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 骏 李 昊 赵 明
金秋十月,位于桂西北的盘阳河两岸青山滴翠,生意盎然,活力无限;盘阳河水清澈见底,滔滔不息,一泻千里。
盘阳河畔,巴盘屯依山傍水,风光旖旎。村里,百岁老人黄卜新的家傍水而建,清澈的河水从他家门口缓缓流过,更添无限生机与活力。黄卜新今年已经110岁,老人鹤发童颜,两手温润细腻,脉搏强劲有力。他手捧《晚晴》杂志,指着栏目页上的“文化”二字,高兴地说,这两个字我还看得见。今年已经105岁的黄妈则神态安详,端坐在门边挑选黄豆,她的动作还是那样娴熟、麻利,丝毫不见老态龙钟的样子。
巴盘屯是“世界长寿之乡”广西壮族自治区巴马瑶族自治县的一个自然村落,黄卜新与黄妈也只是该县百岁老人中的其中两位。据调查,目前,巴马有81位百岁老人,其中年龄最大的116岁,80至99岁的老人有3100多位,平均每10万人中就有百岁以上老人32.4人,居世界第一。
10月20日,记者亲临巴马,深切感受了“世界长寿之乡”的神奇魅力,以及“长寿品牌”给该县经济社会发展注入的勃勃生机与活力。
感知巴马
巴马瑶族自治县位于广西西北部,总人口2s万。聚居着瑶、壮、汉等12个民族,是一个山清、水秀、洞奇、人寿的旅游名县,是邓小平、张云逸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战斗和生活过的地方,是右江革命根据地的中心腹地之一。
巴马的长寿历史久远。据史料记载,清朝嘉庆皇帝听说巴马有位瑶族老人已经142岁高龄时,当即为这位瑶族寿星赐诗一首以示祝寿,并封以六品顶戴。光绪皇帝曾钦命广西提督府给巴马寿星邓诚才赠送寿匾一方。并题贺词“惟仁者寿”。至今,这块牌匾还收藏于邓诚才的曾孙邓荣先家中。
1960年秋,巴马的长寿现象引起国内专家关注。1961年9月,武汉医学院长寿科学研究组首次对巴马的长寿现象进行科学考察。1979年,湖北、广西、广东3省25个医学、科研单位联合对巴马进行长寿综合考察。随后,新华社用各种语言向全世界发布了巴马人长寿的消息,美国之音、路透社、大公报、明报、文汇报等媒体同时予以转播和转载。1981年,中国老年医学会将巴马长寿考察资料在西德汉堡召开的第12次国际老年学会会议上进行交流,再次引起国际社会对巴马的关注和重视,先后有英、美、法、加、澳、朝鲜等国家的老年医学界学者慕名前往考察访问。
1991年11月,在日本东京召开的国际自然医学会第13届年会上,会长松下敬一博士宣布巴马为“世界长寿之乡”。此后,又经过12年的进一步考察和印证,2003年11月,国际自然医学会授予巴马“世界长寿之乡”证书。这是该组织继前苏联高加索地区、巴基斯坦的罕萨、厄瓜多尔的比尔卡班巴、中国的新疆之后,认定的第五个“世界长寿之乡”。
巴马人缘何如此长寿?中国老年保健协会的一份资料揭开了其中的6大“秘密”。即:充足的阳光,清新的空气,弱碱性的水,养生的地磁,适宜的温度,良好的习惯。
研究表明,巴马的日照时间长,年平均日照1531小时,阳光中80%是被称为“生命之光”的远红外线;空气中负氧离子含量高,有名的长寿村巴盘屯高达45000个/cm3,高出工业城市和平原地区十倍到几十倍;水具有无污染性、弱碱性、高溶解性、高渗透性、负电性、营养性等特性,可以消除酸性体质,激活细胞功能,预防多种慢性疾病;地磁高达5.3GS,可屏蔽阳光中的有害射线,改善人体的血液循环,调节人体的离子平衡和阴阳平衡;雨热同季,冬暖夏凉,空气湿度合理,符合人体的生理需求;每餐只吃七分饱,主食多以谷物为主,副食多以蔬菜为主,同时还善于劳动养生。