着你的一言一行、一颦一笑,他细心揣摩你的喜怒哀乐,他能清楚地知道你需要什么;他忠心地守护你,不论走到哪里,他都深深地牵挂你;他用心良苦地取悦你,与你分担忧愁,分享快乐……
看到这里,也许有人会疑惑:你该不会是偷换概念,描述男女之间的爱情吧?是的,这个描述的确容易让人联想到亲密爱人之间“唇齿相依,心心相印”的关系。但是,“偷换概念”的不是我,而是现实生活中那些被人称道的亲密母子,就像晓凯和妈妈。因为爸爸长期不在家,夫妻俩交流很少,妈妈便自然而然地将精神寄托和情感慰籍都转移到晓凯身上,晓凯也自然而然地承担起了本应是一个丈夫承担的“关怀、交流、陪伴、取悦、理解,保护”的职责。妈妈的情感需求在儿子这儿得到了满足,爸爸在家里的作用变得无足轻重,因此造成这个家庭里母子之爱占绝对优势的失衡状态。
也许有人觉得:爸爸长期不在家,孤独的妈妈需要人关心,成长中的孩子需要人爱,母子之间的亲密不正好弥补了“丈夫”和“爸爸”这两个角色的缺位吗?而且,这种亲密关系还益处多多,比如,晓凯的懂事和善解人意让妈妈对爸爸的不满烟消云散,妈妈对晓凯的成长也备感欣慰,母子亲密无间应该是一种很好的亲子互动啊!
妈妈很奇怪晓凯最近的反常言行,而事实上,他现在的表现正是母子亲密关系带来的必然结果,这种影响随着晓凯进入青春期而逐步强烈。
当孩子慢慢长大,他的视线不再仅仅局限于家和父母,他会越来越渴望外面的世界,他在人际交往、拓宽视野、增长才干等方面的需求会越来越强烈。当这种需求不断得到满足,他又会生出更多的认识外部世界并融入外部世界的需求——这就是成长。当然,成长是艰难的,只有鼓足勇气,不断战胜困难,成长才能实现。
但是,晓凯却囿于这些困难之中:他有强烈的结交朋友的需求,可当他碰壁后,就退缩了,而且,有一个良好的环境接纳他的退缩:妈妈安慰他陪伴他并取悦他。他到上海去玩,他非常珍惜这个拓宽视野的机会,但妈妈每天几个电话让他犹豫不前。出门在外,毕竟没有家里随意,在一个陌生的地方参加英语角活动,既让人充满向往,也面临一些挑战。最终,对妈妈的依恋和牵挂让他找到了退缩的理由,但是,当真正退缩后,他又心有不甘。
显然,晓凯是矛盾的,一方面,他像所有同龄的孩子一样对外面的世界充满了向往,渴望飞翔;另一方面,他又和那些孩子一样对陌生和困难有一种本能的逃避。每个人的成长都要经历这两种挣扎,大多数情况下,向上的动力会胜过向下的阻力,于是,我们成长了。但晓凯除了要对付这两种挣扎外,还要对付另外一副枷锁:妈妈在呼唤他,他放心不下妈妈。他因此比其他孩子更矛盾,更茫然,成长的脚步也更沉重。
一只锦囊:
让孩子回到自己的位子上
亲密无间的母子关系会对孩子的成长造成阻碍——这也许是那些陶醉于母子亲密关系的母亲们始料未及的。事实上,这也正应了心理学上的一个规则:所有的角色都应各就各位,缺位、替位、越位,最终都会带来混乱。
孩子就是孩子,他的任务是成长,而不是替代爸爸做妈妈的“亲密爱人”;妈妈就是妈妈,她应该对孩子尽好抚养之责,而不能将孩子当作“爱人”;夫妻就是夫妻,不论你们是朝朝暮暮还是天各一方,“丈夫”和“妻子”的角色是不能缺席的,你们都应该担当起“互相支持,互相依恋,互相慰藉”的职责。
妈妈和晓凯之间亲密无间的母子关系已持续多年,晓凯现在已进入青春期,身心都会发生很多变化,妈妈需要清醒地认识到,这种亲密的母子关系将会对晓凯成长造成影响,母亲应及时做出一些调整。
妈妈首先要态度坚决地和晓凯分床睡,而且母子俩也要尽量减少过多的身体接触,如搂抱、抚摸等等,要让晓凯在心目中建立一个明确的性别界线。
母子之间牢固的连结要有所松动,爸爸必须加入进来。一方面,夫妻直接对话,不让孩子当传话人,促进夫妻之间的沟通顺畅,让妈妈的情感寄托归位;另一方面,父子要建立和谐的亲子关系,让孩子从依恋妈妈的情结中走出来,妈妈需要退一退,主动将空间让给爸爸,让孩子在与父亲的相处中,学习做一个男人。
另外,父母要鼓励和引导孩子大胆走出去,主动结交朋友,勇敢尝试新事物,培养更多的兴趣爱好。当他遇到困难时,父母要陪着他、坚定地鼓励他,帮他积累更多的战胜困难的经验。
Niushujuan@sina.com
(编辑:牛淑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