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与发展是兴教的永恒主题

2008-08-15 09:58黄云刚张惟祎
云南教育·视界 2008年2期
关键词:民办学校公办全区

黄云刚 张惟祎

“为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遵照新一届昆明市委、市政府提出的教育要有新思路、新突破,为建设新昆明提供人才智力支持的指示精神,结合西山区实际,抓工作关键节点,我们出台了这几项加快教育改革发展的实施意见。”2008年春节前夕,面对记者,昆明市西山区教育局局长李汝林对展望新的一年工作充满了激情:“巩固‘两基成果,确保全区所有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就学;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加快民办教育发展;加快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等是我们今年必须抓紧、抓好的最重要工作。搞好这些工作,对全区教育将产生全局性的深远影响,西山教育也将实现历史性的跨越,实现大发展、大繁荣。”

“随着经济社会的飞速发展,人民群众对教育特别是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与全区优质教育资源相对缺乏的矛盾日益突出,导致每年招生工作面临的压力不断增大。可以说这些都是我们在解决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就学时所面临的最大困难。”

西山区作为昆明市主城区4个区之一,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辖区范围内新建小区大量增加,而大部分新建小区均无配套学校,原有部分小区配套学校由于历史原因迟迟未移交政府办学。在人口不断增加的形势下,现有公办学校已逐渐凸显出难以满足常驻人口子女入学需要的端倪。近年来全区外来人口持续剧增,到2007年底,已有外来人口20余万,占全区总人口数的三分之一,其中学龄儿童约4万余人。虽然全区经过挖掘公办学校潜力,扩大招生规模,但仍仅能安排1万余名学生在公办学校就读,依然有2.7万名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只能安排在民办学校就读,随着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不断增加,西山区义务教育任务将更加艰巨。

《云南教育》:所有适龄少年儿童都要享受义务教育,这是《义务教育法》明确提出的,体现国家意志的刚性要求,作为教育行政管理部门,你们感到目前影响制约所有城乡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就学的难点有哪些?

李汝林:西山区教育资源可以说是“三元结构”,有城区学校,有农村学校,还有厂矿企业所在社区的学校。由于历史原因,城区教育资源布局不均衡,城区学校布点不合理,办学规模小,制约了学校的发展。农村学校由于受地域、经济、人口等条件影响,办学条件差,无法形成规模化办学,制约了学校的发展,使得学校管理水平和教育教学质量难以提高,城乡教育发展不均衡的情况依然突出。随着经济社会的飞速发展,人民群众对教育特别是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与全区优质教育资源相对缺乏的矛盾日益突出,导致每年招生工作面临的压力不断增大。可以说这些都是我们在解决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就学时所面临的最大困难。

《云南教育》:面对这些困难和问题,你们如何破解难题?

李汝林:有困难不可怕,怕的是没有克服困难的勇气和智慧。在深入调研、摸清家底的基础上,我们在《西山区关于巩固“两基”成果确保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就学的实施意见》中提出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确保全区所有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就学。

一是科学规划,合理整合教育资源,全面提升公办学校办学效益。我们准备在2008年3月底以前完成西山教育区域规划和整体发展规划,按照西山区教育10年发展规划,合理布局,整合配置教育资源,对部分布局布点不合理、办学条件差、规模小的城区学校进行撤并,进一步融合优势,发挥特长,方便管理,以规模化促进规范化,提高办学质量和效益。改善办学条件,提高办学水平,促进城乡教育的均衡协调发展。

二是继续推进学校扶贫济困助学工程。全面推进义务教育保障机制,认真落实“两免一补”政策。建立健全扶贫助学制度,加大财政投入,在山区学校继续搞好“三个一”助学工程,落实国家有关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的各项政策:完善义务教育阶段贫困生基本保障制度,健全中职学校学生助学制度。鼓励和引导金融机构、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以及公民个人参与贫困学生资助工作。让家庭贫困学生“进得来、留得住、学得好”,决不让一名学生因家庭贫困而辍学。完善并落实残疾少年儿童招生、转学优惠政策,给残疾儿童平等、优质的教育机会。根据家长的意愿,经过鉴定,残疾少年儿童可以随班就读,要为残疾学生随班就读和升学构建“绿色通道”,使其享受教育公平。

