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 周光召,中国科学院院士,理论物理、粒子物理学家;主要从事高能物理、核武器理论等方面的研究并取得突出成就,在理论物理的各主要领域都有杰出的创造性成果,在国际物理学界享有盛誉;在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第一颗氢弹和战略核武器的研究设计方面做了大量重要的工作,获得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和党中央、中央军委、国务院颁发的“两弹一星功勋奖章”,为中国物理学研究、国防科技和科学事业的发展作出了突出的贡献;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他还在多年的时间里兼任太平洋科学协会主席与理事会主席,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顾问等多项重要职务.
周光召院士1993年被意大利政府授予“意大利共和国爵士勋章”,1994年被求是科技基金会授予“中国杰出科学家”称号. 1996年,经国际小行星命名委员会审议通过,将国际编号为3462号的小行星命名为“周光召星”.他还被美国纽约市立大学、加拿大麦吉尔大学、香港大学等6所世界知名大学授予荣誉博士. 他目前是美国科学院、俄罗斯科学院、欧洲科学院、第三世界科学院等11个国家和地区的科学院院士,是蜚声中外的著名科学家.
做学问一定要刻苦,要有坚持不懈、锲而不舍的精神,这是有成就的科学家的共同体会.刻苦和勤奋是成功的必要条件,但还不是充分条件.有一些同学学习非常努力,甚至废寝忘食,进步仍然不大.这说明学习不仅要刻苦,还要得法.
学习有两种方法,模仿和创造.在学习的开始阶段,模仿是必要的,没有它就不可能认识新事物.比如老师讲了一条定理并按照特定的推理顺序分析范例,同学们按照老师的思路照葫芦画瓢地去解习题,这就是模仿式的学习.但是如果只满足于模仿,即使把老师讲的每一句话都背得滚瓜烂熟,也不能说就是全学懂了.有时只稍稍改变一些条件,题目的模样与老师讲的例子稍有不同,有些同学就一无所知,手足无措了.
学习要从模仿开始逐步向创造过渡.每当学习一个新的东西,先按照老师讲的去做,通过模仿来理解老师所讲的内容.然后对老师所讲的每一句话都要敢于问一个乃至几个为什么,敢于改变各种条件,重新进行观察和推理,通过变化来发现哪些因素是关键的、主要的,使之融会贯通成为自己的东西.用这种分析研究的态度来学习才是创造性的学习,它能使学习由被动地接受变为主动地探讨.这样学到的知识才能储备牢固,应用灵活自如.
中学生正处于长身体长知识的重要时期,中学时代养成的习惯,无论是好的还是坏的,终生都会受到影响.希望同学们从中学开始就要努力培养自己良好的习惯、勇于创新的精神,再加上健康的身体和坚持不懈的努力,将来一定会取得成功的.
责任编辑 程 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