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时期我国农村社区体育发展探析

2008-09-05 10:15杜春龙任保国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2008年7期
关键词:社区体育新农村原则

钟 霖 瞿 静 杜春龙 任保国

摘要:运用文献资料调研、调查访问和论证分析法,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时期我国农村社区体育的概念及其内涵、新农村社区体育的特点、新农村社区体育建设的目标及其实施步骤等方面进行理论探讨,分析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时期我国农村社区体育对现代化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阐述以人为本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社区体育发展的原则及其具体目标内涵,并对当前社会主义新农村社区体育的发展提出了分段建设、循序渐进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社区体育的方针与步骤,对于新形势下我国农村体育的发展具有代表性意义。

关键词:新农村;社区体育;发展;原则;目标;步骤

中图分类号:G812.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3612(2008)07-0895-03

我国是发展中的农业大国,根据2006年中国年末,中国总人口为131448万人。其中,我国农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截至2006村人口7.37亿,占全国人口的56.1%[1]。农村社区体育问题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基本问题,也是我国群众体育发展的重点和难点。因此,农村社区体育不发展,农民没有机会参加体育活动,中国的群众体育永远不能问鼎现代化,也永远不能称为全民健身。怎样从理论上深刻认识我国新农村社区体育建设的重要意义,如何确定我国新农村社区体育建设的原则与目标,怎样结合当前我国农村体育的发展现状实施具有中国特色的新农村社区体育建设,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必须从理论上加以回答的几个重要问题。

1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时期我国农村社区体育的特点

社区体育分为城市社区体育、城乡结合部社区体育和农村社区体育三种类型。农村社区体育是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城镇化推广以来的产物。

1.1参与对象的广泛性和开展活动的艰巨性新农村社区体育建设必须以全体农民为主体,如此才能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下,农民真正拥有与享用参加体育的权利和政府部门积极维护与保障农民享有的体育的权利,也充分说明了人民生活有了明显的提高。新农村社区体育是以7.37亿农民为对象,且农民有着众多的少数民族,同时又分布在全国各地,具有广泛性。农村经济基础比较薄弱,发展极为不平衡,不少地区既缺乏体育活动的场所和必要的体育器材,又缺少组织引导:农民受教育程度不高,农村干部和群众对体育的功能缺乏正确地认识。要使农民自觉地、科学地、有组织的开展健身活动,是一项系统工程,任重道远。

1.2各区域性发展的不平衡由于体育的发展与经济的发展一样具有明显的区域性和多元化特征。农村经济的增长是新农村社区体育发展的基础。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是导致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时期我国农村社区体育发展不平衡的主要因素。东西部地区、沿海与内地,内地与边远地区之间以及新农村社区体育每个层面呈现出参差不齐的发展层次。这种不平衡主要表现在农民的体育意识、场地设施、经费投入、科学指导等方面较为突出[5]。这种不平衡形成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时期我国农村社区体育发展的主要特征之一。

1.3农村社区体育活动的农业生产性相对于其他产业,我国的农业生产的科技含星低,生产以畜力和手工劳动为主,劳动时间长、强度大,这就使农民的劳动与农村社区体育密切的联系起来。农村社区体育与农业的生产劳动相结合,况且我国人部分地区的农村以农业为土,一年四季,春耕夏管,秋收冬藏,体力劳动量大,就产生了具有农村社区体育与农业生产劳动特色的农村体育项目。

1.4参与时间的随意性和季节性农民的工作时间不像其他职业一样有上下班的固定时间,农业生产有农忙和农闲之分,每天的农活有重、轻之分,这就形成了农村社区体育活动时间具有随意性和季节性的特点。农闲和农活量小的时间是开展农村社区体育活动较好的时机。

1.5活动的地域性和民俗性我国地域辽阔,具有56个民族,不同的民族有着不同的风俗。因此当地农民喜闻乐见的社区体育项目也就不尽相同。中华民族的传统体育简便易行,健身、健心等有民族和民俗特色的体育项目深受农民喜爱。