现已105岁的谭仕松老人,儿孙满堂,不愁吃穿,但他每天都要坚持上山割猪草、打柴火,在家里尽可能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巴马是“中国香猪之乡”和广西的“旅游名乡”。1995年经国家批准,巴马被命名为“中国香猪之乡”,如今全县年产香猪30万头,香猪制品供不应求。2005年,巴马香猪又被授予“国家地理标志产品”称号。巴马还拥有个性特色的溶洞群和天坑群,有逶迤绚丽的盘阳河风光和“千岛湖风光”。巴马的红色旅游资源丰富,是国家规划实施的“百色风雷,两江红旗”红色旅游线路的重要组成部分。
巴马还是一个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境内有瑶、壮、毛南等10多个少数民族,民族民风淳朴,瑶族文化艺术丰富多彩,素有“有瑶无处不有鼓,有鼓无处不有舞”的说法,是一个民族风情旅游胜地。
打造巴马
近年来,巴马自治县委、政府坚持以旅游和长寿食品产业为重点,以建设休闲养生度假中心、长寿绿色食品生产基地、矿泉水生产基地为载体,不断加大开发建设力度,长寿事业欣欣向荣,经济发展的引擎作用日益凸显。
作为一个比较边远的少数民族自治县,巴马又是如何打造品牌,促进发展的呢?
县委副书记韦茂才说:“从2003年以来,我们成功举办了5届巴马国际长寿学术研讨会,对巴马的长寿现象进行多角度、宽领域、多层次、全方位的解读和研究,建立产业支撑体系,成为巴马长寿产业发展的直接动力和催化剂。”
准确定位巴马,打出长寿品牌。巴马自治县专门成立了管理委员会,明确由县委专职副书记具体负责此项工作,确立了“寿旅名县”的发展战略,将长寿旅游业确立为全县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和第三产业的龙头,又将养生休闲度假确定为主导产业和龙头的重点,把巴马打造成为中国广西休闲养生度假中心。该县还编制了旅游业发展规划和旅游开发重点村屯发展规划,并通过了广西壮族自治区旅游局专家组的评审。
建好硬件设施,完善服务体系。目前,巴马已形成县与县通二级路、乡乡通油路,主要养生度假区通四级以上油路的旅游交通路网,先后建设了规模旅游宾馆8家,中小型宾馆近100家,全县日接待游客可达5000人以上。同时还实施了城区污水处理项目、城区河道两岸景观工程和城区河道拦水坝建设工程,精心打造步步风情、处处景观的旅游名城。
建立保护机制,尊老爱老敬老。巴马为80岁以上老人建立了生活档案,给90岁以上老人制作了专题网页。同时建立了长寿老人初级保健、百岁老人生日祝寿、长寿老人生活补贴、长寿老人限期拜访等制度,对老人们进行跟踪管理,搭建好尊老爱老敬老的服务平台,保护好长寿老人这笔宝贵财富,并将其纳入“长寿旅游”和“养生旅游”的开发范畴。
精心设计名片,精细包装产品。巴马启动了7个长寿村屯整体包装项目,打造农
家旅游示范基地,完成近百户农家旅馆的包装,并在养生度假重点区域建立度假山庄。目前,全县农家旅馆已达2000多家,日可接待客人近万人,7个重点养生度假村各种基础设施均已完备。并且,坡纳屯已成为广西旅游农业示范点,坡月村已成为香港华润集团建设“华润希望小镇”的主要候选地。
搭建宣传平台,推销长寿产品。巴马制作了专题片,特别是西日本电视台摄制的《桃源乡巴马之行——中国超长寿村采访纪行》专题片,在日本17家电视台及通过卫星向全世界播放,如今每6个日本人就有1人知道巴马。巴马还积极参加了2007年中国旅游交易会、广东国际旅游文化节暨泛珠江三角旅游交易会等活动,成功举办了巴马长寿国际研讨会,引起了国内外40多家媒体的关注。今年11月中旬,还将举办巴马首届国际养生文化旅游节。