三是提高教师素质,提升办学水平。加强以岗位培训与研修提高相结合的教师继续教育体制,不断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用4年时间,在全区教师中培养10名专家型教师、200名学科带头人、1000名区级骨干教师,充分发挥“名师”的示范带动作用。加强教师师德建设,举办“师德论坛”,评选、表彰“师德标兵”,组建“西山区名师讲学团”,定期到农村和薄弱学校巡回讲学。推进学校领导干部培养管理机制,研究制定《西山区中小学(中职)校校长管理暂行办法》,进一步规范校长聘任、任期、权责、考核等各项制度。提升各类学校办学水平,缩小城乡办学差距,实现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继续加强一流名校建设,发挥一流名校的示范辐射作用;促进普通高中办学质量的整体提升,力争到2012年,把全区所有普通高中建设成为二级以上达标学校;整合职业学校,力争到2012年将西山区职业高中办成国家级或省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

四是健全教育网络,营造良好教育环境。加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网络建设,实施西山区教育网络平台。深入开展“百名校长、百名教师进社区、进家庭活动”,建立健全学校校长走访社区,学校领导、中层干部、班主任和科任教师全员家访的长效机制。全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科普教育基地及相应的社会教育资源场地对中小学生实行免费或优惠开放,规划建设学生综合实践基地。拓展中等职业教育社会合作渠道,根据产业结构调整实际,特别是紧缺专业的劳动力需求,调整职业教育专业设置,实行校企合作、订单培养、半工半读等育人模式,推动职业学校面向社会、面向就业市场办学。广泛开展“师爱进万家活动”,深入推进教师职业道德建设。加快学校体育场地设施建设,公共体育场馆和运动设施免费或优惠向学生开放。

“我们认为在解决城乡教育发展不均衡的问题上,解决城乡教师素质的不均衡问题是最关键、最迫切的问题。”

“千方百计提高对山区住校贫困学生的生活补助,通过不懈努力,使他们每天能吃上一顿肉,确保贫困学生‘一个都不能少。”

《西山区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实施意见》特别指出:加強农村学校师资队伍建设,就必须从政策、经费、机制等方面对农村学校师资队伍建设给予大力支持,面向农村教师组织实施以新课程、新知识、新技术、新方法为重点的新一轮教师全员培训和继续教育,构建开放灵活的农村教师终身教育体系,不断提高广大农村学校教师的综合素质,使每位教师都树立起现代教育价值观、教育质量观、教育法制观和教育管理观,掌握科学的教育教学理论和方法,使每一位山区教师每年最少参加一次区级以上的培训,完成新一轮3年培训计划。

建立城乡学校结对帮扶,携手学习,送教下乡的机制。定期选派优秀毕业生和抽调优秀中青年教师到农村学校支教;优秀骨干教师定期、轮流到农村学校示教、挂职;农村学校的教师到城市优质学校跟班进修。区教育科研信息培训中心教师、区内特级教师、市级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每年都要确定示教学校,确保每年有1周以上时间到农村学校进行蹲点示教。

建立城市中小学教师到乡村任教服务期制度。城市中小学教师晋升中、高级教师职务,应该有在农村中小学任教1年以上的经历。组建由区级名师为主的讲师团,通过听课、会诊、面授指导、专题讲座、教学示范等形式培养农村优秀骨干教师,实现先进理念共享、优秀资源共享、有效成果共享。加强对农村学校英语、信息技术、音乐、美术、体育等专任教师配置、引进和培训。

继续实施山区教师补助政策,并扩大到农村。区委区政府历来高度重视改善山区教师的工作及生活条件,2006年开始对山区学校教师给予每月60~100元的补贴,今年将继续实施并扩大到全区农村学校教师。针对农村学校点多面广,班额小,客观上出现了整体教师超编,但在一定区域教师数量不足,尤其是在贫困山区和薄弱学校。在这些学校,教师工作量大,难以脱产培训,区政府将针对实际情况对山区学校的教师编制按班师比重新进行核编,并适当给予放宽,引进更多的教师,让山区教师有更多学习进修的时间。

《云南教育》:从《西山区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实施意见》中,我们可以看到你们对缩小城乡教师素质差距特别重视,这样做是基于什么考虑?