2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时期我国农村社区体育发展的原则与目标

2006 年初,党中央、国务院作出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战略部署,提出了推动实施农民体育健身工程的具体任务。新农村社区体育建设和发展是在推动实施农民体育健身工程的基础上,随着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深入开展、体育社会化程度的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改善、健身意识的不断增强而逐步发展起来的。新农村社区体育建设和发展是由社会体育需求的变化、经济体制的改革、社区建设的发展,以及老龄人口增多等因素引起的。在我国学者关于农村社区体育建设的众多论著和论文中,“以人为本”都被置于一个核心地位,人本或人文精神成为大家共认的农村社区体育建设宗旨或原则。按照这一原则精神,新农村社区体育建设应紧紧围绕人这个中心主题,以人为出发点和归结点,在新农村社区体育建设的一切活动中都应以个人生活需求的满足与个性的全面发展为旨归,以人的生活质量、个性发展作为新农村社区体育建设的基本评价指标,在充分满足个人的生活需要与个性的全面发展的前提下,兼及其他社会功能的满足,而不是相反。本着以人为本的原则,新农村社区体育建设具体实施过程中应遵循以下几个具体原则,即民主自治原则、满足需要原则、基层自发原则、大众参与原则、社区合作原则。在新农村社区体育建设过程中充分发挥居民的主体作用,充分调动居民的主动性与创造性,使新农村社区体育建设的过程成为新农村社区居民主动参与的过程,使新农村社区体育建设活动成为农村社区居民以自己的努力解决自身生活问题的自觉活动,成为依靠农村社区自身力量以民主方式达成自我管理、白我发展的过程。明确了新农村社区体育建设的原则精神,我们就可以进一步确定新农村社区体育建设的目标指向、活动内容以及指标界限,从而为新农村社区体育建设的目标界定一个基本的范围。新农村社区体育建设和发展目标是一个综合性、多层次的体系。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我国新农村社区体育发展的主要日标是:1) 适应新农村体育工作的需求,加强新农村社区体育组织和社区居民体育自治组织建设。建立起以地域性为特征、以认同感为纽带的新型的农村社区体育,构建亲农、便农、利农的新农村社区体育服务体系。2) 以拓展新农村社区体育服务为龙头,不断丰富新农村社区体育建设的内容,增加新农村社区体育服务发展的项目,促进新农村社区体育服务网络化。建设好新农村社区居民健身场地,方便新农村社区居民就地近参加体育活动;努力提高新农村居民体育生活质量,不断满足新农村社区居民对体育的需求。3) 加强新农村社区体育组织管理,理顺新农村社区体育与社会各方面的关系。完善新农村社区体育组织功能,改革新农村社区体育基层管理体制,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农村社区体育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健全新农村居民社区体育活动组织,建立新农村社会体育指导员工作队伍和社会化的大众体育活动网络,完善国民体质监测系统。4) 坚持政府指导和社会共同参与相结合的原则,充分发挥新农村社区力量,合理配置社区体育资源,大力发展新农村社区体育事业,不断提高)广大农民的身体素质和整个社区体育的文明程度。努力建设管理有序、服务完善、环境优美、活动便利,举办经常性的农村居民体育活动,丰富新农村体育文化生活。

3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时期我国农村社区体育发展的方针与步骤

新农村建设时期我国农村社区体育工作不仅是我国体育事业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而且对构建和谐社会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重要作用。有关新农村社区体育建设的阶段划分与内容安排,我们可以作初步的科学规划,即三个阶段的新农村社区体育建设计划,按此计划,第一阶段的新农村社区体育建设重点在改革新农村社区体育基层组织管理体制,通过强化县级教育文化体育局、乡镇文化体育站和村委会的管理、服务职能,确立新农村社区体育组织作为基层社会单位的主体地位。第二阶段,把发掘新农村社区体育资源、发展新农村社区各项体育事业、提高农村居民生活质量作为主要建设内容。第三阶段,将新农村社区体育建设成组织完善、功能全面的自治体制。我们也可以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时期我国农村社区体育的发展划分为4个阶段:即新农村社区体育建设前期、新农村社区体育建设初期、新农村社区体育建设发展期和新农村社区体育建设成熟期。前期和初期以农村社区体育组织管理体制由行政单位型向村居主体型的转换为主要内容,发展期侧重农村社区体育各项功能的建构、各类社区体育社团组织的培育等方面。成熟期的主要标志是农村社区体育建设自治地位的确立和自治组织体系的完备。

