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千年版权法》庇护威力不再维亚康姆胜诉缔造网络新规

2008-08-23 10:57丁飞飞
IT时代周刊 2008年16期
关键词:法院内容用户

丁飞飞

法院在互联网侵权问题上的态度原本是难得糊涂,如果真的从开始就严打,可能会改变一大批网站现有的商业模式

7月1日,一家美国联邦地方法院作出的牵涉两大主要网络公司的判决,可能改写业内现有的游戏规则。

此前,维亚康姆就YouTube用户在线浏览该公司制作的视频剪辑,向对方母公司Google提出了高达10亿美元的版权诉讼。

Google公司于2006年11月以17亿6000万美元的天价购进YouTube网站。如今,负责审理此案的美国联邦法院责令YouTube向维亚康姆公开全部用户的服务器日志数据,其中包括所有观看过YouTube视频的用户ID、IP地址、访问记录、使用偏好等隐私信息。因为这则判决牵涉大量网民的稳私,因而在业内引发了很大的争议。

一些博客和消费者权益保护机构警告称,法院这一裁决存在涉嫌侵犯YouTube用户隐私权。如果维亚康姆利用用户信息跟踪、起诉在YouTube上观看侵权视频的用户,侵犯隐私的情况就更突出了。

第二日,Google迅速作出了回应,发布了一份声明称:“我们很失望地看到,法院同意了维亚康姆提出的观看用户历史的这一过分要求。我们要求维亚康姆尊重用户的隐私,并允许我们在落实法院决定前对用户的记录匿名化。”

官司仍在进行当中,但事件似乎正朝着不利于互联网公司的方向发展着。

少赚了12亿

事情起源于2007年2月一份让维亚康姆震惊的调查报告。

根据咨询机构的调查,YouTube网站的盗版节目为自己创收12亿美元,而其中有相当数量的节目是翻录自维亚康姆旗下MTV等频道。这让后者觉得是YouTube从自己口袋中掏走了12亿美元,心疼不已。

在双方密谈告吹之后,维亚康姆在3月要求YouTube网站撤下10万部视频短片。除此之外, 该公司还寻求一项法律禁令,阻止Google和YouTube使用自己所有的视频短片资源。

这次较量的结果是YouTube无奈撤下视频内容。痛定思痛,Google公司的CEO施密特随即表示,YouTube网站将分不同阶段推出技术产品,比如推出数码识别技术以辨认版权内容,“这一市场研究潜力巨大,而Google也将进一步加大投资。”

维亚康姆的胜利换来了立竿见影的效果。其发言人表示,3月该公司旗下MTV、Comedy Central和尼克儿童频道网站的流量迅速增长,证明其要求YouTube撤除所有维亚康姆视频短片的决定是正确的。但该公司仍不满意,称:“YouTube和Google承诺的过滤工具没有被使用,而且它们仍在继续使用大量未授权的视频内容。”

根据美国法律,YouTube网站让用户上传盗版视频内容并不违法,前提是只要版权持有人提出交涉,他们必须及时将该视频删除。不过,删除后的盗版视频如果再次上传又如何定论,法律对此没有作出明确界定。于是,在YouTube撤下一批视频之后,双方的争论仍是没完没了。维亚康姆颇有点心理不平衡地表示:“Google和YouTube从网络视频中获得了巨额营收,但并没有给予内容所有者适当的报酬。”

随即,该公司向美国纽约南区地方法院提起诉讼,指控Google和YouTube侵犯了其娱乐内容版权,要求被告赔偿其10亿美元的损失,并停止进一步侵权。

双方在法庭上一直缠斗,直至本月法庭判定维亚康姆有权利查看日志,算是一个初步结果。

维亚康姆的小九九

业内人士认为,维亚康姆希望通过此举,对受该公司版权保护的视频和一般视频内容在YouTube的浏览频率进行比较分析,根据市场需求调整相应的产品策略。“YouTube的日志等于向维亚康姆开放了一个任意开采的金矿!”一位分析人士如此评价。

对于目前引起的隐私方面的担忧,维亚康姆的新闻发言人在7月4日称,公司要求Google提供的数据不会涉及个人隐私,而“仅用于作为起诉YouTube和Google的证据”,并且这些数据“将在法庭的保护令下移交,是高度保密的”。

目前,双方争论的焦点在于维亚康姆能收集多少YouTube的数据。显而易见,后者的数据库庞大无比,因为它把每一次浏览视频的用户的唯一登录码与该用户的计算机IP地址相关联。

