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家平
信息化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趋势,信息化水平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现代化水平和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为教育在新时期的发展描绘了蓝图,也为教育信息化指明了方向。新时期我国教育信息化发展最显著的特征是新技术的快速发展与普及应用,最卓越的成就是农村中小学现代化远程教育工程的全面实施和可持续发展以及由此带来的教育信息化的发展,最宝贵的财富是广大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的专业发展和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的全面加强。为全面贯彻十七大精神,缩小城乡教育差距,促进教育均衡发展,迅速提高农村教育教学质量,加快教育信息化建设,促进教育技能的应用势在必行。
加快教育信息化建设,促进教育公平
将信息化作为一个重要的突破口,用信息化带动农村教育的快速发展,这是我国教育发展的一个战略决策。十七大报告指出,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农村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中之重,由于经济、历史、社会等多方面的原因,我国城乡二元结构的矛盾突出。农村地区学校基础薄弱,在师资水平、办学条件、教育质量、教学手段等方面,与城市相比都有很大的差距。长期以来,农村学校教育教学手段单一、陈旧,许多农村学校长年是“一根粉笔、一块黑板、一本教材”的单一教学模式,信息交流闭塞,教学资源匮乏,教师的教学水平和能力亟待提高。要有效解决广大农村地区教育滞后问题,提高农村教育的质量和效益,缩小现实存在的城乡之间教育发展水平的差距,促进城乡教育协调发展,体现教育公平,按照常规方式在短期内是难以得到解决的。技术的应用拓展了教育的时空界限,视听技术、卫星传播技术、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等多种现代化手段,能够极大地提高教育资源的传播速度和教育的效能,促进教学环境和教学手段的多样化,使教师转变教学观念,丰富教学内容,拓展教学方法,改革教学模式,同时也极大地改变着学习者的学习方式,为农村学校的教育教学改革注入活力,从而带动农村教育面貌的深刻变化。国际经验也表明,现代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领域中的应用,是当前教育教学改革的制高点和突破点。
用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
十七大报告强调,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过去几年,我国基础教育信息化取得了许多骄人成绩。中小学实施“校校通工程”,推动了学校信息化的基础设施建设;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的实施,又进一步推进了学校信息化环境建设;中小学开设信息技术教育必修课,提高了中小学生的信息素养和综合素质,开阔了他们的眼界,推进了信息技术与学校的整合,提高了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和应用水平,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果和效率。为了推进教育信息化,教育部还实施了“全国中小学开设信息技术实施学校”工程,全国有近千所中小学校被确认为国家级教育技术实验学校。通过典型引路,全国教育技术实验学校在信息化环境技术、现代教育资源建设、现代教师队伍建设、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以及信息化环境下的教学研究等方面发挥了示范和辐射作用。我们一定要按照十七大的精神,着重在“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上下功夫,用科学发展观引领教育信息化的发展,提高教育现代化的建设水平、管理水平和应用水平。
加大管理力度,全面推进信息技术应用普及工作
国务委员陈至立指出:“评价工程(农村远程教育工程)的成败与否,最重要的指标只有一个,就是它的应用效益。”我们应遵循这一指导思想和工作要求,把工程应用工作作为当前和今后基础教育的一件大事来抓,一定要把“面向学生,走进课堂,用于教学”落到实处。目前,普洱市“农远工程”的应用工作正在有序进行。由于农村学校原有的师资和技术力量较欠缺,要实现快速跨越还很难,所以我们提出的初级目标就是要按照教育部《关于全面推进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三种模式应用的指导意见》精神,全面开展应用的普及工作,就是要能够完整地接收资源、简单地在教学中利用资源,保证每周不少于20个课时。宁可让设备用坏,不能让设备放坏。要实现城乡互动,优势互补,发挥城市中小学的自身优势,除抓好本校的应用外,要发挥示范辐射作用,为农村学校培养教师,带动周围学校共同发展。学校要实行“一把手”问责制,对于管理不善的,设备闲置、丢失的,应用极其不好的,责任要追究到学校的“一把手”。
加强队伍建设,完善应用工作的保障体系
积极建设市、县、校三级远程教育技术支持服务体系,确保设备正常运转。一要加强各县技术支持服务机构的建设。设备的稳定性是远程教育应用的保障,单纯依靠设备的供应商势必会影响到日常教学(因质保期是有限的,最多3年),因此,必须建立一支技术服务队伍,实现小问题在乡镇一级解决,有难度的在县(市)一级解决。这支服务队伍要能够及时发现问题,准确分析问题的原因,迅速解决问题。二要建立快速反应机制,力争做到“软件故障不过天,硬件故障不过周”。这就要求积极培训技术服务队伍,练就快速反应能力,缩短服务周期,实现设备问题“随报随修,保障应用”。要把学校、企业和技术服务机构紧密联系起来,出现问题及时解答指导,提高工作效率。三要建立健全应用工作长效机制。各县校要进一步探索远程教育工程管理、应用的长效机制,学校要高度重视设备的日常管理,要用专人维护和保养,制定管理制度,建立使用维护档案,管好用好设施设备,坚决克服重建轻管、前紧后松、不求实效等问题。
强化师资培训,逐步提高教师的应用能力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坚持“以学生的发展为宗旨,以学科教学水平和教师能力提高为根本,以促进学校全面发展为目的”的指導思想,继续抓好教师的信息技术理论学习、项目应用技术操作培训和学科整合研究工作。一要抓好对领导的培训,特别是对中小学校长的培训。领导的认识,决定着工程的整体应用水平和效果,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的领导一定要掌握现代信息教育技术,进一步加强各县(区)教育局业务部门领导、学校校长的培训,提高他们的认识水平和信息化素养,及时总结推广培训领导的经验。二要抓好对专职信息技术教师的培训,在培训内容、培训形式上多下功夫,解决设备的安装调试、维护,软件资源的接收、分类整理以及资源的转存等问题,在应用能力和操作技能方面有新的突破。三要抓好全体教师的整体提高。各项目学校要依托校级培训,使全体教师的现代教育技术能力得到大幅提高。对全体教师的培训,不仅要进行设备使用的培训,更重要的是要教会教师如何熟练地运用3种模式去上课。培训要解决学什么、怎么用的问题,注重培训效果。同时要开展教研、评课、座谈、写心得等多种形式的培训,提高教师应用远程教育资源的比例和效果。要把应用技能与课程改革培训、集中培训与专题培训、课堂教学与竞赛展示、教学应用与为农服务结合起来,提高教师的应用水平,实现初级普及应用。四要进行严格统一规范的考核。培训工作可以采取集中培训和自我培训相结合的方式进行。集中培训要做到有计划、有学时安排、有记录、有考评。自我培训要有培训内容和培训计划。无论是集中培训还是自我培训,考核一定要统一规范,要对培训考核合格者发放结业证,不合格者必须重新参加培训。要建立教师培训档案,把培训结果与教师的年度考核、评选先进挂钩,形成人人争相参加培训的机制。
作者单位 云南省普洱市教育局
◇责任编辑 李配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