呵护“孤独”的心灵

2008-09-12 10:53张冬梅
cookie world 2008年7期
关键词:孤独独生子女儿童

张冬梅

每个人都要生活在“社会”这个大集体中,任何人都脱离不了这个集体。

如果一个孩子孤独了,游离于社会之外,今后将适应不了这个社会。

因为他们不能与人正常的交往,不能与别人合作,只能被遗忘在某个角落里,不能成为社会的一员。

5岁的蓉蓉是个很漂亮的女孩,妈妈在她1岁时发现,教她说话的时候,她总是东张西望,最终只能说些简单含混的词;而且她从来不爱和别的孩子一起玩,如果有小朋友靠近,她就推别人。上幼儿园后,老师告诉蓉蓉的妈妈,她不合群、多动、上课精力总不集中,想干什么就干什么,甚至目光都不与别人对视。妈妈以为这一切都是因为孩子小的缘故,长大后就好了,就没很在意,但因为蓉蓉的行为越来越古怪,到医院一检查,原来是得了“孤独症”。

1943年,美国精神病学家Kanner首次确立了“儿童孤独症”的概念。在随后的60多年里,这一儿童发育性障碍疾病被越来越多的医生了解和认识,并做了一系列的相关研究。孤独症被称为精神疾病中的癌症,目前基本不能治愈,然而他们不足绝对意义上的傻子或痴呆者。他们有明显的语言障碍,却又截然不同于聋哑人;但他们在理解周围事物和环境的困难重重又与简单的弱智儿童难归一类。

儿童孤独症的三大诱因

1家庭气氛和环境

社会竞争的加剧、生存压力的加大,导致家庭没有亲情爱意。尤其一些家长平日里忙于应酬、工作,对孩子漠不关心,或者态度粗暴,受了气发泄在孩子身上;有些孩子本来只有一些孤独倾向,父母却因他表现不如别的孩子,就对他大肆指责,甚至大施拳脚,使倾向演变成真正的孤独症。据调查,患孤独症的儿童一半以上父母性格急躁、经常训斥孩子或家里只有老人单独带孩子。

2生物体自身的发展

科学家在神经病理学方面,通过动物模型研究,一些研究者发现大脑边缘系统可能与孤独症有密切关系。边缘系统中主要是杏仁核和海马回与孤独症有关,杏仁核呈杏仁形状,是控制人类情感和攻击行为的皮层下中枢。社会行为退缩、强迫行为、不了解危险处境、不能从记忆库存中提取信息、不能调节自己以适应新事件或环境与海马回受损有关。

海马回是负责学习和记忆的一个中枢。孤独症儿童在遇到新情况时不能运用已往储存的信息可能与海马回有关。损伤海马回可以在动物身上重现刻板行为、自我刺激行为和多动行为。

3第二代独生子女更加孤独

“没有人知道为什么太阳总下到山的那一边,没有人能够告诉我山里面有没有住着神仙,多少的日子里总是一个人面对着天空发呆,就这么好奇,就这么幻想,这么孤单的童年。”多年前,一曲《童年》讲述了这样的孤独。爸爸妈妈要上班,爷爷奶奶不放心让孩子到外面玩,独生子女没有玩伴。

据国家人口发展战略研究报告显示,中国目前已有近1亿被戏称为“小皇帝”的独生子女。其中,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出生的一代独生子女已经长大成人,他们也陆续结婚生子,而这些孩子成为继他们父母之后的第二代独牛子女。人口研究专家指出,随着“80后”独生子女陆续进入婚育期,家庭结构将进一步缩小,亲属关系将更单一化。第二代独生子女将面临更孤独寂寞,幸福与悲伤难与人分享的状况。

儿童孤独症的症状

孤独症儿童主要行为特征:社交障碍、语言发育障碍、刻板行为。

如果孩子出现以下症状,请尽快带孩子就诊:

●语言发育远远落后于同龄儿童,同时缺乏用肢体语言交流能力。例如不会用手指指物体给大人看或用眼神交流来表示需求,而更喜欢直接拖大人的手去拿需要的东西。

●喜欢单独玩耍,跟其他儿童难以相处。

●不喜欢目光接触。

●喜爱转动物体,如自己转圈,或看转动的电风扇和轮子。

●不怕陌生人和陌生的环境,对真正的危险没有恐惧感。

●对周围的事或人漠不关心。

●听力没有问题,但对外来声音,如叫他名字、简单指令,没有反应。

●对玩具不感兴趣,极度迷恋自已的手。

●不正常地特别喜欢某一物件。

●不懂得回答简单的问题,只会重复别人的话语。

●不会好好地玩玩具,拿到玩具就放嘴里咬、嗅,或拿在手里不停地转动,排列所有的玩具。

●极度喜欢广告、天气预报,却对一般动画片不感兴趣。

孤独症儿童的预防与治疗

自50年前孤独症定名以来,全球的医疗工作者都在致力于寻找孤独症的病因,但至今还是个谜。1982年,中国儿童心理卫生指导中心的陶国泰教授,在南京确认并首次向全世界披露了中国第一例幼儿“孤独症”患者,中国才逐渐引起对“儿童孤独症”的重视和研究。

专家认为,在为孩子提供丰富物质生活的同时,应多关心孩子的精神生活,以免造成终生遗憾。由于病因不清楚,目前教育训练被证实是治疗儿童孤独症的最可行的办法。训练内容主要是针对孤独症儿童在人际关系、语言沟通、日常行为等方面的行为缺陷,作出弥补措施。