尽管YouTube的数据库不包括诸如用户姓名、邮箱地址等在内的个人信息,但法院责令Google提供数据库的做法还是激起了隐私维权人士的抨击,他们认为这些数据会泄露网络视频用户的浏览习惯。此外,他们进一步指出,上述用户通常会把他们姓名的一段字母作为用户名的一部分。

对于Google而言,他们反击维亚康姆的理由在于,如果要提供数据,那么会使得维亚康姆“可以通过登录名和IP地址了解和掌握YouTube用户浏览和上传视频的习惯”。“这原本是我们分内的事情,现在却要开放给外人,这太不合理了。”一位Google高管如此评价。

只怪YouTube太有钱了

法院裁决YouTube向维亚康姆提供工作日志,这堪称是法院裁决有利于版权所有人的一个最新例证。

早前,eBay网站上因有用户销售假冒路易威登集团生产的手提包,被一名法国法官裁定赔偿路易威登集团6100万美元经济损失。对此,eBay辩论称自己不应该为用户销售非法产品的行为负责,原因是它提供有请求清除非法产品的工具,一旦得到通知,会立即清除非法产品。但法官驳回其辩论。

通常情况下,法国法院的裁决对美国和欧洲其它国家法院的裁决并没有约束力,但律师认为,美国法院的法官在处理类似互联网侵权案件时会参考国际判例,或至少会受其影响。

法院日益支持版权所有人的原因在于:如今,YouTube等互联网公司似乎加快了蚕食像维亚康姆等内容制作厂商收益的步伐。过去,互联网公司显示的都是视频内容的片段,而不是完整的电视节目。

与此同时,内容制作商如维亚康姆也试图通过在视频片断上显示广告,并由其自己的网络发布来赚钱,YouTube的做法无疑是挡了人家的财路。

美国国会议员一直站在Google一方,他们更认同保护新兴行业的公司在起步阶段不受版权所有人起诉的观点。没有谁会去打压一个处于发展初期的行业,也没有哪个版权所有人肯花数千美元到上百万美元的钱去起诉一家无赔偿能力的公司。

但近几年来,许多互联网站点已开始利用用户创作的内容销售广告,版权所有人因此声称这些行业已经发展起来,具备了支付版权所有人巨额报酬的能力。说穿了,现在的YouTube绝对有钱。

西风渐渐压倒东风

对于美国网民来说,这起案件非常重要,因为它有助于确定《数字千年版权法》(Digital Millennium Copyright Act)到底可以为专利权提供多大的安全空间。

根据1998年通过的这部法律,互联网公司只要接到其网站上出现了非法内容的正式通知后,马上删除非法内容,就不用为用户的行为承担法律责任。但该法案为互联网公司提供的法律保护已不如过去。2005年对P2P文件共享厂商Grokster的裁决就是互联网公司受到起诉的一个案例。尽管Grokster在法庭辩论中一再拿《数字千年版权法》作为保护伞,但法官仍然认定,如果互联网公司采取了鼓励用户做违法事情的措施,就要为用户的行为承担法律责任。

在YouTube的案件中,维亚康姆称YouTube在其观看最多的区域通过“加亮”版权视频内容来“引导”用户的非法行为,是在“诱导犯罪”。维亚康姆还指出,自从这些版权内容吸引了额外流量,给YouTube带来收益的潜力后,YouTube就希望侵权内容能保留在其网站上。电子领域基金会的资深律师马特·齐默曼说,“我们不清楚法院是否会认同维亚康姆的观点,但后果将会非常严重,一切都将取决于法院的裁决了。”

这一裁决还蕴含着一个比隐私权更大的问题:过去,法院曾明确表态,如果网上用户触犯了法律,互联网公司不用承担法律责任。但现在法院更趋向于支持版权所有人,裁定互联网公司要为用户非法发布内容的行为承担法律责任。如果法院的这一新立场成为新标准,将对所有的互联网公司产生深远影响。

互联网公司可能就得改变其业务模式,主动清除用户发布的有可能是非法的内容。这将会抑制依赖用户发布内容的网站的增长,在有些情况下甚至会使其商业模式无法维持。

从YouTube和Flickr到eBay和MySpace等大量互联网公司都是在用户的参与下取得了成功。因此,YouTube这场官司的最终结果,让所有相关网站都很紧张。

猜你喜欢
法院内容用户
您拨打的用户已恋爱,请稍后再哭
基于用户和电路的攻击识别方法
忍不住
信用卡资深用户
国外法界奇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