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友刚
ゾ」芙入了初中,但很多同学写起文章来还是无从下笔,他们要么文思枯竭,东拉西扯;要么搜肠刮肚,东拼西凑。究其原因是他们缺乏写作的素材,心中无物。要解决这一问题就得让学生多观察事物,多观察生活,因为生活是创作的基础,正如圣陶先生所说:“生活就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盈,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歇。”如何指导学生在观察中写好作文呢?
一、调动多种感官全面观察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创意地表达。”鲁迅先生笔下的“百草园”之所以被写得栩栩如生,脍炙人口,就是因为他充分地调动了自己的视觉、听觉、触觉、味觉等多角度地观察景物。因此,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观察时,要求学生不仅要用眼看,还要用耳听,用鼻闻,用手摸,对事物的颜色、形状、味道等进行全面的感知。有一次,我带学生观察菊花,学生一下子被菊花缤纷的色彩所吸引,他们边看边赞叹,我及时点拨,菊花有哪些颜色、形状?花瓣有什么不同?同一株上的花形态有何不同?再用鼻子闻一闻菊花的味道,在近处闻,在远处闻。其中有一种叫“白毛刺”的菊花引起了学生的注意,他们惊奇地叫道:“老师快来看,这种菊花的花瓣顶端长了许多刺,看上去很尖。”我让学生用手去摸摸,同学们纷纷说:“毛茸茸的,很柔软,一点儿也不刺人。”这样,学生有了认真细致而全面的观察,对事物就有了全面的了解,写起来便得心应手。
二、让学生有顺序、有层次地观察
观察事物不能东看看,西看看,要有一定的顺序。可按时间顺序观察,也可按从上至下,从左到右,从前到后,由远及近的方位顺序观察。例如,有一次指导学生观察雾时,我先让学生从整体上感知,雾很大,天地间仿佛遮上了一层帷幕;然后指导学生看远处的景物(远处的村庄、高楼看不见了);再看稍近点儿的,模模糊糊,看不清楚,只隐隐约约看见屋顶上微微翘起的角,马路上看不见汽车的身体,只看见闪闪的车灯,仿佛给汽车装上了眼睛;近处的景物又怎样呢?(树上、花上、叶上湿漉漉的,晶莹的露珠在叶上滚动,有的垂挂在叶尖)雾慢慢散了,你又看到了什么?)由于观察得法,有了内容,学生就会很快写出了一篇篇有诗意的文章来。
按照一定顺序、层次井然地观察事物,给人留下的印象会更清晰、更深刻。
三、教会学生留心观察身边事物
罗丹说过,“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因此作为语文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观察身边的事物。教师指导学生在观察时要仔细,抓住特点。如观察物,要抓住静态、动态、形状、色泽等;观察事,要抓住身边的小事,改革中的大事;观察人,要抓作外貌、动作、语言、神态、心理、兴趣爱好、待人处事等。比如,我让学生观察身边的老师或同学写一篇作文,一位同学在作文中写道:“我的语文老师,中等的身材,乌黑的头发,笔挺的西服配上一条天蓝色的领带,显得严肃而庄重。他那瘦而微黄的脸似乎失去了往日的光彩,偶尔听到老师传来‘咳嗽声,难道老师病了?最让我害怕的是老师那双‘近视眼——只要你在下面稍不认真听讲,哪怕是一个细小的动作也难逃他的视线。”这位学生观察比较细致,能抓住人物的特点,把我生病时脸色的变化都注意到了,并且在用词上下了一番功夫,语句生动。这充分说明,养成留心观察身边事物的习惯,认真思考,勤于动笔,是写好作文的一条重要途径。
四、指导学生在实践中进行观察
实践往往是学生亲手操作,这样更便于学生仔细认真地观察,写出的心得也就更具体、更真实。初中课程中化学、生物、物理课的实验比较多,语文教师可利用这个大好机会,让学生写观察作文。比如,一位学生做完物体的热膨胀实验后写道:“这时,我用力把烧红的铜球放在铁圈里,可怎么也穿不过去,同学们都愣住了,个个惊奇地睁大眼睛。有的同学情不自禁的叫出声来:‘哎,这怎么回事?我揉一揉眼睛,心里想:难道神了……”这个学生不但把实验的经过写得清楚明白,而且把学生的不同表现描写得细致入微、声情并茂,给读者以身临其境之感,把感性认识转化为理性认识来孕育美、表达美。
五、让学生到大自然中去观察
大自然与广阔的社会是捕捉写作素材的源泉。对学生来说,大自然是美好的,社会也能给学生留下生动的印象。老师应提醒学生经常留心丰富多彩的生活,做生活的有心人。让他们走出课堂,进入社会,接近生活,投身到大自然的怀抱,饱尝绚丽的自然情趣,观察微妙的人际关系,从而引出美好的想象和真挚的感情。比如,我指导学生观察解台大桥写一篇作文,活动前我先到实地观察,设计好指导观察方案,恰当地安排了观察时间、地点、确定了观察的目的、重点、顺序,并向学生交待清楚观察的对象、范围和任务,创造条件让学生去发现美、感受美。首先,让学生在远处观察解台大桥,接着让学生来到桥上往下观察,看桥有几个大孔、几个小孔,在阳光的照耀下波光粼粼的河水,在河里嬉戏的鸭子,一艘艘满载水泥、黄沙、煤炭等货物的船只穿桥而过,偶尔传来一声汽笛声。河边小草青青、花朵艳丽,两岸果树成林。桥上车辆来往不断,人们欢笑着越桥而过,匆匆去农贸市场交易,有满载水果的机动三轮车,盛满新鲜蔬菜的客货车……泉源丰盈,写起文章来自然滔滔不绝。
六、运用想象进行观察
想象是把感知和出现的表象在头脑中重新组合,加工形成新形象。在指导观察时,启发学生想象,使学生融入意境,激起情感,智慧的火花才会闪烁,事物的形象才会更清晰。
教师在指导学生运用想象进行观察时,可让学生联系已学过的文章做到举一反三,对观察的事物进行合理化的想象。如写物的文章,联系《看云识天气》中把“云”“姿态万千”的特点想象成像羽毛、像鱼鳞、像羊群、像峰峦、像河流、像雄狮……我指导学生观察夜幕下周围的群山及远处的霓虹灯。有的学生写道:“夜幕四合,周围的群山像驼峰、像闸门、像卧佛、像长蛇、像玉兔、像鳌鱼……”。联系写人物肖像的文章,我让学生观察自己的爷爷的头发。有的学生把爷爷浓密的长发想象成茂密的森林,有的学生把爷爷凌乱的头发想象成纠缠不清的树根和一堆泡沫,有的学生把爷爷的光头想象成树木被人们砍伐的一干二净,只剩下光秃秃的馒头……这样学生在观察时张开了想象的翅膀,虚实结合,既把所观察的事物生动形象地展现在读者面前,又锻炼了自己的思维能力。
七、随时观察,养成习惯
夸美纽斯曾说过:“一个人的智慧从观察天上和地下的实在东西而来。同时,观察越多,得到的知识越牢固。”因此,在日常生活中,教师要培养学生持久观察,随时随地都注意观察的习惯。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走出校园,观察自然,观察社会,并积极创造条件,为学生提供观察的机会,让学生锻炼出一双善于观察、善于发现的慧眼,增强他们发现和捕捉生活信息的能力,丰富他们的写作素材。这样,学生作文时便会文思泉涌,也就彻底地由胡写、乱写、畏写转变为会写、能写、乐写。
ィㄗ髡叩ノ唬航苏徐州市贾汪区建平求知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