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试从通过对莫扎特《A大调钢琴奏鸣曲》曲式和演奏的解析,结合作品背景、内容、风格等音乐要素,来分析莫扎特钢琴音乐的处理方法和基本要点。
【关键词】莫扎特 奏鸣曲
莫扎特——作为维也纳古典乐派三巨匠之一,用他短暂的一生为欧洲音乐史上留下了光辉灿烂的一页。在所有的器乐创作当中,奏鸣曲是莫扎特音乐创作中最重要的体裁之一,是莫扎特音乐风格凝练精髓的体现。它在最精炼的篇幅里,涵盖了作曲家最为特性化的音乐语汇和表现手法,成为彰显其个性的标志性作品。
一.创作背景与作品风格
莫扎特一生共写了19首钢琴奏鸣曲,这些奏鸣曲主要不是为音乐会而是为家庭或个人演奏所用,深切寄托着他对个人生活经历的感受,具有很强的内向性,可以说,莫扎特的钢琴音乐更多的是他丰富内心世界的真实写照。从莫扎特所处的时代背景和他的个性特点来看,莫扎特注重主客观的平衡,有节制的表现。以第十一钢琴奏鸣曲为例,该曲创作于1778年,表现的是莫扎特在曼海姆和巴黎旅行时所得到的音乐形象,在这个时期,莫扎特的艺术已臻成熟,创作进入旺盛期,一些优秀的钢琴奏鸣曲涌现而出,在这些创作中已渐渐显露出了他的独特的创作风格——富于歌唱性的旋律,精致匀称的结构和阳光般的明朗乐观的风格。这首A大调钢琴奏鸣曲就是具有典型莫扎特情感和音乐语言的代表。
二.曲式分析
变奏的手法是莫扎特用得最多的手法,A大调钢琴奏鸣曲第一乐章就是由主题和六首变奏曲组成的一个动人行板。整个音乐形象纯朴,柔美,内涵,仍有悲切的音调。主题有两段构成,前半段为八小节,后半段为十小节。6/8节拍,附点节奏。采用了带有再现二部曲式主题的体裁风格,具有意大利西西里舞曲民谣特性,富于歌唱性。织体简单,音乐情绪内在而抒情,其从容不迫的速度和安详的态度更接近于莫扎特的特点。正如霍洛维兹所说:“莫扎特的艺术精髓是用很少的音符来表达,所以尽管织体简单,却每个音符都很重要,比起浪漫派的音乐,莫扎特的钢琴音乐需要更多的色彩。”①其歌唱性的特点在主题的呈示部和再现部表现得更浓郁,而舞蹈性的旋律在中间部分出现,使整个主题抒情而不失灵动的特点。
第一变奏,旋律以问答形式出现,音乐形象晶莹剔透。主要以旋律装饰与节奏变奏为主,织体变奏为辅,强调舞蹈性。旋律从一开始就用倚音、上下助音、经过音、颤音进行装饰,而十六分休止符串插其中,增加了变奏灵动诙谐的特点,并让旋律时断时续,使其带有诙谐性。左手以跳音奏法在稍停的间隙奏出和声轮廓,使音乐欢快活跃,维持一个等时值的律动,进行主题华彩装饰。中部第三、第四小节则用加快一倍速度,使骨干音提前奏完,后半拍附加同音反复的半断奏的方是以右手的十六分音符动态为中心,突出旋律装饰和节奏变奏,达到无与伦比的美感。
第二变奏,是一首快速流畅、华美的变奏曲目。细小的回音音型构成了具有华丽风格的花腔式咏叹调。在富有独特透明感的左手三连音的伴奏下,右手的颤音自然的融入到旋律中。第一乐句先铺平节奏用颤音装饰,后切断旋律音,用休止符和附加下行音阶式音型加以填充,间隔以跳音,使乐曲轻松活泼并有歌唱性,左手以快速的三连音分解和弦织体衬托。第二乐句加强力度,右手快速三连音分解和弦构成的旋律骨干音,左手用分解八度跳跃织体使音乐更具弹性。第三乐句铺平的跳音加装饰音快速填充,第三和第四小节变节奏推迟第三、第六拍出现的位置,第四乐句是同第一和第二两句的手法综合处理。该变奏和变奏一同样的运用了旋律装饰手法,却和变奏一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形成了与之不同的流畅而华美的特点。
第三变奏,转为小调,十六分音符的起伏时起时落,音乐略显忧郁。乐曲以音阶级进为主,去掉装饰用围绕骨干音上下连绵起伏,使主体隐藏在十六分音符的新旋律中,构成主体、变奏一、变奏二的强烈对比。第一乐句用左右手相同的时值十六分音符律动结合起来,近似二声部复调陈述。第二乐句为了加厚和声力度,右手变成强有力八度十六分音符,以增强音乐气势。第三乐句,乐曲中部则变成三声部以形成对比。第四乐句再现第一乐句,最后两小节为了加强终止结束感,右手八度再现,左手织体向低音区扩展。
第四变奏,再回到A大调,和变奏三形成对峙,一改a小调的略带压抑的忧郁旋律,代之以明亮热情的乐思。这首变奏曲目以和声为中心,双手交错前,和弦式音型化占主要地位(旋律华彩装饰只有中部四小节)。左手不但以同奏八度勾勒出和声轮廓,还以交叉的方式在相距八度音程上重复,并加上三度旋律平稳柔和的咏唱而出。乐曲中部以歌唱性造成对比,保持骨干音在小节的两端,中间用音阶快速下行填充,第三小节骨干音保持在原位置,用经过音填充空隙,造成音阶下行有花腔女高音常用的唱法特征,同时音区向高低声部均有所扩展。再现部同呈示部。