李汝林:城乡学校要均衡发展,不等于平均发展,不是说每所学校都是同一个模式,同一发展水平。教育均衡只能是一种相对的均衡,教育均衡本身就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我们要做的不是降低优质学校和优质教育的标准,不是忽视城市学校的进一步发展,而是大力扶持农村薄弱学校,办好每一所学校,发展每一所学校的特性,教好每一位学生,实现城乡学校在办学条件、师资队伍建设、管理水平、教育质量上的相对均衡。随着西山区经济社会的发展,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全区城乡教育发展不均衡,存在较大差距的问题愈加凸显,而这其中,农村教师整体素质的差距尤为突出。

据西山区教育局统计,全区农村学校教师达到硕士学历的3名,仅占全区硕士学历教师总数的15%,专科以下学历教师597名,占农村教师总数的61.5%,而城市学校专科以下学历教师总数仅占38.8%,农村学校教师学历偏低;农村学校45岁以上教师276名,占到农村教师总数的28%以上,而城市学校45岁以上教师仅占15.9%。近年来,农村学校管理水平,教育教学质量虽然得到较大提高,但以上情况的存在,使得农村学校与城市学校仍存在较大差距。

我们认为在解决城乡教育发展不均衡的问题上,解决城乡教师素质的不均衡问题是最关键、最迫切的问题。师资队伍素质的整体差异影响着教育的均衡发展,要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实现师资的优化配置,是实现农村教育发展的关键。为此,我们在制定《西山区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实施意见》时特别突出了提高农村教师素质的重要性。

《云南教育》:除了教师因素外,你认为解决城乡教育发展不均衡的问题还有哪些问题要重视?

李汝林:这里面问题当然还有许多,但其中有两点我们认为特别突出,一是城乡学生学前教育的差距,二是城乡学校办学条件和规模的差距。

农村学前教育资源严重不足,与城市相比差距较大。目前西山区共有幼儿园90所,其中教办幼儿园9所,全部分布在城区,农村无一所教办幼儿园,农村学前教育由教办学校学前班承担,学前班无编制、无财政拨款,无专任教师,条件较差,仅能满足学前一年教育需要。相比之下,城区小学一年级新生入学前均受到正规的3年幼儿园教育,为义务教育阶段的教育打下良好的基础。学前教育的差距,进一步拉大了城乡教育的差距。

近年虽加大投入,重点倾斜,农村学校通过建设面貌焕然一新,但教育教学的设施设备条件与城市学校相比仍存在不小差距,如信息化教学城市学校生机比为14∶1,而乡镇学校仅为20∶1,城市学校生均图书10本,而乡村学校仅为8本。城市学校实验室、多媒体教室、图书室、计算机教室已基本配齐,而农村学校则普遍缺乏。另一方面,城市学校在教育科研、校本教研、校本培训等方面较有基础,农村学校开展此方面能力相对较弱。城市学校受到社会各方面关注和影响,而农村学校则相对较少。由于上述原因,使得資金、教育设施设备、优质教师资源难以集中到农村学校,难以形成规模化和规范化办学。目前,西山全区校均规模603人,而农村学校校均规模仅334人。教师虽整体超编30余人,但各校教师仍然不足,教育教学质量均与城市学校存在较大差距。2007年全区小学统测,前15名无一所农村学校,前20名中仅占3所,中考进入全区前10名的农村中学仅占3所。同时,农村学校在财务管理、人事管理、学籍管理等方面,与城市学校均存在较大差距。

《云南教育》:这确属目前全省乃至全国城乡教育中带有共性的问题,那你们准备从哪些方面加以改变?

李汝林:首先,要优化城乡中小学布局,推进标准化学校建设,扩充优质教育资源。重点是完成教育资源整合工程,推进教育综合改革。通过整合,可节约学校建设投资数千万元,同时解决教师紧缺和设备的问题。

其次,要大力发展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搭建西山教育信息平台。2008年起由区财政投入专款400万元为23所农村学校配置计算机教室。由区财政投入专款600万元,与西山区电信局积极合作,通过统一规划、统一配置,建设西山教育城域网,搭建西山区教育网络平台,对西山区教育系统的计算机设备全面升级,确保全区每个学校都能享受到卫星远程教育和网络资源,收集汇合全区优质教育教学信息向所有学校发送,提高办学水平,逐步实现教育资源、教育信息共享。利用西山教育网络平台,加强对山区教师的培训,逐步实现及时、远程、全员培训目标。

第三,继续推进山区农村、城市学校扶贫济困助学工程。千方百计提高对山区住校贫困学生的生活补助,通过不懈努力,使他们每天能吃上一顿肉,确保贫困学生“一个都不能少”。建议政府从2008年起增加预算,设专项资金用于提高对山区住校学生的生活补助,每月每生在原25元~30元的基础上提高40元,达到每月每生65元~70元的标准,预计每年约需120万元。教育局继续实施“建好一个基地,办好一个食堂,救助一批学生”的“三个一工程”。

