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的几点思考

2008-09-05 01:15惠晓峰
教育探索 2008年8期
关键词:几点思考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

摘要: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直接反映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功能的发挥。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实效性,必须以教材主体结构和重点内容为基准,努力把优良的教学理念和活化了的教学内容引入课堂;应打破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以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活跃课堂气氛,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和生动性;应打破原有的教材章节,实行专题和团队授课方式,进一步完善考试制度;还应充分塑造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人格魅力,设法达到以人格形成人格,以性格形成性格的教学目的。

关键词: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几点思考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0845(2008)08-0060-02

收稿日期:2007-12-11

作者简介:惠晓峰(1970-),女,陕西清涧人,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从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研究。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承担着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任务,是对各层次、各科类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是帮助大学生坚定理想信念,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重要途径,体现了社会主义高等教育的本质特征。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育人功能能不能很好地贯彻落实,直接体现在教学实效性的提高上。就此,笔者结合我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实践和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提出以下几点思考:

一、 教学内容上,应以教材主体结构和重点内容为基准,努力把优良的教学理念和活化了的教学内容引入课堂

近年来,我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在“立足红色圣土、守护精神家园”的育人信念的支撑下,依托革命圣地延安良好的人文环境,根据党中央、教育部的有关文件精神,本着“致真知与致良知相结合”的大学生素质教育路径,坚持把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和延安精神贯彻到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实践中,形成了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优秀民族传统文化和延安精神“三位一体”的教学理念,有力地拓宽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主题。在教学内容方面,我们经过长期的教学实践,首先确立了“三个坚持与一个目标相结合”的指导思想。“三个坚持”是: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坚持学马列要精、要管用的方针,坚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原则。“一个目标”即力争把广大学生培养成全面发展的复合型人才。在此基础上,我们始终以教材结构和重点内容为基准,努力把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和延安精神的基本内容渗透和贯穿在具体的教学内容之中,特别是结合理论前沿、社会热点和学生关心的实际问题,制作并实施了知识性与趣味性、理论性与实践性、时代性与创新性兼备的专题授课教案,真正活化了教学的内容,为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实效性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当下,丰富和创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内容,加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更应与时俱进,不断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时代气息。具体有两个方面:一是要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党的十七大精神、科学发展观等最新理论成果吸纳进来,运用富有时代特征的基本理论不断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政治和文化道德素质;二是着眼于时代对大学生素质的新要求,分层次、分阶段地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教育。只有这样,才能把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理论教育落到实处,才能使其成为道德情操高尚、文化素质过硬、人格和心理健全的现代人才。

二、 教学手段上,应打破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以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活跃课堂气氛,同时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和生动性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但是,目前在很多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采取的还是传统的灌输式的教学模式,在很大程度上忽视了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所以,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渗入灵活多样的教学元素,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就成了我们的必然选择。近年来,我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提倡启发式、参与式和研究式的教学方式,关注社会热点,多用生动语言和鲜活事例,以新颖活泼的形式活跃教学气氛,启发学生思考,做到读、听、看、谈相结合。“读”,即引导学生读原著和党的重要文献;“听”,即组织学生听有关专家、学者或实际工作部门的领导就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热点问题所做的报告;“看”,即组织学生观看与课程有关的教学课件;“谈”,即开展生动活泼的课堂提问、讨论、辩论、演讲、知识竞赛等,使学生加深对“为什么”的思考。通过多样的教学手段和教学形式,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使思想政治理论课在大学生心目中获得和专业课相同的尊重和重视。

现代教育技术是指以多媒体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为平台的教育信息传播方式,它的广泛应用不仅改变了人类传统的工作和生活的方式,也深刻地影响着现代教育教学方式。特别是其交互性、灵活性、全面性和形象性的特点,不仅增添了教学形式,丰富了教学内容,而且还拓展了教学时空。现代教育技术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的充分应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传统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模式,即从“教师-学生”模式转变为“教师-媒体-学生”模式。同时,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和学生的角色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教师逐渐由“主角”向“配角”演变,扮演一个教学的组织者、指导者,课程的设计和开发者,学生学习的帮助者甚至学习者的角色;学生则逐渐成为整个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活动的主体,学习的主动性、自觉性因而明显提高。总之,充分发挥现代教育技术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过程中的作用,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内容以学生最易接受、最快捷、最符合人的认知规律的方式呈现给学生,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兴趣。

