翟建蕊
关汉卿,中国公元13世纪杰出的戏剧作家,元杂剧的奠基人。他是一个多才多艺、颇有个性的元杂剧作家。由于他擅长歌舞、精通音律,又和当时的演员交往甚密,这使他的作品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和适合舞台演出的特点。他的作品大致分为:公案戏、社会风情、历史戏。
我有幸参加演出他的名作《窦娥冤》的同时又在中国戏曲学院学习了《戏曲史》,在排练演出及学习关汉卿作品的过程中,我对关汉卿这位剧作家作品的思想性,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一、对社会现实的批判
金元时代是少数民族统治的朝代,作为汉民族的剧作家,关汉卿的名字本身就表现出一种对黑暗统治的不满,以及对汉文明的一种渴望与追求。他创作的历史剧与时代的脉搏紧密相连,借历史故事和历史人物,影射现实,批判现实,呼唤正义,寻求光明。这是关汉卿剧作思想性的一个显著特点。
对元代社会权力大于法度,贪官酷吏横行,百姓伸冤无处,天下难觅公平的黑暗制度,关汉卿深恶痛绝,其悲愤之情常表现在他的作品之中。
例如在关氏名剧《窦娥冤》之中,他通过这个悲剧故事借窦娥之口,对黑暗官场进行了无情的揭露,“官吏贪赃枉法,百姓有口难言”,一句含泪泣血的唱词控诉和鞭笞了元代社会无视人格和人的尊严的严酷现实,锋芒直指酷虐的封建统治。剧中窦娥唱出:“没来由犯王法身遭大难”,充分表现出窦娥对无视证据,草菅人命的法律制度的满腔怨愤。善良、贤惠的窦娥遭受不白之冤,在押往法场途中,她开始对人心和天地的公正性提出质疑:“为什么好人遭难,为什么做恶的富贵寿延。为什么苍天也怕硬欺软,为什么善与恶黑白倒颠”。走上刑场,也是她从朦胧中觉醒之时,她决不甘心糊里糊涂的死去,她要控诉这人间不平。觉醒了的窦娥对封建统治阶级的神圣之柱——天地鬼神放声诅咒:“不分好歹何为地,错堪贤愚枉做天。”这实际上是对元代黑暗统治阶级秩序的强烈控诉。字里行间无不渗透着剧作者的代言人——窦娥对最高统治者的大胆指责和对当时黑暗现实最强烈、最尖锐的抨击。
二、强烈的悲剧意识
关汉卿善于在尖锐的戏剧冲突中塑造人物,而且还善于将这种戏剧冲突迅速展现出来,让观众替剧中人物焦急、担心。剧中人物的个性、内心世界也在戏剧冲突中鲜明的体现出来。作品具有合情合理的情节安排和扣人心弦的戏剧性,特别是那种强烈的悲剧意识,体现在关汉卿剧作的人物和剧情当中。
关汉卿在第二折中,描写了赃官贪赃枉法,窦娥与婆婆公堂遭受酷刑,年迈的婆婆呼天不应,无助的窦娥鸣冤无处,屈打成招……阴森森的法场,两个善良而可怜的女人,面对生死离别相拥而泣……面对死亡窦娥放不下年迈的婆婆,呼唤着不能见面的爹爹……这悲烈、凄惨、令人窒息的情境无时无刻不在刺激着观众的情感神经,撞击着观众的心灵。无论念白还是唱词无不感人肺腑,催人泪下,强烈的悲剧意识由此可见一斑。
然而,关汉卿的作品慷慨悲歌的同时又乐观奋争,在这出悲剧中我们看到的不仅是呻吟、哀嚎还有淋漓痛快的指责和批判。一个至死不屈的反抗者形象顶天立地,让色厉内荏的统治者只能处死窦娥的肉体,而无法泯灭她永存于天地的精神,从而,奏出了鼓舞人民斗志的主旋律。正是这份乐观的激励人民与黑暗势力拼死抗争的精神,正是这种基于现实又高于现实的浪漫主义悲剧意识才使得关汉卿的剧作焕发出辉映世界戏剧舞台的光芒。
三、勇敢的斗争精神
“窦娥冤”中,在窦娥的唱词和念白里无不反映出窦娥不畏命运屈服,勇于抗争的精神。关汉卿在第三折里特意写下窦娥发下三庄誓愿:血溅白绫、六月飞雪、三年干旱。并且,一一得到应验。通过这些超乎寻常的自然力量的描写,渲染了浓重的悲剧气氛,抒发了一种天公不可欺,民心不可辱的正义情绪。窦娥面对这没有公道、没有正义的黑暗社会,发出了深深的诅咒和强烈的抗议。不仅对腐败的官府进行了血泪控诉,连封建社会视为至高无上、神圣不可欺的天地也被痛斥为是非不分、欺软怕硬的东西!把窦娥临危不惧、勇于反抗的性格描写得淋漓尽致,绘声绘色,如同火山爆发,闪耀出最强烈的斗争火花,这恰恰是关汉卿通过艺术形象的塑造发自心灵深处的呐喊。有学者说,关汉卿的《窦娥冤》中,一个法场,两把法刀,法刀固然杀害了窦娥,但同时也肢解了罪恶的封建吏治。
关汉卿曾在自叙形散曲[南吕·一枝花]《不伏老》中自诩自己是“一粒蒸不烂、煮不熟、捶不扁、炒不爆、响当当的铜豌豆”,这充分反映了他昂扬的战斗精神,这种精神在他的作品中得到了充分体现。关汉卿这一位伟大的剧作家,以自身的聪明才智,利用手中锋利的笔锋,向黑暗的反动统治制度进行了痛斥和揭露。他的作品感染了一代代人,而他的精神和他的作品融在一起,永世传诵。
关氏创作的杂剧水平,实为北杂剧之冠,思想上艺术上都达到了元杂剧的顶峰。
由于我演出关剧的角色还不够多,对关汉卿剧作的思想性认识还不深刻,仅是把我粗浅的认识谈出来以就教于同行和师长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