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着看奥运是可耻的

2008-08-26 03:08
祝你幸福·知心 2008年9期
关键词:体育迷田径竞技

乌 耕

请换上运动鞋,叫醒你的儿子,到户外去拥抱早晨的第一缕清风吧!

首届奥运会在1896年,那正是西太后垂帘听政之时。对着奥委会发来的邀请,西太后及一干文武大员搞不懂“田径”为何物,于是弃权。我猜,一是让洋人打怕了,二是刚刚又被蕞尔小邦日本给打得不知今夕何夕,李鸿章经营了几十年的北洋水师都喂了王八,内外交困之际,有那份心情吗?

中国女性参加奥运会,始于1936年第11届柏林奥运会,69名运动员中有两名女性:李森和杨秀琼。后者素有“东方美人鱼”的美誉,在1933年第五届全运会上一鸣惊人:15岁的她包揽了5枚金牌,后来又打破多项远东运动会纪录,宋美龄收她做干女儿并送轿车一部,可见声誉之隆。但到了奥运会上,杨秀琼的成绩,与世界顶尖高手相差很远。

我翻出这些陈年旧事,只想说明这样一个事实:现代竞技体育就像曾经的“洋布”一样,也是件泊来品。上世纪80年代重返奥运大家庭后,经过近30年的努力,中国在奥运会上的金牌数量已经很可观,这一回借助于天时地利人和,中国极有可能会夺得金牌第一。

金牌是个好东西,但它并非奥运精神的全部。李宁说:“什么是体育?我下去,别人上来,这就是体育!”也就是说,竞技体育是残酷的,只盯着金牌或许是片面的。如果有更多的人在奥运的影响下开始体育锻炼,每一位公民的身体素质越来越好,这个,才是奥运真正的目的。

一位同事说,她老公什么赛事都看,陷在沙发里盯着电视,像个十足的体育迷,却从来不运动,是个标准的“看客”。

据我观察,这种“看客”多如恒河沙数。说体育,看比赛,把足球弄成一种或狂热或超然的“休闲”,甚至弄成一种侃大山的资本,已经很有些年头了。曾经执教过中国足球联赛的几位韩国教练,无不惊叹中国的球迷之多和球市之好,也对中国足球竟越踢越软很不解。到日本转播赛事的央视记者说,日本足球在亚洲是一流的,但日本人基本不看欧洲赛事。反观国内,欧洲的几大联赛,美国的NBA,差不多已经走进了每一个家庭和孩子。

第一人口大国,有数亿“体育迷”,但我们离体育强国还很遥远。在竞技体育方面,玩小球行,玩技巧行,但玩大球就玩不太转,田径就更不行。卡塔尔只有几十万人口,中国足球曾号称西亚克星,但继“恐韩”之后,现在已经开始“恐”卡塔尔这样的亚洲二流球队。原因可能很复杂,但身体素质、心理素质和文化技术素质,应该都有些问题。曾在鲁能干过体能教练的斯坦洛亚维奇,有过42年的体能教练履历,他在对鲁能球员做过体能检测后直摇头:“你们的体能太差了,在南斯拉夫只能达到少年队的水平。”我们都领教过日本尤其是韩国球员那种始终如一的疯跑,而咱们的球员,一到下半场,抽筋倒地是寻常景观。

至于群众体育方面,青少年的身体素质问题,有识之士已经屡有呼吁。一位中学体育教师说,根据他30年的从业经验,感觉学生的身体素质每况愈下,开大会或者升旗时,常常会有学生晕倒,这在过去是不可想象的。国家教委提供的数据表明,中小学生由于缺少正常的体育锻炼,“豆芽菜”和肥胖儿包括“眼镜”都在增加;10年前,一个对数省市的抽样调查表明,大学考生中体检完全合格者仅为15%。

让我们看两组对比数据:阿根廷是足球之邦,男人中有44%喜欢踢球,18~22岁的年青人更是高达70%;美国是头号体育强国,据统计,美国总人口中有一半参加各种形式的体育活动,有2000多万青少年参加各种体育项目的训练。

田径是运动之母,是国民身体素质的总和,理应是体育之母。只有当更多的老人孩子与中青年都运动起来,才能真正砌下奥运大厦的坚实基石。

如果你一直痴迷于在电视机前昏昏欲睡地“看运动”的话,请从北京奥运会起有一个新的开始:换上运动鞋,叫醒你的儿子,跑到户外去拥抱早晨的第一缕清风!

wugengwang@163.com

(编辑:乌耕)

猜你喜欢
体育迷田径竞技
全国田径冠军赛
计数:田径小能手
电竞种植记
E生命力
为双奥之声叫好
媒介融合背景下体育迷的互动方式研究
体育迷身份认同的相关概念研究
Facebook发布实时体育平台目前仅支持橄榄球
花与竞技少女
田径翻身 足球崴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