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静
课堂佳作
在古诗中,一些字眼是含着固定的意象的,“月”便是如此。“月”作为一种自然物,能够塑造丰富的意象,深化某种特定的意念,从而阐释“言外之意”的深层内涵。
月亮是历代诗人写不完的永恒话题。晋代陶潜的“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归园田居》);唐代李白有“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静夜思》);宋代苏轼道:“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水调歌头》)虽然同是写月,但月在诗中的意境却迥然不同。那么在古诗词中,月有哪些意象呢?
一、表示时间。《诗经·王风·君子于役》中:“君子于役,不日不月,曷其有佸(huó,相会)?”丈夫被征去服役,不知归期,哪能用日月计算。表示时间的长久。同样“带月荷锄归”中的“带月”是披星戴月的意思,在这里指夜晚。
二、烘托气氛。李煜在《相见欢》中的“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写的是登楼所见的景色:抬头新月如钩,低头桐阴深锁。写景逼真而凄清尤甚。杜牧的《泊秦淮》“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诗人想把人带入一种特定的环境气氛中,给人以强烈的吸引和感染。同时,这暮色迷茫的景物描写也映衬出诗人凄凉感伤的心境。
三、达意抒情。借明月抒发感情是诗之常用的一种艺术手法。李白对月就很有独特感触。月本是无情物,并不能表达任何情感,但李白却赋予明月以生命,使之人格化,把它看成富有同情心、善解人意、能传达友情的友好使者,例如:“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四处漫游的李白没有忘记贬谪途中的友人,借明月来表达自己对朋友的一颗诚挚之心。借明月传达自己对好友的一种问候。李白对月的情思新奇,对月的形象描写也非常美妙。六朝吴声歌曲《子夜秋歌》已有“仰头看明月,寄情千里光”的佳句;初唐诗人齐擀《长门怨》是一首列入“相和歌辞”的乐府诗,诗中“将心寄明月,流影入君怀”,也是以拟人手法写月的绝妙好辞。显而易见,李白对以上前人的诗句既有所继承,也有所创新。“可见月在古诗中也变得清新飘逸起来。”
古人何以对“月”情有独钟?这是因为古人认为在不同的地方看到的月亮是一样的,因此认为月可以超越空间,正所谓“天涯共此时”。所以无论是浪漫主义的还是现实主义的诗人,无论是婉约派还是豪放派,无论是诗还是词,都喜欢借月抒情。面对同一轮明月,抒发的感情却各不相同:有感叹世事多艰、光阴易逝的;有排解怀才不遇、慨叹宦海沉浮的;而“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更表达了对理想的追求。
(指导教师 侯守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