三、 在教学的组织上,应打破原有的教材章节,实行专题和团队授课方式,并进一步完善考试制度

在传统的教学组织上,大部分高校基本上是一个教师承担几个班级的教学任务,将一门课程从头讲到尾。这样的教学方式,可以比较好地体现课程本身的系统性,并形成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比较长久的合作关系。但是,随着高校的扩招,很多高校为了解决学生不断增加与教师、教室相对有限之间的矛盾,思想政治理论课都采取了大堂上课的方式,常常是跨班级、跨专业几十人甚至几百人一起上课,上课的地点也往往是在阶梯教室。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再采取传统的章节讲授,由一个教师承担几个班级的上课任务,必将使教师疲于应付,没有较多的精力从事科研活动,不能很好地形成教学与科研的良性互动。所以,在教学的组织上,应该进行教学资源的整合,并打破原有的教材章节,实行专题和团队授课制度。我校的具体做法是,将教材中的重点内容抽取出来,结合知识的发展轨迹和当前国际国内的实际加以综合整理,按照少而精的原则,从理论上进行深刻的分析,然后进行系统的、有针对性的讲解。同时,充分发挥教研室团队的作用,将相关专题在教研室各位教师中进行合理分工,以形成集体攻坚的合力。这种以团队的方式组织教学,减少了每个教师备课的数量,提高了讲授的质量,还为教师提供了较多的科研时间。而且,老师之间集体备课,可以取长补短,相互交流,拓展理论视野,是一种相互学习、共同提高教学实效性的好机会。

需要强调的是,教学的组织形式发生了变化以后,相应的,考试制度也要进行调整。开设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目的是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帮助他们成为有良好道德修养和文明行为的人。因此,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学习效果的考查应当把对学生理论知识的考试同学生的日常行为的表现结合起来,做到理论与实际的统一。这样,就改变了现行的思想政治理论课考试只关注学生理论考试成绩,不考虑其日常表现的做法。要针对不同的课程,采取不同的考试方法,并把原来的百分制改为五等级制,即按优、良、中、及格和不及格五个等级,记以不同的学分,这对于教学组织形式的转变能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

四、 在教学主体上,充分塑造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人格魅力,从而达到以人格影响人格,以性格形成性格的教学目的

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过:“在教育工作中,一切都应该建立在教师人格的基础上。因为只有从教师人格的活的源泉中才能涌现出教育的力量。任何规章、任何教学大纲、任何人为的机构,不论设计得如何奥妙,都不可能在教育工作中代替人格的作用。如果你不热爱自己的学生,那么你的教育一开始就结束了。”因此,“在教育中一切都应以教育者的人格为基础,因为只有人格才能影响人格,只有性格才能形成性格”。在我国,自古以来就不仅注重教育者自身的德才,而且要求“以德统才”,强调“君子先慎乎德”[2]。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反复说明,教师的人格魅力是无形的,却又是有形而无处不在的,它对学生健康人格的形成和发展起着潜移默化的感染和熏陶作用,对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促使学生成才起着最直接的示范和导向作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必须在教学实践中塑造自己的人格魅力。

首先,教师应丰厚自己的理论底蕴。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必须坚定自己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并自觉地把这种信仰上升为矢志不渝的信念,这种信念必将对大学生产生深远的导向和内化作用;要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通晓马克思主义产生、发展的历史背景和历史进程,并对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相关著作有所涉猎,以丰富自己的理论知识。其次,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必须广泛涉猎与课程有关的相关学科的知识,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形成广阔的知识视野;要学有专长,即不仅要能从事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研究,还要能从事与马克思主义相关的应用研究、比较研究、实证研究,不断寻求自己科研的特色领域,形成有自己特色的科研的生长点。再次,是教师的课内外的亲和力和魅力的养成。教师的亲和力本质上是一种爱的情感,只有真正地亲近学生,关心学生,才能激发学生对于真理的追求。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应以其在课堂内外表现出来的亲和力使学生感到可亲、可敬。只有对学生充满爱心,才会让学生体会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内在的人格魅力,从而潜移默化地接受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达到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目的。最后,教师要有高超的教学艺术的修炼。上课是一门综合艺术,它与单纯的宣读论文不同,与主持节目不同,与讲故事不同,与诗歌朗诵不同,讲课最为关键的是讲解,而讲解的效果很大程度上就取决于方法的得当与技巧的运用。为此,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必须拥有敏锐的思辨、饱满的热情和精美的言辞,并且能运用工整的字体、合理的板书设计、得当的形体语言、得体的衣着、课堂“小高潮”的设计等等去吸引与感染学生。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在新世纪新阶段担负着光荣而艰巨的历史使命,其教学实效性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历史使命”能否完成。我们必须从多方面着手,不断探索增强教学实效性的途径和方法,真正做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耐心细致,潜移默化”。

参考文献:

[1]罗洪铁.思想政治教育与现代人才开发研究[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6.

[2]曹仲洲.中华道德五千年[M].北京:京华出版社,2004:35.

〔责任编辑:杨唯真〕

猜你喜欢
几点思考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
小学德育工作实效性的提高
怎样增强人大专题询问的实效性
关于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的思考
关于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的思考
关于高校教务管理工作的几点思考
漫谈如何搞好小学语文作文教学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路径与策略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艺术探究
基于综合能力测评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开卷考试改革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研究述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