发掘长寿文化,推动经济发展。今年,巴马启动了“长寿文化名县工程”,全面普查、挖掘和整合巴马长寿文化资源,大力培育长寿文化产业。规划实施了“百里文化长廊”,策划了系列长寿主题大型雕塑,构建一个特色鲜明、内容丰富的长寿文化体系,提升巴马长寿文化品位。目前,巴马正打造一台具有巨大艺术感染力和震撼力的生命奇观风情剧,以提升民俗风情及长寿文化的影响力。
效益巴马
巴马的长寿食品资源丰富,有火麻、山茶、珍珠黄玉米、苦脉菜等,有经过研制加工而成的巴马神酒、寿乡王酒、火麻饮料等长寿保健产品。特别是山茶油,不仅是长寿食品,而且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为此,巴马实施了“百里油茶长廊”工程,兴建了2家山茶油精炼厂。同时还加快了其他长寿食品的研制和加工步伐,建立了六兰长寿食品工业园,着力打造特色长寿食品品牌。
本刊记者采访韦茂才副书记时得知:长寿食品产业是巴马的传统产业,许多长寿食品产品都是由百姓家庭主食演变而来,一直为世人所青睐;如今,长寿食品产业已经成为该县长寿经济的重要支撑。
目前,巴马已形成系列山茶油、香猪制品、保健酒、矿泉水、优质食糖、龙骨花制品、珍珠黄玉米制品、火麻制品等10多个门类的长寿保健食品,长寿系列产品已形成规模,保健酒、香猪制品、矿泉水、山茶油还远销东南亚、欧美、日本和国内珠三角、长三角等地区,香猪、珍珠黄玉米、火麻、龙骨花、苦脉菜、木机花等长寿食品,还被国际自然医学会推荐为“绿色长寿食品”。
在万力山茶籽发展有限公司展厅,各类品种,不同包装的精炼山茶油、火麻油摆满了柜台,有食用的,也有美容化妆用的。据介绍,该公司可年加工油茶籽40000吨,精炼茶油10000吨,年产值可达1.6亿元。另一家企业巴马神酒业公司的主要产品有巴马神酒、蛤蚧人参酒、三蛇蛤蚧酒等,可年产保健酒3000吨,实现产值1.2亿元,利税1860万元。
据统计,2007年,巴马长寿食品完成总产值35276万元,同比增长55.27%,占全县工业总产值的40.61%。
完备的基础设施,完善的服务体系,优质的生活环境,神奇的自然疗效,“长寿旅游”和“养生旅游”品牌吸引了众多国内外客人前来旅游和度假。
现已75岁的江苏省连云港市李天成老人,长期患有冠心病等近10种疾病,他到处寻医问药,均不见效。2002年11月,他与老伴一同来到巴马,过起了平民生活。3个月后,困扰了他30多年的类风湿、动脉血栓等疾病竟然不治自愈。如今,李天成到巴马疗养已有6个年头。
今年80岁的马林,原是河北省石家庄市桥东区医院副主任医师,系慢性肝炎患者,习惯性腹泻达50余年,历经全国各地名医专家多次诊治,都无功而返。2002年10月,他来到巴马疗养。次年7月,他回石家庄体检,肝脏竟然完全恢复正常,并且一直困扰他多年的干燥溢脂性皮炎也不治而愈。
如今,巴马长寿和养生旅游业发展态势强劲,为县域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据统计,今年1~8月,该县共接待游客41.8万人(次),实现旅游社会收入2.12亿元,特别是前往休闲养生度假的“候鸟人”达到12万人(次),“候鸟人”现象已成为巴马一道独特的旅游风景线。
谈到长寿经济的发展前景,韦茂才副书记充满了希望和期待:“长寿产业的前景广阔,具有很大的发展空间,仅靠自身的力量去发展,速度和效益都很有限。我们期待着有外力推动,去拓展发展空间和领域,使长寿经济真正成为我县的支柱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