上述新农村社区体育发展的阶段划分着重强调了新农村社区体育组织管理体制转换的重要意义,并希望通过农村社区体育组织管理体制的逐渐建构带动农村社区体育建设和其他建设事项的配套跟进,使农村社区体育建设由表及里、循序渐进。需要补充的是,在新农村社区体育建设过程中,农村居民的主体作用与全面参与是至关重要的一个因素,它既是新农村社区体育建设贯穿始终的主题,也是衡量新农村社区体育建设阶段性成果一个重要指标。据此,我们认为,将新农村社区居民的社区体育意识和社区凝聚力作为一个参照系来划分社区体育发展的阶段,似乎更能体现新农村社区体育发展的原则精神与目标要求。

由此我们把新农村社区体育发展划分为如下二个阶段。

第一阶段,塑造新型农村社区体育意识、逐步改革现行农村社区体育管理体制。把农村社区居民体育意识的培养作为第一阶段的重要内容,既贯彻了“以人为本”的建设原则,又是基于我国当前新农村社区体育发展的实际。科学规范的管理是新农村社区体育发展的保障。在管理运行上建立责权分明的县、乡、村三级管理机构,形成上下协调,左右沟通的决策系统。注重目标的导向机制,过程的制约机制,科学的督导评估机制和广泛的参与机制。县、乡政府和派出所应联合对社区体育设施进行保护,同时应将社区体育场地器材建设列入政府行为,如场地的规划,用地办证的手续由政府职能部门作为特殊事来办,从而保证该项工作的顺利进展,为促进体育场地器材建设,用好管好体育场地器材,乡镇政府、村委应同时制定各项制度。就我国新农村社区体育现状而言,政府倡导与支持起着关键性作用,但关键作用或主导作用并不等于政府过度参与甚至包办代替,而应是充分利用政府权威倡导、动员、恰当的经济支持和政策支持、以及对新农村社区体育建设予以监督、评估和经验推广,从而激活社区各类体育资源,使之成为新农村社区体育后续建设的持久内在动力。

第二阶段,健全新农村社区体育组织体系、全面发展社区各项体育事业。相对前一阶段,这一时期的社区体育建设突出的任务是健全与完善社区体育组织体系。具体而言,社区体育管理组织进一步由行政主导型向社团自治型转换,培育并发展各类由居民参与组成的公共事务管理机构和自治组织;大力建设农村社区体育社团组织,主要包括满足农村居民体育活动需要的服务组织、协会组织、娱乐组织等。初步形成围绕着农民权益、以满足农村居民体育活动需要为目的的层次多样、门类齐全的新农村社区体育组织体系,为新农村社区体育建设的发展提供坚实的制度保障。与此同时,为满足农村居民体育活动需要、实现新农村社区体育建设人文目标的各项事业相应建立起来,如新农村社区体育环境、社区体育基金、社区体育医疗卫生、社区文化体育娱乐、社区体育教育、社区体育公共活动场所、社区体育保障、社区体育活动秩序与安全控制等等。

进一步完善新农村社区体育建设功能、增强新农村社区体育整合。新农村社区体育建设以“人本”为旨归,以人文发展目标为最高追求,新农村社区体育建设的最终成果要以农民体育生活的全面提高和个性全面发展为评价指标。为此,新农村社区体育功能的进一步完善显得至关重要,新农村社区体育功能的完善没有固定的标准,它是一个动态的指标。它必须与社会体育发展的实际状态相关联。有一点可以肯定,尽管我们不能对新农村社区体育的功能完善制定一个明确的标准,然而它总是通过农村经济、政治、文化、体育等各项事业的全面发展得以表现,更重要的是通过农村居民生活质量的全面提高、农村居民人文素质的全面提高、农村居民凝聚力的不断增强以及社区体育文化的繁荣而表现出来。