2至5岁是孤独症儿童的早期干预最佳时期,但训练过程十分艰难,需要更多的细心和耐心。另外,在日常生活中,除了关心孩子的身体健康以外,还要注重从多方面对孩子的性格及心理的养育。

防治儿童孤独症要采取综合性措施,要让孩子多参加各种锻炼,多参与社交和集体活动。切勿让孩子长期过“封闭式”的生活,以免形成孤僻性格而殃及孩子终生。一旦发现孩子出现类似“儿童孤独症”的表现,应及时请教医生,或者和医生配合一起进行诱导训练,并在医生的指导下给孩子服用有关药物。

1“三心”唤醒孤独儿童的心灵

作为父母、老师,更应该以最大的爱心、细心和耐心对待孩子。孤独症儿童中的绝大部分儿童是足以体会到亲切、爱抚、关心等情感的,对他所接受的人所发出的指令基本上都能较好地执行,爱不仅使孤独症儿童得到温暖,同时对他们智力发展和身心康复也起了积极的作用。正因为孤独儿童存在种种的障碍,也强调了我们教育的细致和耐心。

2尊重孩子的人格

贝特尔海姆认为:“孤独的孩子只有在受到像对待人那样的充分尊重时,病情才会减轻。只有在感受到爱和被理解时,才会摆脱孤独的困境。”

成人不能因为孤独症儿童有种种问题和缺陷,而否定尊重其人格的必要性。作为孤独者儿童的家长,首先必须正确认识孤独症儿童,他们尽管言行与正常儿童有较大差异,他们也是我们人类社会的一分子,是正在成长、发育着的儿童。所以,每位孤独症儿童的家长都必须清楚儿童的共性,只有这样才不至于过分强调他们的缺陷,才不至于把无端的溺爱当成关心,才不至于把一切不良行为都归结为不可查明的病因上。孩子的心理发展也遵循着与一般儿童相同的规律,有着自己的兴趣爱好,也有着自己的基本情感需要,需要别人爱护自己,尊重自己,容纳自己。我们要善于观察他们的行为特征,让他们受到爱护和尊重,享受同龄人的平等待遇。

3反复强化,建立条件反射,形成习惯

从最简单的点头、摇头、拍手等动作开始训练,对每一个动作进行示范、讲解,让孩子跟着做。例如3岁的贝贝平时喜欢吃瓜子、巧克力,那么在教她学点头、摇头的动作时,我们可以取一粒放在她面前问她要不要吃?她见了马上用手来抓,我们说这样不行,要吃就要点点头,如果她不会点,我们可以用手扶着她的头,边示范,边教她学点头,当她学得略有一点像了,就奖励了她一粒,就这样反反复复训练,使她学会了点头、摇头,并知道了每个动作的含意。

再例如,为了让孤独症的孩子学会注视别人的眼睛,家长可以分“三步走”。先告诉他“宝宝,看妈妈的眼睛”,并将一块糖放在两眼之间,吸引他注意,等到他抬头的时候,就把糖给他作为奖励;完成这一步后,将糖放进口袋里,同样等孩子抬头之后,掏出糖给他,渐渐地,家长会发现,即使不给糖,孩子也已经会在你呼唤他名字的时候有反应。

4引导孩子学习交往技能

社会交往能力的不足或缺陷是孤独症儿童的核心特征之一。他们对身边的事或人,视而不见,听而不闻,总是独处一隅。他们缺乏正式的社交反应。这些缺陷使得孤独症儿童难以和别人建立起良好的人际关系,阻碍了身心的正常发展。教育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要让孤独症儿童学习、掌握与人交往和参与团体生活的技能。

例如刻意教导孤独症患儿在听别人讲话时有目光接触。开始时,孩子可能只是眼角一瞟,但这是很好的开端。孩子有目光接触后,可通过模仿,教导他用手势示意与别人沟通。利用每一个自然环境,如进食、穿衣、便溺、玩耍,要求孩子先有目光接触和手势示意,再给他想要的东西。当孩子学会用手势示意后,可以用示范的方式教他学习用声音配合手势示意,慢慢再引导他用口语表达意思。

时常的交谈与爱抚是亲子间情感交流的重要渠道。我们除了询问孩子“吃饱了吗”,“还想要什么”之外,还要学会用“今天你感觉怎么样”,“你是怎么想的”,“你高兴吗”等问句提问,学会认真聆听孩子内心真实的感受。甚至,在你真的不得不忙于其它事务时,也别忘了给孩子一个歉意的抚摸。

5制订计划,持之以恒。

有时看起来是非常简单的生活基本技能和习惯,患儿可能需要半年甚至更长的时间才能学会。抚育他们,是对父母爱心的极大考验。有些孩子不适宜长期住院,那么父母必须在医生的指导下,在家严格执行计划,不要放弃孩子,只有父母付出加倍的努力,观察孩子的表现,找出问题的症结,定出目标与计划,精诚合作,才能帮助孩子踏上成长发展的道路。

孩子幼年时期的心理发育情况对孩子一生都有着重要影响,拥抱、抚摸、亲吻、目光等交流对孩子健康的心理发育都非常重要。如果儿童在这一时期得不到父母的关爱,很可能会导致自闭症、情绪障碍等产生。同时,过于照顾和溺爱也会使孩子出现自闭倾向。

亲爱的爸爸妈妈,您的孩子孤单了吗?让我们给孩子更多关注,给孩子更多的关怀吧!

猜你喜欢
孤独独生子女儿童
政协委员提议独生子女带薪休假照顾父母
圈套里的个性化讲述
留守儿童
从《山河故人》看贾樟柯的变化与坚守
六一儿童
“六·一”——我们过年啦!
捏脊治疗儿童营养不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