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记叙文阅读指导与模拟训练

2008-08-23 09:12赵俊辉
作文与考试·初中版 2008年14期
关键词:失学记叙文词语

赵俊辉

[阅读指导]

记叙文在初中课文中所占的比例最大,中考现代文阅读中也以记叙文阅读训练最为广泛。中考记叙文阅读的考查点主要为:①记叙文的六要素、记叙顺序、详略安排的分析理解;②对文章段落结构的分析及对文意、层意、段意的概括;③对文中的表达方式、表现手法的辨识与理解;④对词语、句子、段落在文章结构和表情达意方面作用的品析理解;⑤对文章艺术特色的初步赏析,分析文中人物,评价文中事件,进行与阅读文段有关的拓展性的个性化表述等等。

一、分清要素、顺序、线索、详略。一篇记叙文记叙的要素包括时间、地点、人物和事件的原因、经过和结果。记叙的方法有顺叙、倒叙、插叙、补叙等。记叙文的线索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以时间的推移和地点的转换为线索,以人物为线索,以事件为线索,以行踪为线索,以人物(或作者)思想感情的变化为线索等等。记叙文的详略处理取决于文章中心,与文章中心关系密切的内容要详写,相反,与文章中心关系不密切的要略写。

二、把握段落结构,概括中心思想。划分段落层次方法可以按时间推进划分(时间词语为标志);按空间变换划分(地点词语为标志);按感情的变化划分;按逻辑关系划分(总分式、层进式、并列式)。划分段落简单说就是合并同类项,把相同内容的合为一层,把不同的分开来,找中心句,注意段首句、段尾句。如无中心句则需要用简要的语言归纳段意,主要有三种方法:一是用最简洁的文字说明各层写了什么;二是用表明作者观点的话来概括;三是选用文中现有的关键词自己组合成句来概括。概括中心思想必须从整体上去把握感知,概括中心思想有一套常用的格式:本文记叙了(描写了)怎样的故事(事迹、经过、事件、景物),表现了(反映了、歌颂了、揭露了、批判了)怎样的思想(性格、精神、实质),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三、辨别各种表达方式、表现手法。记叙文的表达方式以记叙、描写为主,兼有说明、议论、抒情。记叙文中的描写可分两大类:一是人物描写,包括肖像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神态描写、细节描写等,以此突出人物的性格特征;一是环境描写,包括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的描写。记叙文中恰当的穿插议论往往使文章锦上添花,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尤其是文章末尾的议论。就是段与段之间用上一两句议论,也能起到承上启下的妙用。记叙文中常用的表现手法有:对比、类比、象征、托物言志、铺垫、衬托、欲扬先抑、欲抑先扬、拟人、比兴(主要用于诗歌)、侧面烘托等。

四、抓住重点语句和关键词语,进行分析和体味。关键句子主要包括五个方面:①点明题旨的句子;②描写、议论、抒情的句子;③总结全文的句子;④引用的句子;⑤起承转合的句子。理解关键句子主要是指能体味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如作者在字里行间流露出的喜怒哀乐、褒贬态度及思想倾向等。重点语句和关键词语含义的理解,一是把握特定语境理解词语的含义,二是联系人物形象理解词语的含义,三是联系作者的思想感情理解词语的含义。重点语句和关键词语的作用在结构上常起承上启下、总领下文或总结上文的作用,还有设伏笔、作铺垫等作用。

五、拓展性个性化阅读的答题技巧。拓展性个性化阅读考查的具体形式有:结合阅读经历,谈谈看法;联系文章表达的情感,谈谈感受;根据文章内容,想象情节;是否同意文章的说法,谈谈理由;深入分析句子,想象动作、心理、语言描写;评价人物的形象;自选角度,品读文章;针对文章的内容,提合理化的建议和设想等。解答个性阅读题时,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是仔细审题。如“文章给你感受最深的是什么”,一定要扣住“感受最深”,并且结合自己的实际来谈,要以“情”动人。又如“是否同意文章的说法”,不仅仅是要回答是或者否,更为重要的是要以“理”服人。二是善于提炼。如“联系文章表达的情感,谈谈感受”,要把握作者的情感倾向,结合具体的语境,抓住中心句、过渡句、抒情句来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和感情倾向,并能够提炼出来。三是合情合理。如“针对文章的内容,提合理化的建议和设想”,要紧密地联系生活实际,要有一定的创意,并且要有理有据合情合理,若不能自圆其说,就显得可笑和荒谬了。四是表述流畅。如“评价人物的形象”可使用“我觉得”“我认为”的句式,口吻谦和。语言一定要简洁明了,最好是能够做到有创意的表达。

[模拟训练]