4结论与建议

4.1结论

1) 新农村建设时期我国农村社区体育的发展是一项持续的社会运动,也是一项涉及广泛的社会系统工程,充分调动社会各种资源、特别是发挥政府、农村社区组织、农村社区居民二者的作用,使之在农村社区体育建设和发展过程中各尽其职、上下配合、协调一致乃是农村社区体育发展顺利进行的根本保证。政府作为农村社区体育建设和发展的倡导者、支持者、规划者其作用自不待言,社区组织是农村社区体育建设和发展的承担者和执行者,其作用也不可小视。而农村社区居民的主动参与尤为重要,因为他们既是农村社区体育建设和发展的参与者、监督者,又是农村社区体育建设和发展成果的主要享受者,他们的主动性与创造性参与既是农村社区体育建设和发展的根本动力,又是农村社区体育建设和发展的基本目标所在。因此,构建政府、农村社区组织、社区居民三方合作,经济、政治、社会文化三种资源共同支持的农村社区体育建设和发展及其保障体系,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时期我国农村社区体育发展的必然要求。

2) 良好的健身环境是新农村社区体育建设的目标,也是新农村社区居民日益增长的健身活动的内在需求。它反映出社区社会、社区经济、社区文化、社区生态环境的和谐程度,对于社区体育可持续发展生产重要影响。随着我国农村经济收入的不断增加,农民的体育活动类型逐渐由消除疲劳主导型向精神型享受主导型过渡,体育将成为提高农民生活质量的重要手段。农民对社区体育的需求不仅满足于场地器械等物质条件.追求健身环境的优良也逐渐成为农民关注的焦点。

4.2建议

1) 我国新农村社区体育建设的均衡发展主要是从二个方面来考虑的,即东西部、沿海与内地,内地与边远地区之间农村社区体育三方面的不平衡性。我国城乡差别、工农差别、贫富差别在短期内不可能消除,这三个层次的农村社区体育面临的条件和水平各不相同,采取均衡发展战略。新农村社区体育建设的非均衡发展模式有三种可能:一是优先建设东部沿海地区新农村社区体育的发展速度,带动内地新农村社区体育和西部新农村社区体育的发展速度,是一种“彗星建设发展模式”;二是快速建设内地新农村社区体育的发展速度,推动东部沿海地区新农村社区体育建设,向东部沿海地区新农村社区体育建设看齐,是一种“波浪建设发展模式”;三是大力发展西部边远地区新农村社区体育建设速度,辐射沿海地区新农村社区体育和内地新农村社区体育建设,是一种“橄榄建设发展模式”。

2) 科学的新农村社区健身环境评价体系的建立对新农村社区体育健身环境的影响起到导向、诊断和激励作用,对新农村社区体育建设的投放决策更为科学合理,使新农村社区体育资源得到更为合理地配置和充分有效地利用,使新农村社无体育的组织措施更加得力,从而使新农村社区体育产生更大的社会效益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中华人民共和国200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R].2007-02-28.

[2]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区第十一个五年规划[R].2006-03-14.

[3] 王凯珍,赵立.社区体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4] 张永军.山东省乡镇社区体育的调查研究[J].体育科学,2005,25(8):21-27.

[5] 齐立斌.现阶段我国农村教育的基本特征及发展对策[J].体育科研,2007,28(2):61-63.

[6] 赵金华.发展农村社区体育[EB/OL].http:www.121tt.cn/Article/jxgl,2005-10.

[7] 樊丙有,著.社区体育论[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3,7.

[8] 任保国.建设新农村与构建和谐社会中发展农村体育文化探析[J].体育与科学,2007,28(1):14-18.

猜你喜欢
社区体育新农村原则
十二星座的做事原则
浙江省金华市社区体育与高校体育的互动研究
当前社区体育发展存在的问题和对策研究
论城市社区体育的制约因素及对策
创新民间美术传承模式 生态式发展新农村文化建设
惹人喜爱的原则(二)
惹人喜爱的原则
原则与原则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