第四,加大校级干部岗位交流力度,进一步提高农村中小学的教育质量和管理水平。一是干部定期交流。二是保持规范管理的连续性,不论谁当校长,首先要按规范运作,在规范中创新。三是建立管理经验定期交流制度。定期举办校长、教师论坛;召开管理心得座谈会、学校内部管理制度交流;开展教研备课活动,进行科研信息、课堂教学交流。

此外,因地制宜,多种形式发展农村学前教育也是缩小城乡教育差距的有效途径。我们提出要明确各级政府职责,增加各级政府对学前教育的投入,在条件成熟的地方,积极鼓励村镇兴办公益性幼儿园,政府给予资助。积极鼓励并动员社会力量发展农村学前教育。鼓励经济实力强的村、企业、个人投资兴办规范的公益性幼儿园。充分发挥城区优质幼儿教育资源优势,鼓励城区优质幼儿教育资源向山区、农村地区辐射。城乡幼儿园结对帮扶联手发展。规范现有小学附属学前班办学行为,加大政府投入力度,将学前班教师纳入编制,政府按编制核拨教师工资和生均公用经费。

“在全区3200余人的民办学校教师队伍中,就有一半左右从事中小学基础教育工作,共有2.7万余名学生在民办学校就读。假设没有这些民办学校,光安置这部分学生就得至少再建15所学校,以目前的建设成本不拿出七八个亿是根本不可能的。所以,在我们这里民办教育不再仅仅是公办教育的补充,而发挥着与公办教育同等重要的作用。”

西山区现有民办中小学51所,在校生2.7万余人,民办中小学校学生数占全区中小学生总数的33.5%。民办幼儿园61所,在园儿童9800人,占全区在园儿童总数的78.3%。民办职业学校5所,占全区职业学校总数的83.3%。另有4所民办高中、41个短期培训机构。在西山区已形成民办学前教育、民办职业教育和民办短期培训教育为主、民办中小学承担全区三分之一义务教育任务、民办高中作为高中教育的重要补充的格局,民办教育已成为全区教育事业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各类民办学校,不但满足了人民群众不同的教育需求,也弥补了西山区教育资源的不足。

西山区民办中小学虽然数量多,但与公办学校相比,在办学条件、办学经费、设施设备、师资力量等方面都存在明显差距。全区民办中小学普遍办学规模小,教育教学管理不规范,约90%的中小学集中在城郊结合部,主要服务于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学校靠学生学费作为自我发展的主要经济来源,学校资金渠道单一,由于财政对民办学校的投入不足,给提升办学水平造成了一定的困难和问题,导致学校很难得到良性发展。由于对民办学校在财力的支持上不足,民办学校办学经费紧张,教师待遇不高,导致中小学师资队伍缺乏稳定来源,学历较低,职称结构、年龄结构、专兼职教师结构不合理,造成民办中小学教育教学质量难以得到有效提升。

《云南教育》:我们知道近年来省内整个民办教育的发展都碰到许多问题,不少民办学校举步维艰,而西山区的民办教育却在整个教育格局中占有相当分量。这次又专门出台了《西山区关于加快民办教育发展的实施意见》,你们为何如此重视民办教育?

李汝林:民办教育在西山教育中可说是“三分天下有其一”。外来务工人口集中一直以来都是西山区的区情,在解决这部分人群子女就学公办学校条件有限的现实背影下,民办教育在西山教育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在全区3200余人的民办学校教师队伍中就有一半左右从事中小学基础教育工作,共有2.7万余名学生在民办学校就读。假设没有这些民办学校,光安置这部分学生就得至少再建15所学校,以目前的建设成本不拿出七八个亿是根本不可能的。所以说,在我们这里民办教育不再仅仅是公办教育的补充,而发挥着与公办教育同等重要的作用。因此区委、区政府对区内民办教育事业的发展给予了高度关心和重视,将民办教育纳入全区教育的范畴统一管理,统一服务,统一监督评比,促进并引导其实现自我约束,使其向规模化、规范化、标准化、优质化的方向发展。在民办教育的服务与管理上取得了很多成效与经验:设立了专门负责民办教育服务与管理的科室,在全省率先成立了区级民办教育协会,率先尝试对民办学校进行督导评估,率先实行民办学校与公办学校“手拉手”活动。