帮一个,是一个

文/孙道荣

他是一个农民,但他一年中的大部分时间,并不在他的十几亩农田里种地,这些土地上长出的庄稼,除了留给他的家人做口粮外,其余的,都被他变卖成盘缠了。

他总是在路上。过去的16年,他徒步走了十万公里,最长的一次,他一个人在深山戈壁里,走了整整十三天。

他的随身物品中,有一部相机,这就是他的全部行当。20年前,他花了300元钱外加三袋麦子,从一位同学手中买回一部国产二手相机。这个当初藉以谋生的工具,后来被他用来拍摄另外一群人。

迄今,他拍摄了十万多张照片。照片的主人,都是甘肃、陕西、青海、内蒙古、新疆、西藏、四川、宁夏等西部贫困地区,贫困失学儿童、他们的亲人以及代课老师的照片,没有一张风景照。如果你从这些照片中也看到了风景的话,那是一幅幅贫穷、荒凉、无助、绝望的风景。

他在全国各地进行了几十场展览。他用一根根绳子,将这些照片串在一起,挂在城市的街头,与其说他展览的是他拍摄的一幅幅照片,不如说是一张张极度穷困、极度悲哀、极度绝望的脸,他希望人们记住这些可怜的面孔,并力所能及地给予他们帮助。

他自创了一种爱心资助模式:一对一。如果你被某张照片打动,希望帮助照片背后那个可怜的孩子,那么,他会将有关这个孩子的资料,全部提供给你。通过这种方式,已经有一万三千多名孩子获得资助,重新回到校园。

他是这样算账的。能借宿的,绝不住店;能步行的,绝不乘车。他省下每一分钱,就是为了使自己能够走得更远,拍到更多的孩子。有个北京朋友,曾经请他吃了一顿饭,花了142元。朋友结账时,他心疼不已,他说,这是西部一个家庭一年的伙食费。说完,端起一个盘子,将里面的剩菜,呼噜呼噜全吃掉了。

他叫王搏,他的身份是甘肃天水的一位普通农民。但是,有人说他是摄影师,有人说他是慈善大使,有人说他是志愿者,他说自己只是个农民志愿者。

通过他的镜头,一万三千多名贫穷失学孩子获得了帮助,其中一些孩子的命运,可能从此改变。这已经是一个了不起的数字,可是,相对于他拍摄过的贫穷孩子,这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相对于他所亲眼看到的还没有拍摄过的贫穷孩子,更是沧海一粟。拍的越多,走到的地方越偏远,接触到的贫困孩子和家庭越多,他越觉得自己力不从心。

有人劝他,你不是救世主,那么多因为疾病、穷困失学的孩子,你帮得了吗?

他说了一个故事。大海边,每次海水退潮时,都会有很多小鱼被搁浅在沙滩上,烈日很快就会将他们烤焦。有位住在海边的老人,总是跟在潮水的后面,将一条条搁浅的小鱼,捡起来,扔回大海。有人劝他,你这样能救活几条鱼,更多的小鱼,没等到你去救它们,就早已死了。可是,老人说,捡一条,是一条。

王搏说,和那位老人一样,我也是帮一个,是一个。

电影《一个都不能少》,曾经感动了无数人。一个都不能少,那是一个理想的状态,可是,有多少孩子,正在失学,有多少穷困的家庭,仍然挣扎在苦难的边缘。和王搏一样,我们大多是普通人,靠辛苦所得养活自己和家人,我们的能力有限,我们不是救世主,但是,以我们的微薄之力,却可能改变一个人的一生。

你帮助了一个孩子,就少了一张愁苦的脸;你帮助了一个孩子,这个世界,就多了一张笑脸,多了一份温暖,一份希望。

[题目训练]

1.整体感知——请简要概括选文的主要内容。

2.人物形象——选文写道“有人说他是摄影师,有人说他是慈善大使,有人说他是志愿者,他说自己只是个农民志愿者”,你觉得王搏是一个怎样的人呢?请结合选文,谈谈你的理解。

3.表达方式——选文最后两段运用了什么表达方式?其作用是什么?

4.拓展延伸——右图是中华慈善总会的标志,请你仔细观察,结合选文,用几句话阐释该标志的内涵。

参考答案:

1.王搏16年间不辞辛劳通过他的镜头,让一万三千多名贫穷失学孩子获得了帮助。2.参考:我觉得他是一个伟大而又平凡的人,对自己节俭对贫穷失学孩子大方的人。3.议论。扣题,点明中心。4.言之有理即可,示例:伸出你的手,伸出我的手,给别人以力所能及的帮助。

猜你喜欢
失学记叙文词语
努力写出“高像素”的记叙文
记叙文阅读专练
找词语
英政府要给“失学”儿童请私教
考考你:混水摸鱼、一哄而散,这些词语你能否读对?
详略得当 凸显中心——初中记叙文写作之详略安排教学指导
世界多半失学儿童在尼日利亚
从失学现状窥探乡村教育
失学的一百个名字
词语积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