第五变奏,慢板,运用速度变奏,以较慢的节奏和较快的节拍取代了前面变奏的轻巧的节奏,连续不断的变化极富特色。乐曲重新使主题旋律较为明显,高低音声部都回到乐曲开始时的音区,左右手都出现了细腻的三十二分音符,左手低音伴奏音型要有较好的音量控制和稳定感,尽量连贯起来,是音质柔和细腻,给人以种温婉舒心的感觉,在变奏五中装饰音甚至用了六十四分音符,成为套曲华彩装饰的顶峰,自然音体系和半音体系的恰当运用使旋律更加华丽。
第六变奏,速度为快板,4/4拍子变成十分适当做结束用的轻快而明朗的变奏曲。具有鲜明的舞曲性格,其中不乏诙谐俏皮的情绪融入其中,给人一种赏心悦目的感觉,是全曲的高潮。第六变奏没有用固定的变奏手法,而是将前五个变奏加以总和,如在前四小节的变奏手法是结合了变奏二变奏五的非等时值华彩装饰,后四小节则结合了变奏四的等时值华彩装饰,中间音阶上下行和辅助音结合了变奏三的等时值律动华彩,结尾处的回音音型和变奏一相吻合。全曲在变奏六作了一个总结性的描绘,频繁的织体变化,音阶级进式和分解和弦式的交替进行,呈现在人们面前的就是一个五彩缤纷的热闹场面。
整个变奏套曲层次清楚,手法多样,变化丰富,对比鲜明。归纳有以下几方面特点:其一,全曲以装饰性手法修饰主题,使主题旋律时而清晰可闻,时而隐蔽在各种外音和多变的节奏之中。其二,全曲运用等时值律动的装饰和花腔咏叹性装饰两种装饰手法,一一在各段曲目中交替使用。其三,各变奏在进行中,严格地保留主题的二部性结构形式,只有在第六变奏中乐曲结束后,为了加强终止式做了八小节的补充。其四,全套曲始终建立在一个调式上,虽然变奏三采用了调式对比,由A大调改为a小调,但全曲原主题的骨干音和声仍保持着原来进行。
三.演奏风格
莫扎特的钢琴奏鸣曲无论是力度的变化,传情的歌唱性,还是演奏的技巧,都需要我们认真地加以研究。为此,在演奏莫扎特的这首A大调钢琴奏鸣曲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触键和演奏方法——莫扎特的音乐非常细腻,因而对他的连音、跳音、半跳音、经过音等的触键方法及声音的要求,需有明确的触键点,落点并非只在琴键的底部,各个深度都可以产生不同的力度层次。在演奏时连音、跳音要弹得明确,连的奏法要弹得非常流畅连贯,衬托出歌唱性的旋律,断的奏法是用来衬托活跃旋律的,要弹得有动力,声音每个都断开。其次,要注意用跳音构筑的音群的演奏,要弹出华丽的曲线美,注意手腕要固定,力量集中在指尖上,轻巧而敏捷地演奏。演奏时,手臂要放松,多用手指、手腕的动作,指尖感觉敏锐,快速的音符要弹得有光泽,触键均匀,要有穿透力,声音要像一颗颗透明的珠子穿在一条线上。
2.速度和力度的把握——弹奏这首A大调钢琴奏鸣曲时必须注意:速度避免过激,应严格保持节拍、节奏要求,整个演奏也不应由此而缺乏生气和动人的表现。演奏他的奏鸣曲快板不宜太快,如第六变奏,通常介于120~126之间,即一拍四音一般不超过126;慢板也不宜太慢,如第五变奏,一般在48~50之间。演奏这首莫扎特的作品在整体上要贯穿相同的、稳定的均匀速度,不能忽快忽慢,这也是古典主义严谨音乐风格所提倡的。由于莫扎特的键盘作品都是为古钢琴写的,而在现代钢琴上演奏莫扎特作品就要恰当的掌握其力度的分寸,其分寸的限度一般为:pp—最轻弱地触键,同时带有秘密、神秘的回声性质;p—可爱的、柔韧的、触键坚定而有表情,mp与mf—介于轻与响之间,像平静的说话语气。力度的范围必须是手的任何动作坚挺与弹性的结合,要做到灵活平和,轻而不虚,强而不硬。
3.旋律色彩的把握——莫扎特的A大调钢琴奏鸣曲中旋律色彩极为丰富,是其精髓,它的主调旋律最能表达人的情感,常常处于主导地位,因此在演奏中要正确理解和表现莫扎特音乐的“歌唱性”,使演奏既充满歌唱性的丰富表情,又保持质朴的奥地利民族、民间音乐风格。在演奏过程中要将旋律线条理清,不断感受到旋律的轮廓,即旋律进行的上升、下行、拱形、波状。要使旋律有丰富的说话语气,注重主调音乐的立体感和流畅动感的韵律,要注意旋律不是孤立存在的,它需要衬托和扶持。
总而言之,莫扎特这首作品演奏的困难在于风格的分寸标准和把握,其精髓就是在于给听众心灵带来美的享受,通过富于歌唱性的音乐在人们面前展现出无限绚丽多姿的色彩变化。
注释:
①《霍洛维兹谈莫扎特》郑雪梅译.《星海音乐学院学报》1996年04期.第72页
参考文献:
[1]杨民望.《欧洲音乐史》 .上海文艺出版社,1984
[2]郑兴三.《 莫扎特钢琴奏鸣曲研究 》.厦门大学出版社,2000
[3]朱敬修,唐瑰卿.《外国音乐史》.河南大学出版社,1995
[4]张丽.《试析莫扎特的钢琴音乐特征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2002
[5]赵晓生.《钢琴演奏之道》.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1999
作者简介:
姚丽娜(1983-)河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在读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