我们在推进全区教育事业改革与发展中也将推进民办教育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对民办教育我们坚持“积极鼓励、大力支持、正确引导、依法管理”的方针,切实落实平等待遇,强化扶持措施,营造民办教育发展的良好环境。鼓励社会参与,创新办学形式,培植优质资源,全面优化政策、管理和服务环境,推进公民办学校的平等竞争、平等招生、平等办学、平等待遇,实现民办教育的数量再扩张、质量再提高、结构再优化,形成公办与民办学校相互学习、共同发展的良好局面。目前要稳步发展民办小学和初中,大力发展民办高中和学前幼儿教育,鼓励社会各界举办各种层次的职业技术培训。到2010年,民办学校在校生占全区在校生总数的比例、办学整体水平将有较大提高,形成一批规模大、质量高、特色鲜明、社会声誉好的民办窗口学校,培育打造真正的民办教育集团。

《云南教育》:在不少人甚至个别教育行政领导眼中,民办教育与公办教育相比就像“二等公民”,民办学校教师与公办学校教师相比,在待遇、职称、培训机会等方面有着很大反差。而部分民办学校为保生源以“价格竞争”代替“质量竞争”。如此价格大战对民办教育的生存、发展十分有害。对此,西山区在加快民办教育发展的进程中,将怎样为民办学校营造更好的内外环境?

李汝林:确实如此,要想发展好民办教育就必须营造一个公平、公正的发展环境。为此,我们在《西山区关于加快民办教育发展的实施意见》中明确提出要优化民办教育发展环境,加大扶持力度。

首先,要把民办教育发展纳入全区经济社会发展和教育发展规划。各有关部门实施的教育资助和奖励工程必须把民办学校纳入统一规划,与公办学校享受同等待遇。计划、教育、城建、规划、土管、人事、税务等部门要共同参加研究制订全区民办教育发展规划。民办教育发展规划既要从西山区经济和整个教育全局性考虑,又要注重民办教育发展的特殊性,正确处理好公办与民办学校的关系,促进公辦与民办学校的共同发展。

其次,实施全日制学历教育的民办学校,在建校项目审批、土地供给、规费减免等方面享有与公办学校同等待遇。新建、扩建全日制学历教育民办学校按公益性事业用地实行行政划拨并优先安排。改变土地和建设用途或者办学终止的,按《土地管理法》规定处理。民办学校的水、电、气价格与当地公办学校实行统一价格。

第三,民办学校享受与公办学校同等的税收及其他优惠政策。对向民办学校进行捐赠的法人或自然人,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享受优惠政策。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大力支持民办教育发展。从2008年起,西山区财政每年安排民办教育专项经费,加大对民办教育的投入,促进民办教育发展。此经费只用于学生学杂费的减免、学校设施、设备建设,不得用于奖励个人,每年所需资金2776.39万元,由区财政安排专项资金,由区教育局负责实施。并在专项经费中拿出295万元“以奖代补”,作为对办学质量好的民办中小学及幼儿园的奖励。

第四,合理流动教师。鼓励大中专毕业生、公办学校教师和具有相应教师资格的其他专业技术人员到民办学校任教。支持公办教师在公办学校和民办学校之间有序流动。根据民办学校要求,区教育局可以选派教师到义务教育阶段的民办学校支教(视同评定高级职称必备条件的支教)。选派教师要本着本人自愿的原则,被选派到义务教育阶段民办学校支教的教师身份岗位不变,在民办学校工作时间为1至2年,期满后可回原单位亦可留下来工作。符合条件的民办学校教师也可以参加公办学校的公开招聘,一经录用,在民办学校任教期间的教龄可连续计算。

第五,民办学校要与公办学校一样,依法保障教职工的工资(含法定休息日工资)、福利、医疗和养老保险等待遇,并依法向劳动保障部门缴纳医疗保险、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等社会保险费。民办学校的教职工与公办学校的教职工具有同等的法律地位,在职称评定、岗位聘用、业务培训、教龄和工龄计算、表彰奖励、社会活动等方面,与公办学校的教职工同等对待。

此外,针对部分民办学校中存在的恶性竞争,我们运用行政手段予以调节。如严格对各学校考评定级,由区教育局划定最低和最高收费标准,任何学校不得逾越标准线,否则给予年检不合格的处罚。通过这些措施使区内民办学校办学走向规范。

◇责任编辑 李配亮◇

猜你喜欢
民办学校公办全区
第十届“我是小画家”全区中小学生书画大赛获奖作品选登
益阳:推进公办幼儿园建设
公办学校不插手民校,避免“民贵公轻”
全国近两成学生在民办学校就读
广西:民办校可由营利性转非营利性
神数据
贵港市在全区率先成立民办学校党委
蓝光TOP5