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风丽
关键词颈椎病推拿治疗牵引治疗牵引方向
颈椎病又称颈椎综合征,颈椎病是中年和老年人常见病。这种综合征是颈椎及其椎间盘在生理退行性改变的过程中,因某些反复的劳损或创伤逐渐或骤然发生的局部病理变化,致使韧带、关节囊、颈神经根、脊髓、颈动脉等遭受刺激或压迫所造成,可有运动障碍和植物神经功能紊乱,颈椎动脉循环障碍等表现。
颈椎病的治疗,应先采取保守疗法,若经多次治疗无效,反复发作或出现脊髓压迫症状者,可采取手术疗法。
1临床资料
近年来收治颈椎病人258例,其中男性156例,女性102例;年龄最大者70岁,年龄最小者18岁;病程最长15年,病程最短半个月。韧带关节囊型125例,约占总人数的50.4%;神经根型80例,约占总人数的36.2%;椎动脉型49例,约占总人数的12.1%;脊髓型4例,约占总人数的1.3%。
2疗效标准
痊愈:症状消失,无阳性体征,颈部运动自如,恢复原工作;显效:残留轻微症状,颈部活动接近正常,能恢复较轻工作,但不可过劳;好转:症状比治疗前有不同程度的改善;无效:经治疗,症状变化不大。
3结果
258例颈椎病人中,254例有效和临床治愈率约97.35%。4例无效,占总人数的2.65%。
4治疗方法
4.1治疗手法及穴位手法:按、滚、拿,拨、拔伸牵引。取穴:风池、风门、肩井、肩中俞、肩外俞、天鼎、曲池、内关等穴。
4.2俯卧位,术者立于头端。先用双掌分推两侧肩部数遍,用一手拇指掌侧面偏挠侧,另一手拇指重叠助力,反复在风池至肩井一带拨揉,施术力度由轻到重,待疼痛逐渐减轻后,可用双拇指并列,用掌侧面施术,但禁用指端弹拨,以免增加疼痛不适,伴有项韧带劳损者用拇指指腹压住患处棘突旁推理,滑按或揉拨,伴有颈肌筋膜损伤者,用拇指指腹压住患处进行弹拨及理筋,有颈部酸困症状者,用多指反复揉拿项背侧肌肉,并用双手多指重复重拿颈下部两侧肌肉以放松颈肩背部肌肉。在施术过程中,可配合按压风池、肩中俞等。以达通经活络之目的。
4.3患者坐位,术者立于患侧。术者一手扶住患者,患者前额,另一手在额后部施以多指揉法,多指拿法施术2~3分钟,指压风池、天鼎,肩井穴,如风池有显著压痛者,先用指腹轻揉伤处,清除疼痛及肌肉痉挛。然后侧掌滚肩部,并配合拿法施术肩臂部,使之肌肉放松。
4.4拔伸颈椎法患者坐位,术者立于其侧,用右前臂托住下颌部,左手托住后枕部,两手缓缓用力沿纵轴方向拨伸颈部,必要时助手按压住患者双大腿根部。拔伸时,术者可小幅度左右旋转颈部,每次约1分钟,反复2~3次。在拔伸时,切忌手法粗暴。
4.5推扳颈椎法患者坐位,术者用右手扶住患者右肩,另一手扶住右侧头部,两手同时向相反方向用力推扳,待头部屈向一定程度时,再加以用力推扳颈部,以听到清脆的响声为佳,以上手法,切记莫用力过猛,追求响声。随着疼痛的减轻,可配合弹拨、理筋手法。施术颈肩部的压痛点及挛缩的肌筋处。
5牵引方向
牵引时,无论是坐势或立势或卧势,均不能千篇一律地采用无角度的直拉力,而应根据具体病情,选择最适合的角度,以坐势牵引为例,神经根型者,头部应适度地前倾(前屈)200°~30°,这样引力多落在钩椎关节和椎体后缘上,椎动脉型者,可采取头稍后仰的位置。若是采取卧位牵引,患者头部应用枕垫起,使颈部与水平面保持35°,若是脊髓型者,亦应采取中立位,颈部与水平面平行,作直线牵引,这样可以伸展前纵韧带,增加颈部后伸范围。病情严重者,可持续牵引,每天30分钟,病情较轻者,可间断牵引,隔天牵引。
6讨论
损伤和退变是颈椎病的主要发病原因,C4~5、C5~6之间的关节活动幅度较大,可以做各个方向的灵活运动,最容易发生损伤和退变,无论是直接的,间接的外力作用或是慢性累计损伤或生理变异。均可导致椎体移位,椎间盘变性,这是颈椎病的主要病因。通过手法治疗,纠正移位的颈椎,拨正偏歪的棘突。解除对脊髓侧束的牵制,使症状得到缓解,配合牵引治疗,解除肌肉痉挛,使椎间隙平衡恢复,调整其小关节紊乱与椎体的滑移,还可牵开被嵌顿的关节囊,因此椎间孔中的神经根,动、静脉受到的刺激得以缓解。椎间隙增宽减轻神经根受压,同时有助消除病变周围水肿及充血炎症。本组258例经以手法为主,牵引为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5%,疗效显著,复发率低。在治疗期间,要求患者注重锻炼,加强颈部的肌力,增强其运动功能,以巩固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